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德语媒体:以贸易促进变革 到底谁改变了谁?

京港台:2023-5-27 00:29|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德语媒体:以贸易促进变革 到底谁改变了谁?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欧盟驻华商会会长伍德克(Jörg Wuttke)在北京生活了30年。即将离任之际,他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伍德克认为,以贸易促进变革,“改变的是我们”。《新苏黎世报》在六四之际回顾中国民主运动。

  欧盟驻华商会主席伍德克向《南德意志报》介绍说,中国的地方官员对于外国投资者铺出红地毯热情欢迎,然而,这样的魅力攻势之下,欧洲企业仍然表现出很大的谨慎。他说:"中国已今非昔比。经济增长不那么强了。排在前面的十大欧洲公司占到在华投资的八成,它们也继续投资。但较小的企业已经按了暂停键,或者离开了。这与在美国的情况迥然不同:在那里的德国经济界非常兴奋,再工业化让德国工业界也收获了订单。这与中国的悲观与危机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伍德克向《南德意志报》说,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在房地产业,这占到国民经济的四分之一。尽管停工的项目继续施工,但新开发的几乎没有。此外,在出口领域,中国去年向欧盟输出640万个集装箱,欧盟对中国仅160万个集装箱。这显示出中国对欧洲消费者的依赖性。在工业生产方面,能源供给也不断出现问题。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在大城市约20%。

  伍德克说,中国的私有经济界有非常聪明、灵活的头脑。"中国是由企业巨头像阿里巴巴的马云或腾讯的马化腾向前推动的,而正是这些人现在受到惩罚。而国有企业则受到扶持。"

  《南德意志报》记者提问说,如今共产主义是否重新显露出来?伍德克说:"国有企业和五年计划一直在给出方向,但过去私有企业有更大的空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也曾把他们带到党内。现国家主席习近平则担心叶利钦在俄罗斯的一幕重演。当时私有企业家接管经济和媒体,最终党分崩离析。在中国我们现在还没有到六十年代文革的时候,但方向是这样的。"

  记者问道:过去在德国有关中国的辩论中总是会提到"以贸易促进变革"这句口号。中国现在的情况是否是我们当时可以预计的?伍德克回答说:"以贸促变是实现了。中国人改变了我们。过去我们从未想到过,现在我们看看在德国投资者的国籍。中国人给我们展示了工业政策。"

  伍德克还表示,中国有着极大的潜力,如果能够完全自由化。但党看不到这一潜力,因为想要保持控制权。

  为自由抗争的火种

  六四之际,《新苏黎世报》客座评论回顾中国民主运动的艰难历程与不息的火种:从1989年的天安门学生运动,到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后病逝于狱中,以及之后维权律师的被打压。

  评论写道:"多年来,中国建造着一个反乌托邦的系统,用摄像头和中央数据库监控本国民众。但这一系统也同样不能摧毁异议人士的抵抗。理由很简单:一位政治活动人士是有意识地从事这样的活动,即便加强国家监控也不能对其态度有所改变。此外,他愿意为自己的抵抗而忍受牢狱甚至更糟糕的后果,这也是监控所不能改变的。"

  评论写道:"共产中国持续近50年的民主运动显示,一位专制者尽管可以压制本国民众、迫害和毁灭其对手。但人们对于自由的需求以及个别人为此抗争的意愿,是他们不能窒息的。"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0 08:4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