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大留年时代的无奈:要有班上,谁还抢着留级啊

京港台:2023-6-19 00:38| 来源:老斯基财经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大留年时代的无奈:要有班上,谁还抢着留级啊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竞争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只不过推迟发生而已。

  2010年的时候,日本(专题)有份全国性报纸本想做个“大学实力”的调查,没想到阴差阳错,统计出了个大新闻。

  按计划,原本应该年内顺利毕业的56.8万名大学生里,至少有7.9万人选择了“留级”。

  

  七分之一大学生没能从大学毕业,既不是因为挂科太多,也不是因为醉心学术,基本都是因为工作找得不咋顺利。

  一般来说,日本的大四学生在校园里的黄金求职季只有6个月,时间一到会迅速丧失“保鲜期”。

  倒不是说不能继续找工作,只是跨出校门后,少有公司会给新毕业的学生机会,不小心就容易成为“就职浪人”。

  “毕业生劣势”就是描述他们日本大学生就业难的特色词汇。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官方统计,年内共有3.1万名毕业生,工作还没着落就跨出校门,成了所谓的“就职浪人”。

  再加上7.9万“就业留级生”,11万人的“浪人”浩浩荡荡、触目惊心。

  当时距离“灵活就业”这个词被发明出来,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少见多怪的日本媒体只能将其直白概括为:

  大留年时代。

  “留年”或许还能用“学术攻坚,贻误时机”来搪塞用人单位一番。

  要是让自己成了“就职浪人”,那就妥妥意味着丧失了求职机遇。

  先生,被人力市场挑剩下这件事,你也不想大家知道吧?

  所以,想办法延迟毕业,保住“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成了求职不顺的日本大学生避险的方案。

  当时,日本经历了“大学全入”改革,消除了大学入学的高门槛,让高考暂时摆脱了“你死我活”的独木桥。

  但大学的门槛没了,毕业求职又筑起了一道新的壁垒。

  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社会里,竞争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只不过推迟发生而已。

  一来二去,“就业留级生”就成了丢给学校的棘手问题。

  不控制人数迟早会超出负载,校方受不了。但不让学生留级,就业率就一头栽下去。

  甚至后者更要命一些,因为就业率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脸面,也直接影响来年招生问题。

  事情拖着拖着,就又变成了“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的问题。

  让日本闹心的“留级生”问题,没过几年就换韩国头疼了。

  2015年的时候,韩国媒体发现,他们的大学生到了毕业的时候,也开始“赖”在学校不走了。

  几年时间里,延迟毕业的韩国大学生就猛增了一倍有余。

  

  在韩国,多数大学允许学生保留学生(专题)身份,也让他们继续使用学校设施,这成了一些学生“避世”的动机。

  但问题的根源,还是外面猛增失业率,“毕业即失业”景象把不少小朋友吓退了回去。

  韩国不像日本搞“大学全入”和“宽松教育”,炼狱一般的高考,献祭了大量韩国普通家庭。

  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来升学考试、竞赛做题之后,学历也成了韩国大学生们:

  脱不下的长衫,放不下的笔杆。

  很多大学生故意拖延学分,或者干脆挂一门课下学期重修,直到他们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为止。

  就像高考复读生一样,这些大量出现的“大五生”“大六生”,只会带着越来越高的竞争成本,去卷自己的学弟学妹们。

  去年韩国官方统计,近36万年轻人用了3年时间才找到第一份工作。这里面,“延期毕业”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被无限拉高的竞争成本,直接让一部分年轻人干脆放弃就业,成了不升学、不就业、不培训,终日无所事事的“尼特族”(NEET)。

  这些慢就业、缓就业的年轻人,不仅让“啃老”变得名正言顺,也逐渐衍生出了放弃恋爱、结婚和生育的“三抛族”。

  这些年轻人是韩国的“远虑”,也是“近忧”。

  原本该担负起生育责任的他们,抱着整个社会的生育率一同坠崖,让资金不足的退休金系统备受压力。

  而“越抛越多”的年轻人,进化得浑身上下都找不到“软肋”。

  不仅成为韩国政客党争的议题工具、性别战争的炮灰,极端思潮也在他们之间悄然孕育。

  前两天,有不少媒体报道,咱们这里一些985高校,也成片出现了学生选择主动“延期毕业”的现象。

  为了保住应届生的身份,或是为了考研、考公、实习做准备,很多学生正在想方设法,再蹲一年。

  甚至为了拿到有限的“延毕”名额,有人“主动挂科”争取机会。

  有网友留言说,挂了四科的室友被辅导员要求认真准备找工作,今年没办法延毕他,因为:

  挂四科太少了,别人挂得比他多。

  为了避免毕业后的竞争,要设法进行“不毕业”的竞争,内卷又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个趋势早有端倪,在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里,2021年实际毕业的研究生数量,与当年预期毕业的数量,有约24万的差值。

  也就是说那一年,有超过24万名研究生没有按期毕业。

  

  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考虑就业问题而主动申请延期毕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社交媒体上有专门教你“安全延毕”的攻略和咨询服务出现。

  看着别人先冲出战壕,借以观察战场的局势,从个体角度来说,这当然是一种策略。

  但还是那句话,延长教育时间、滞后就业节点,压力并不会凭空消失,迟早还要涌入社会。

  这两天的发布会上,有关部门提到:目前来看,青年人当中失业的总共600多万。

  总的来看,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

  按照此前统计,六七月毕业季,会有1158万毕业生进入社会。

  如果这部分就业环境未能得到充分改善,很多就业需求会像滚雪球一样滚到明年。

  而有数据预测,明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超过1200万。

  我们总喜欢谈论东亚魔咒,事情诡异的地方就在于:

  在目睹了整件事发生的全过程之后,仍宿命般地踏入了同一个漩涡里。

  很多延迟毕业生其实是在向未来押注,希望明年形势好转,就业率扭转颓势。

  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下阶段,随着经济持续好转,就业保持总体稳定有较好支撑。

  各方也在积极行动,努力解决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前两天有媒体报道,四川省给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办了个“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

  在启动仪式上,当地领导在现场说:

  帮一把没找到工作的孩子。

  

  四川之前,河南有关部门也针对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发了一个“百日冲刺”的方案。要求高校引导毕业生积极求职、尽早就业。

  这份方案里有句话提到,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和长期未就业毕业生要实现:

  动态清零。

  

  这份方案本以服务大学生就业为初衷,但因为个别用词让大伙儿感到很不舒服。

  因为几个月前,这词的使用对象还是那些不幸的病人。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能清的零啊。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1 01: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