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若供应俄罗斯武器,战势将起重大变化

京港台:2023-2-23 03:06| 来源:中央社 | 评论( 86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若供应俄罗斯武器,战势将起重大变化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称中国正考虑提供俄罗斯致命武器来攻打乌克兰,北京迅速驳斥。但专家表示,美方说法有其可信度,且若成真将令俄乌战争形势起重大变化。关键疑虑为何?又有哪些背后意义?

  ●美国有何根据?

  法新社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19日表示,“根据我方掌握资讯”,中国正在考虑提供俄罗斯“致命支援”。尽管他未提供相关证据,但这符合华府先前模式,也就是先发制人释出敏感资讯,来破坏莫斯科的作战计划。

  澳洲智库罗伊研究院(Lowy Institute)东亚事务高级研究员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表示:“布林肯先生选择将他的疑虑公开,这麽做暗示美国掌握可靠情报。”

  北京并未直接评论是否与莫斯科有任何闭门商议,仅指控华府“散播虚假信息”及“甩锅推责”。

  ●华府为何担忧?

  一些专家认为,即将满一周年的俄乌战争正处于转折点。随著冬季正要结束、进入春季,莫斯科与基辅都大声疾呼更多资源,准备在季节交替时节取得决定性进展。

  澳洲退役陆军少将、战略家莱恩(Mick Ryan)告诉法新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若提供武器给俄罗斯,会“让形势有重大改变”。

  他指出,“这是一场工业体系战争,俄罗斯目前输给西方。但如果中国加入(俄国行列),则乌克兰至今受惠于西方产业能力而享有的任何优势,将立刻消失”。

  莱恩表示,中国的“军火将让乌克兰人的日子非常难过。无论是它的火砲弹药、它的精准军火或俄罗斯正在消耗殆尽的远程打击武器”。

  ●中国为何会介入?

  中国军事评论家宋忠平坚称,中国不会提供俄罗斯武器,且早在俄乌战争爆发前,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政治、贸易及军事合作已经加深,并且会继续下去。

  他表示:“中国将不会听从美国的要求。中国将依据国家意志及自身安全考量,来强化与俄罗斯的合作。”

  但许多专家相信,有一场更大规模的角力正在上演,俄乌战争成为类似冷战时期的代理人衝突。

  澳洲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安全与战略研究教授穆拉维耶夫(Alexey Muraviev)说:“对于国际安全环境与世界秩序而言,俄乌战争是紧要关头。”

  他表示,中国若决定输出武器给俄罗斯,会是迈出“巨大一步”,恐怕会招致西方制裁,并且将北京与华府间仅剩的桥梁烧毁,同时毁掉与欧洲的关係。

  然而,穆拉维耶夫认为,中国担忧俄罗斯战败的程度不亚于上述情况。

  他说:“俄罗斯若在政治上或军事上输给乌克兰,中国将变得孤立无援。在支持中国的国家当中,俄罗斯是唯一大国。”

  反之,若俄罗斯战胜,“将令美国遭受战略挫败”,有助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宣称西方正在走下坡的说法死灰复燃。先前因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不佳,导致这类说法受挫。

  穆拉维耶夫表示:“俄罗斯未能在去年赢得胜利,有点让中国被浇了冷水。他们便开始重新评估自身进行类似对抗的能力。”

  “俄乌战争显示,就算你有华丽的阅兵、耀眼的大规模军演,但你的军队能否胜任任务,还是要在战场上才能实测。”

  穆拉维耶夫相信,对于俄乌战争,中国可能会努力在风险与报酬之间谨慎求取平衡,例如透过国家控制的企业或朝鲜(专题)来供应俄罗斯武器,或是供应给俄罗斯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Wagner Group),而非给俄国正规军。

  “我想他们的做法将偏向偷偷来。”

相关专题:俄罗斯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 22:5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