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郑州又一个阿姨“私奔”了:因放不下前夫,她被...

京港台:2023-3-5 13:41| 来源:闲时花开 | 评论( 15 )  | 我来说几句


郑州又一个阿姨“私奔”了:因放不下前夫,她被...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她骑行全世界,却放不下前夫。

  为什么?

  01

  如果没有离婚,65岁的郑州阿姨李冬菊,或许不可能骑行看世界。

  她会像我们身边很多女性那样,守候在或相爱或相杀的男人身旁,陪孩子读书考学工作,再给孩子的孩子洗尿布喂奶粉,每天忙得腰酸背痛,还沉浸于“家庭圆满,子孙满堂”的自我安慰里。

  直至老得不能动弹。

  但她离婚了。

  2005年,47岁的李冬菊,成了一个被离婚的女人。

  

  李冬菊和前夫@九派新闻

  她从未怀疑且万分信赖的丈夫,还有自以为固若金汤的婚姻,都瞬间瓦解,弃她而去。

  人到中年的她,就像一个被流放到孤岛上的囚徒,在身体和心灵的巨大毁灭感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自我怀疑。

  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精神崩溃,目光呆滞,彻夜失眠,动不动就流泪大哭,没有一个熟人愿意靠近她,还一度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疗。

  

  

  

  这边,刚和她离婚,那边,丈夫就迎娶了后妻。

  自古只有新人笑,有谁愿听旧人哭。

  哭得悲痛欲绝的旧人,要么孤独地死去,要么涅槃后重生。

  李冬菊选择了后者。

  既然靠男人男人会跑,靠婚姻婚姻会倒,靠信念信念会塌,那就靠自己的双眼和双腿,去开辟新路和新生。

  她狠心把自己扔进了更陌生更辽阔的新世界,并由此窥见了自我的渺小和众生的立体。

  02

  李冬菊选择了骑行路。

  这种去远方的逃离,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患上抑郁症的李冬菊,看见有骑行队伍从大路上经过,那些身穿五彩缤纷骑行服的人们,就像一只只灵活敏捷的大鸟,从她身边轻快飞过。

  她羡慕那种自由自在、自我掌控的生活。

  那是她未曾拥有过的梦。

  她原来是纺织厂的女工,天天围着轰鸣作响的机器转,连和人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纺织厂倒闭,她成了下岗工人,只能到企业去当保管员,被困在闭塞狭小的空间里,和沉重沉默的物品相伴。

  

  李冬菊当过保管员@九派新闻

  枯燥的工作,窒息的生活,繁重的压力,让她从来不曾有机会,像一只鸟儿那样,翱翔于天空中,穿梭于山水间。

  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听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

  第一,它需要时间自由。

  第二,它需要金钱加持。

  生病退休后,李冬菊有的是时间,但她工资很低。

  一开始,她骑着100多块钱买的自行车,跟在骑行队伍里,就像一只丑小鸭,笨拙地跟随在一群白天鹅的屁股后。

  希望她振作起来的儿子,鼓励她:“妈,买辆新车吧。”

  一辆新的骑行车,要1000多元起步。

  

  她思忖了很久,才狠狠心、咬咬牙、跺跺脚,买了一辆。

  买车后,她第一站就想去西藏,但存折里只剩170元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渺小的梦想也离不开金钱的臂膀。

  到了2014年,她存了七八千块钱后,终于踏上了骑行路。

  第一次出门,她满怀期待,满脑子都只有好的愿景,而没有坏的准备。

  结果,办的四国签证,但只成功去了越南,道路不熟,语言不通,她很快和骑行队员走散。

  她带着老年手机,没法和人交流,钱很快也花光了。

  第一次骑行,就以如此沮丧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她不敢回家,不愿回到熟悉的地方,再次遭受审判和嘲讽。

  她直接从越南骑到云南丽江,打工攒钱,为下一趟骑行做准备。

  03

  2015年,她攒了几千块钱后,再次踏上骑行之旅,去了三亚和西藏。

  骑行之旅,就这样在走走停停、摔摔打打中,慢慢打开。

  一路的新鲜刺激,一路的跋涉劳累,一路的相逢告别,让李冬菊常常忘记了吃治疗抑郁症的药。

  渐渐地,她不再吃药了,病也好了。

  

  她忘记了抑郁症@九派新闻

  一辆车,一个人,一段又一段的旅途,构成了李冬菊未知又多彩的生活。

  从那时至今的8年间,她一路骑行去了12个国家:

  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克罗地亚,摩纳哥,法国,澳大利亚……

  为了省钱,她没有住过酒店,就住在自带的帐篷里,甚至住过墓地,吃的都是打折的面包。

  她和凶险一次次擦肩而过,甚至为贪图便宜住进柬埔寨的黑店,半夜里差点遭遇暗算,仓皇逃了出来。

  当然,她遇见的更多是好心人。

  在高温四十多度的荒野,开车几十公里,载她去小镇的陌生善良的女子;

  

  知道她独自骑行故事后,专门守候在路边等她,给她送帐篷的异国骑友;

  给她提供食物和住处的数不清的好心人……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她在“我”之外,看见更多“他们”。

  而他们的故事和人生,犹如一面镜子,让李冬菊窥见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可能,修得更深的温柔和慈悲。

  04

  采访李冬菊的九派新闻记者问她,一路骑行三大洲,身体受得了吗?

  李冬菊这样回答:

  “受得了,我不像别人那样,非要怎么样,我骑到哪儿算哪儿,别人是兔子快跑,我是乌龟慢慢爬。”

  

  

  像乌龟那样慢慢爬@九派新闻

  像个乌龟那样,慢慢爬,放下速度的执念,放下目标的执念。

  一同被放下的还有对情爱和婚姻的执念,对外界和评价的执念。

  李冬菊说,很多人到达某处,都爱摆姿势拍照打卡,她从来没有。

  她就是心平气和地行走于当地蓝天大地上,晕染于风土人情中,和那里的花草树木与清风明月,交流对话。

  她和当下的每处景色共存,也和当下的每个感受共生。

  她把自己安放于骑行路上的每一处,也和每一处的人事碰撞出崭新的自我。

  亲朋好友至今都无法理解她:“这么大年龄了,折腾什么?”

  只有李冬菊知道自己在折腾什么。

  当初一同和她患病的大院里的同龄女子,已经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垂垂老矣,无法自理。

  而她在这一路长途跋涉中,不仅治愈了婚姻的创伤和痛苦,也觅得了个人的自信和辽阔。

  “我觉得我整个人完全变了,现在我变得很自信,对生活,就是去过我想要的生活,我不去和任何人攀比。”

  

  她说。

  这是一个历经足够多风雨,见过足够多人事的女子,才有的底气。

  如果,故事就到这里结束了,不过是一个离婚后独自飞翔的女子,悲壮前行的故事。

  但,故事的结尾,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也打碎了很多人幻想——

  05

  今年,和李冬菊离婚18年的前夫,患上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

  后妻将他扔在病床上,离婚而去。

  

  李冬菊和前夫@九派新闻

  李冬菊听闻这个消息后,结束骑行,回来照料前夫。

  每天都给他做饭喂饭,按摩治疗。

  就像,他们从未分开,她也从未远去。

  记者问李冬菊:“当初你们离婚时,你恨他吗?”

  她脱口而出的,是坦诚真实的感受:“恨。”

  又问她:“那现在呢?”

  她说:“现在,我不仅是对他不恨了,而是对任何人都不恨了。”

  

  

  这句话,是李冬菊整个故事里,最打动我的部分:

  她看了辽阔的世界后,不再活在恨里,而是活在慈悲里。

  而和解,不管是和自己的和解,还是和别人的和解,都不是原谅,而是慈悲之心的一次次升起。

  这是骑行给她的力量,也是她看过山川湖泊的心,温柔与宽厚的所在。

  采访的最后,关于和前夫的关系,李冬菊这样说:

  “我觉得能复婚,就不要再婚。

  因为再婚牵涉到孩子啊等各种问题,很难很难。

  我就是和他磨合磨合,再一个我觉得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顺其自然吧。”

  这段话,让她鼓舞人心的骑行故事,涅槃重生的女性力量,大打折扣,也备受争议。

  很多人嘲讽她圣母心泛滥。

  也有人抨击她纵然看遍了世界,依然活在女性自我驯化的催眠里,逃不掉“贤妻良母”的旧枷锁。

  

  网友评论李冬菊照顾前夫@网络

  这让我想起郑州另一个“私奔”阿姨苏敏的故事。

  苏敏自驾游全国,爆红全网后,依然无法下定狠心,离开冷暴力对她半辈子的丈夫。

  

  自驾游的郑州阿姨苏敏@网络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困境。

  李冬梅也好,苏敏也好,她们都是旧式婚姻的受害者。

  她们都在婚姻中遭遇冷漠和背叛,都曾患上严重抑郁症,都为了自我救赎,踏上了独自“私奔”的骑行或自驾游之路。

  在路上,她们看遍了山水美景,也遇见辽阔自己。

  但面对那个男人,那个给她们幻想也给她们伤害的男人,她们都在断舍离中,碍于母职,为了孩子,都无法做出快意恩仇的果决。

  她们虽然犹犹豫豫地迈进了新世界,但依然无法对旧世界恩断义绝。

  这是她们这代人“私奔”之后的困境:

  肉体走向了世界,但精神依然传统。

  06

  但,我理解这种禁锢。

  前夫瘫痪在床,被后妻抛弃后,如果李冬菊继续骑行世界,潇洒度日,反而有违于生于1958年的她的内心。

  她做出照顾前夫的选择,不够酷,不够飒,甚至有多少自我感动的意味,但这会让她心安。

  恰如上野千鹤子老师所说:

  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应该是允许女性以千姿百态的模样生活,而不是用一种标准贬损打压另一种标准。

  看过世界的李冬菊,决定回到生病的前夫身旁,是她自己的选择,她自己愿意负责,有什么不可?

  相比那些一辈子困兽在婚姻中的女性,她毕竟往前迈了一步——她看了世界,也得到治愈。

  

  李冬菊@九派新闻

  尊重她愿意去照顾前夫,就像尊重她独自骑行上路一样。

  这尊重本身,是对女性的善意,对他人的接纳,是对世界的宽容。

  我甚至想,李冬菊的故事,最打动我的部分,并不是她独自骑行看世界,而是她看了世界变得强大后,依然没有丢掉柔软和善良。

  这柔软这善良,是我们这混沌杂乱的世界里,那抹微弱温煦的人性之光。

  人性之光,不会符合任何人的完美预期,却能缓缓把这个世界照亮。

  是的。

  她即便离了婚,看了世界,也没法成为又酷又飒的女性。

  她摒弃前嫌,去照顾瘫痪的前夫,就像让时光倒流,去缝补自己心碎的过往。

  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勇敢而非完美的女性,我却低到了尘埃里,并在尘埃中看见一朵慈悲的花来。

  这花,便是一颗伤痕累累仍芳香扑鼻的女人心。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5 14:0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