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妈妈"在德国竟成敏感词? 以后改称"生孩子的人"?

京港台:2023-4-8 05:37| 来源:道德经 | 评论( 8 )  | 我来说几句


"妈妈"在德国竟成敏感词? 以后改称"生孩子的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各个国家的语言中,总有一些词汇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成为“禁忌”。然而,恐怕任谁也想不到,“妈妈”有朝一日也能变成敏感词。近日,在德国电视一台旗下“每日新闻”网站的一篇报道中,撰稿者似乎有意要避开“妈妈”这一词汇,引发轩然大波。

  这篇报道讲述了德国家庭部拟推出的一项改革。根据改革方案,父亲们在小孩出生后不久就可以获得一个法定的特殊产假。令人疑惑的是,报道回避了“妈妈”(母亲)一词,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非常蹩脚的表达。

  例如,在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生孩子的人的男伴或女伴,可以在孩子出生两周后获得假期。”

  把“妈妈”叫做“生孩子的人”,对很多人来说还真是“活久见”!人们不禁要问:“妈妈”这个词为何说不得,难道它是个脏词吗?

  

  ▲图为“每日新闻”这篇报道的截图

  抱着这样的疑问,德国《图片报》采访了电视台的一位女发言人。发言人回应说,用“生孩子的人”来取代妈妈或母亲一词,是为了“不歧视任何人”。

  好嘛,原来是这个意思?

  众所周知,德语等语言中的很多称谓存在男性和女性两种表达,但人们却惯用男性的表达来指代整个群体,就好比汉语也会用“他”来指代不明性别的人一样,这种做法被指构成性别歧视。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希望能在这种场合同时使用男女两种称谓,或者用更为中性的表达。

  就算语言中的反歧视运动应该得到支持,但是否连“妈妈”这样的词也不能用了呢?难道生孩子的人还能是“男人”?诚然,有论者会从性别认同的角度出发,主张某些妈妈也可能自认为是男性……但是,这样是不是有点过了?

  舆论的指责也正是着眼于此。德国流行歌手、三个孩子的母亲米歇尔就表示,她实在无法理解“妈妈”这个词跟歧视有什么关系,她自己以母亲的身份为荣,并相信,大部分德国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语言删减”。

  由于“每日新闻”在德国的地位堪比《新闻联播》,有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德国官方要消灭“妈妈”一词。在批评的声浪面前,德国电视一台的发言人只能再作澄清,表示从来没有收到过相关的指令,并改口说,努力使用非歧视的语言,并不意味着要连“妈妈”都不能用了。

  在查询“每日新闻”的那篇报道后,小编发现,原文中“生孩子的人”目前已经被换成了“妈妈”。

相关专题:德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06: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