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这颗不定时炸弹!中共加速集权势在必行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中国严重的地方债老问题,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暂被舆论忽略,近期中共当局强调“疫后”经济复苏,地方债持续恶化再度成为关注焦点,这个中国“崛起”表象下躲不掉的“恶梦”,已将中共政权逼近深渊边缘。
《路透社》于3月10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至今超过九兆美元,并且持续增加,不少地方政府要求银行展延债务,藉以延后违约时间并寻求弥补机会,或者希望下调贷款利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国际(Fitch Group)数据显示,中国地方政府藉由“地方融资平台”今年到期的海外债券金额增至7,900亿美元,达到2021年以来的新高。
中国地方债在疫情期间持续膨胀
中国经济受到疫情衝击之恶果陆续浮现。《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地方债务在疫情期间持续膨胀,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全球(S&P Global)指出,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地方政府可能突破中央设定的债务门槛,三分之一的地方政府连利息都付不出,压力沈重。例如甘肃省兰州市2021年的利息支出,就佔了当年财政收入74%,也就是年收超过七成都拿来还利息了。
报道并且指出,中国信评机构“联合评级国际”(Lianhe Ratings Global)研究显示,所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Vehicles, LGFV)高达842亿美元的境外债务,约有84%从今年到2025年之间会陆续到期。而随著美国联储持续升息之预期,难以再融资,地方政府还款深陷困境。
此外,《华尔街日报》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融资工具的债务今年恐接近十兆美元,而根据欧盟数据,截至2022年第三季,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总额,将超过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政府债务总和。
中共加速集权已是势在必行
中国地方债务问题后果严重,中国财政风险在各地蔓延,危及整体经济发展。地方政府还不了巨债,难以发展实体经济,经济成长悲观;此外,地方政府为了筹资不断出售土地,然而房市急冻,土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投资人损失惨重,凡此种种加剧社会信任危机,资本外流严重,衝击中国金融体系,中国政治风险也随之恶化。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地方债严重问题势必影响世界经济,例如全球贸易以及经济成长趋缓,国际投资却步,全球金融体系面临威胁等等;而中国作为全球主要能源消费国与外汇储备国,全球能源市场以及国际货币市场亦将遭受打击。
中国地方债严重问题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衝击政府公信力,威胁中共政权。弔诡的是,在此趋势催逼下,中共加紧整顿无能为力的地方政府,中央集权似乎反而“师出有名”。
于是,近年中共对地方政府加强财务监管,增加财政支持,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债券市场,加强清理所谓“僵尸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中共趁此加强金融监管,倚重国企功能与角色,在这种市场严重扭曲的危急存亡之秋,地方政府与民间企业自身难保,中共“中央集权”、“计划经济”、“国进民退”,顺势而起。
中国人大与政协两会日前在北京召开,当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题)于3月5日在会中发表任内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特别重申地方债风险管理,相较去年报告措辞更为严厉,多是所谓加强防控机制、守住系统风险底线等空泛的形容词,然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将设立直属国务院的“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外派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可见强化中央集权以解决地方财政危机,已是势在必行。
中国地方债长年恶疾早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已经病入膏肓,如今民间经济低迷,中共中央集权逆道而行,宽鬆政策与通膨压力将如恶梦重演——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地方债持续膨胀难以收拾,仍是威力足以颠覆中共政权的不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