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乌克兰和平计划”出炉:称对话是唯一出路

京港台:2023-2-24 11:28|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92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乌克兰和平计划”出炉:称对话是唯一出路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满一年,中国外交部当日上午9时,正式发布了乌克兰及外界皆高度关注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内容说了什么?

  中国外交部周五(2月24日)上午9时,正式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其中包含12点立场声明,被视为是中国版的“乌克兰和平计划”。

  该立场文件指出,中国尊重各国主权,且依据联合国宪章,各国领土完整应得到切实保障。同时提出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12项要点。

  中国官方表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强调冲突战争没有赢家,呼吁各方应保持理性和克制,“不拱火浇油,不激化矛盾,避免乌克兰危机进一步恶化甚至失控。”

  文中写道,中方“支持俄乌相向而行,尽快恢复直接对话,逐步推动局势降级缓和,最终达成全面停火”,且中方愿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声明第10点强调,国际社会应停止单边制裁,称“极限施压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制造出新的问题”。中国表示,反对任何未经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有关国家应停止对他国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为乌克兰危机“降温”。

  同时,中国也在声明中重申,“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各国应防止核扩散,且中方反对任何国家在任何情况下研发、使用生化武器。

  《南华早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文件发布的前一日(23日)表示,他还没有看到中国承诺的和平计划书,但希望在评估之前能与北京会面。

  中国立场不明?王毅欧洲之行后访俄

  在此乌克兰和平计划发布前夕,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才刚于周三(22日)正式结束其外交访问行程,并接受中国官媒新华社采訪,为其出访欧洲、俄罗斯,并出席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等国际交流行动做出总结。

  王毅表示,他在欧洲之行期间,拜访了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并在德国慕安会上与各国高官交流,还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进行了一次“非正式接触”。最后飞抵莫斯科,会晤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及其外交部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

  针对欧洲之行,王毅重申:“友好是中国对欧政策的主基调,合作是中国对欧政策的总目标。”他强调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是机遇不是威胁,“如果中欧选择和平稳定,新的冷战就打不起来。”

  至于中俄关系,王毅表示,去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与普京视讯会晤时,就已针对2023年的双边关系做出规划部署,此次出访则梳理了两方共识,再次确认两国元首就中俄关系欲达成的目标。

  采訪中,王毅也再次就“气球事件”表达中国立场,称该气球是因不可抗力因素而飞入美方领空的无人飞艇,美方动用战斗机将其射下,是“滥用武力”,“暴露出(美国)缺乏理性”。

  “我相信未来史书上的记载将会注明,这是美国制造的一场闹剧和作秀。”王毅表示,他在同美国务卿布林肯非正式接触时,已明确告诉美方:“不要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再做这样的荒唐事了……如果美方执意借题发挥……,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在俄乌战争满一年之际,王毅也重申,“中方的立场归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一年来,我们没有袖手旁观”。

  王毅更喊话欧洲:“欧洲应当认真思考,创造什么样的条件能实现停火止战?”并强调70多年来,中国从未主动挑起一场战争,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中国是世界上纪录最好的大国。

  专家评点中国“魅力外交”

  王毅这趟外交访程是否成功? 美国《外交家》杂志(The Diplomat)23日发布一篇报道分析,“对中国来说,王毅的行程在很大程度是试图‘控制损害’。”

  原因是,多年来欧洲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及侵犯人权的行为感到担忧,导致中欧关系出现裂痕,而北京在西方的施压下,拒绝直接谴责俄罗斯对“一个欧洲国家”的入侵,这在欧洲各国都“敲响了警钟”。

  虽然中国一再谴责其他国家“抹黑”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但中国也没有设法说服欧洲各国,北京在此事上属于完全中立,而非“亲俄中立”。

  《外交家》引述澳中关系研究院兼职教授克拉克(Michael Clarke)的一篇分析评论写道,中国的外交做法受到2大主因制约,一是“高估了欧洲各国希望与日益加深的中美竞争保持距离的愿望”,二是低估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对欧洲安全态势和认知的影响”。

  其他学者也提出类似观点。华盛顿的研究机构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云告诉《纽约(专题)时报》:“中国提出的论点是,这场战争打不赢,欧洲正在成为美国安全战略的受害者。”

  然而,“中国对欧洲的‘魅力攻势’在慕尼黑(指慕安会)碰了壁,”来自荣鼎研究谘询公司的中欧关系专家巴尔金说。“王毅选择将所有罪恶归咎于美国,这是严重看错了形势。”

相关专题:乌克兰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军事动态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12:4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