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总数超越土星!木星一口气新发现12颗卫星

京港台:2023-2-8 06:52| 来源:美国中文网 | 我来说几句


总数超越土星!木星一口气新发现12颗卫星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中文网报道 天文学家日前表示,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又发现了12颗卫星,这使得这颗气态巨行星已经确认的卫星总数达到92颗,超过了土星的卫星数量。

  最新发现是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斯科特·谢泼德(Scott Sheppard)及其团队发表的。他们在2021年9月在夏威夷使用了斯巴鲁望远镜,并于2022年8月在智利的塞罗·托洛洛美洲天文台的布兰科望远镜上使用了暗能量相机。暗能量相机可以探测天空中光亮微弱的物体。

  “我们一直在偶然地调查木星周围的新卫星,而我们的主要调查是在冥王星以外的太阳系寻找行星。”谢泼德说。

  据报道,谢泼德的团队一直在更远的柯伊伯带寻找目标。柯伊伯带是一个环绕太阳的冰质物体环,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海王星轨道之外。

  该团队可以区分木星及其周围的物体,与遥远的太阳系物体之间的区别,因为木星周围的任何物体都会以与它相同的速度移动,而遥远的太阳系物体不能像与木星一起移动的物体那样快速移动。

  对这12颗新卫星的后续观测花费了大约一年的时间以进行确认,该团队使用智利的麦哲伦望远镜进行了这项工作。

  在刚刚宣布发现后,这些卫星都没有名字,但小行星中心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为每颗卫星分配一个编号。

  小行星中心追踪小行星、彗星和太空岩石的位置。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主持下,该组织负责此类天体的识别、命名和轨道数据。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允许为任何大于1.5英里的卫星命名,其中一半的新发现卫星都大于这个尺寸,因此它们将获得名称。”谢泼德说。

  由于木星是一颗明亮的行星,天文学家不得不处理影响卫星存在空间的眩光和散射光问题。技术的进步使得观测变得越来越容易。

  谢泼德和他的团队正在追踪“木星周围的更多卫星”,但他们需要更多的观察来确认和宣布他们的发现。

  在木星周围寻找更多卫星并确定它们的轨道可能有助于确定未来任务的目标。欧洲航天局的“木星冰月”探测器将于4月发射,联邦太空总署NASA的“木卫二快船”任务预计于2024年发射,它将在2030年前访问木星及其部分卫星。这些任务可能会在途中绕过新发现的卫星。

  “这些外层卫星只有在进入木星的引力影响范围时才能被这些航天器访问。”谢泼德说,“希望如果我们找到足够多的卫星,其中一个恰好靠近航天器的轨道,以便它获得特写图像。了解这些外层卫星很重要,因为它们是巨行星区域形成的物体群的最后残余物,而其余物质正在融入行星。”

  巨行星区是我们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所在的地方,它现在没有任何物体,因为行星在形成过程中吞噬了所有物质。

  谢泼德和他的团队认为,这些卫星是至少7颗较大卫星的残余物,这些卫星在与其他卫星、小行星或彗星相撞时解体。谢泼德说,这些卫星的破裂导致了数百个较小的卫星的产生。这些行星的组成部分可以提供一扇了解太阳系早期的窗口。

  谢泼德的团队非常善于在太阳系的巨行星周围寻找卫星的本领。

  “总的来说,我们参与了围绕木星的70颗卫星的发现。”他表示,“对于其他行星,我们在土星发现了43颗卫星,天王星2颗,海王星有1颗。”

  目前,土星确认有83颗卫星,天王星27颗,海王星14颗。

  该团队还在追踪土星周围的许多其他卫星,但它离地球更远,因此更难找到它们。

  “我们相信天王星和海王星也有大量的小卫星,但这些行星距离更远,因此更难探测到这些行星周围的小卫星。”谢泼德说。

 

相关专题:航天航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30 13: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