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百米龙头蜈蚣已经镇不住这届风筝节了...

京港台:2023-4-17 19:34| 来源:BIE别的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百米龙头蜈蚣已经镇不住这届风筝节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某种程度上,经验是人类的诅咒。有了经验的拐杖,人类的确可以前行得更稳,却阻碍了跑跳,腾飞的野心也逐渐退化。

  经验的堆积,令任何一个概念在你的脑海里都对应着一团大致固定的形象,它逐渐挤掉了想象的位置。“风筝”就永远是给老外看的中国文化宣传片里,不太像燕子的纸燕子,福娃妮妮头上那个。

  直到潍坊风筝节,令这门传统手艺破圈,进入当代视野,每一年都在突破人类关于“风筝”的想象边界。

  

  图片来源:Robert Yang

  

  图片来源:Robert Yang

  

  图片来源:Summer

  今年比以往风沙更大,让旷野充满废土的末世情调,恍惚像火人节现场,又像《沙丘》戏中。平日里的视野总被高楼大厦挤满,现在没了文明的过度装饰,一望无垠,最适合瞻仰神奇。

  传统风筝多是动物形状,新型风筝继承传统再加长加大,其中多足生物最为热门,可能人类潜意识里对于章鱼的触手或蜈蚣的脚此起彼伏这一景象,就是有着本能的迷恋。

  

  图片来源:Summer

  今年第四十届风筝节,果不其然就出现了一只龙头蜈蚣,实现了水下、天上、地上的结合,一些新闻中称其长 175 米,更有来源称已经长过了 200 米,属实是薛定谔的龙头蜈蚣。

  但恕我直言,动物型风筝再大,在想象力这个维度上都略逊一筹,尽管没必要要求风筝跟着社会大环境一起卷。

  

  图片来源:小红书@有缆车的比翼鸟

  出现嫦娥飞天本不意外,神话里本来就能上天的仙人这日都上了天。但就连影视系列里的角色,都被公众寄予腾云驾雾的美好祈愿。这倒本就是内置于中国神话的逻辑:但凡神勇出众的,都值得位列仙班。

  到了 2023 ,连秦始皇(或汉武帝)都能完成其不朽的夙愿。不过这蠕动的面部和写意的五官,有点影响皇权的威严吧?

  

  图片来源:Summer

  仙人和偶像,大多组合出现,天空里就是一台戏。像动画里一样,忍者神龟不可能落单出场;黑猫警长都得带着宿敌一只耳;至于每年固定返场的葫芦娃,也必须有爷爷打头,毕竟种出一根藤,才有了七朵花。

  

  图片来源:微博@环球网

  

  图片来源:小红书@52Hz.

  我们爱看风筝,部分因为那飘飞的动作令人联想到自由。在潍坊风筝节,风筝的动作不止飘飞一种。有些风筝,还做到了让各部分有机联动,其中原理超出了我一个文科生的认知范围。

  最基础的,不明带喙生物在骑自行车。

  

  图片来源:微博@不要说我搞笑了

  航空母舰一柱擎天,上面还真的有战舰降落。

  

  图片来源:微博@不要说我搞笑了

  最颠覆的要属国际空间站,不仅各肢体能做到不脱节,还能在蓝天中实现对接,仔细看还有宇航员在上面冲你招手。只要视力够好,肉眼就能目睹平时在新闻上才有的画面。

  

  图片来源:微博@山东广播电视台

  唔,今年也有空间站,不知有没有活在去年那个的阴影下的压力?

  还有个别风筝,超越了动物、人物、机械的门类。如同美术从具象到抽象的飞跃,当风筝不再追求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存在,它开始带有了某种哲学甚至神学的意味。

  某个巨型圆环,纯粹是几何图形的叠加,像是从噩梦中脱生出来,像是要吸走地上仰望者的灵魂。

  

  图片来源:Robert Yang

  还有这一组,地上放风筝的人通过精细的团队合作,用抽象的五官组合,代表所有具体的人。每个有两只眼睛、一只鼻子、一张嘴的人都会有代入感,并由此思考,感官究竟是构成我们探知世界的窗口,还是局限?

  

  图片来源:百家号“电商报”

  

  不错。反诈app没有自己的风筝? | 图片来源:Summer

  不过你如果也有志于放飞梦想,完全不用被这些风筝巨大的体积与复杂的工程学原理吓到退赛。有时一些简单的心意足矣,真诚是永远的杀手锏。

  据第四十届风筝节目击者称,当天呼声最强的风筝,是飞上天空的两行大字报“这个逼班啊真是上够了”。这一代年轻人只敢在心里默念的话这一天响彻云霄。

  据说这个风筝当天没飞起来,提前退赛。不过没关系,这个逼班的确就上到这,说到做到。

  

  图片来源:小红书@but

  

  我更喜欢这个,放个屁。 | 图片来源:小红书@Vinx仙饼

  近年来,从线下朝圣,到线上远观,潍坊风筝节即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能成功占据当代人的心智。

  线下朝圣的队伍年年导致交通瘫痪,单程都要预备两小时起步,要备好矿泉水瓶沿路解决生理需求;现场手机网络也会掉线,刚好让你不受干扰,全心投入到人工造物的神奇中去。

  

  图片来源:Robert Yang

  

  图片来源:Summer

  这本是一个春节逛庙会似的老少咸宜的活动,却已经沉淀到了小众文化圈层。豆瓣“ BDOER 巨大沉默物体迷恋者”离开了潍坊,就像西方没有了耶路撒冷。2021 年,他们像嬉皮奔赴火人节、网红奔赴 Coachella 一样,到潍坊进行小组团建。

  和许多灵修仪式类似,同步的肢体动作是人类打破彼此边界的有效入口。一同仰望了几个小时直接取代了僵硬的破冰,坐下来抖抖沙子、开饭,就能开始发掘彼此隐秘的、难以转化为语言的信仰。

  

  slogan 现已改为“探索超验边界” | 图片来源:微博@BDOER巨大沉默物体迷恋者

  当然,在自家后山上的体验始终是现场的平替。现在想象你就置身潍坊的郊野,光是跑动着同时拉动肩膀,就仿佛耗尽了毕生的体力。据说人凝视久了天空都会眩晕,当你一身汗、肩膀脱臼、仰着脖子,看自己的风筝和别家的风筝缀满天空,你会为感知到人类的渺小而眩晕。

  终极的幸运儿,能体验被落下来、泄了气的大风筝覆盖。那一瞬,渺小与巨大的对比被凸显到极限,你能感觉到自己像一滴有颜色的墨水溶入水缸,突然过去经历过的许多瞬间都相通了,包括看《EVA》里人类全部化为生命之水,包括在欧洲某个小城市的教堂里听到的管风琴。

  

  图片来源:Summer

  而这种近乎灵性的体验,只始自你几岁时就玩儿过的、再平常不过的一项春日活动 —— 放风筝。

  所以,上完这个逼班放风筝去吗?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5 03:2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