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今年端午40℃ 这种“鬼天气”是怎么回事儿?

京港台:2023-6-22 01:00| 来源:酷玩实验室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今年端午40℃ 这种“鬼天气”是怎么回事儿?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马上端午节了,不知道大家都去哪里玩。出门记得提前看下天气预报。最近几天,南方陆续进入梅雨季,长江中下游及贵州、云南、广东、海南岛等10余省(区、市)均有暴雨出现。

  

  6月17日深圳街头

  18号晚上贵阳的特大暴雨,更是宛如黄果树瀑图“附体”。

  

  与此同时,北方多地进入“炙热模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均出现40℃的高温天气。

  

  北京市一小时温度图(6月16日15时)图/北京市气象数据中心 以至于四大火炉之一的重庆,竟然成了“避暑胜地”。

  

  

  被高温“笼罩”的不止中国,全球都在面临高温考验。

  4月以来,极端高温引发欧洲的水资源危机,被称为欧洲“菜篮子”的西班牙,降雨量创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5月,极度干热使加拿大(专题)山火持续蔓延,烟霾一路南移,侵入美国东北部和南欧;

  

  6月,美国南部的得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地,超过4200万人处于高温警报状态之中;

  另据美联社援引当地官员的表述,6月18号,印度(专题)人口最多的北方邦和比哈尔邦,至少有96人因高温而死亡。

  

  极端气候并非今年才有,留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最近几年,几乎年年都是“史上最热”。

  

  越来越极端的气候,让很多普通人解锁了一个拗口的名词——厄尔尼诺,与之相对应的,是冬天经常听到的“拉尼娜”现象。

  来自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为什么会影响中国的气候?

  厄尔尼诺与“史上最热”,又有什么关联?

  01

  厄尔尼诺,源自西班牙语“El Niño”,意为小男孩,也叫圣婴。

  几百年前,在太平洋沿岸的秘鲁渔场,渔民们发现每隔一段时间(2-7年不等)就会出现一股暖流,导致海水升温,冷水鱼类大量死亡。

  当时科技落后,渔民们无法理解其中缘由,以为是“圣婴”降临,便将这种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的现象称之为“厄尔尼诺”。

  

  直到20世纪70年代,气象学家们查阅了二战以来30多年的天气记录,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常常伴随着全球性的气候异常,才有了对厄尔尼诺现象系统的纪录与研究。

  一般来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太平洋的海平面西高东低,海水温度也是西暖东冷。

  

  但是海底火山喷发、海底地震,或者地球自转减慢,又或者东南信风减弱,都可能导致太平洋西侧海水向东回流,造成太平洋东部的水温异常升高。

  而海水温度升高,又会干扰大气正常环流,原本干燥少雨的地区会变得多雨,甚至引发洪涝灾害,而原本湿润的地区降水减少,出现干旱和森林大火。

  

  因此,厄尔尼诺就像一个捣乱的“小男孩”,通过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造成气候的反常。

  反过来,当东南信风异常加强,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而东太平洋海水变冷,这就是“拉尼娜”,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译,意指“小女孩”。

  与厄尔尼诺相对,拉尼娜使西太平洋地区气压下降,出现台风和热带风暴,原本潮湿的地区变得更加多雨,原本干燥的地方则会更加干旱。

  

  也就是说,厄尔尼诺会造成气候反常,而拉尼娜则会导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则,平均每4年出现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2年,拉尼娜通常会紧随其后,但发生的频率要低于厄尔尼诺。

  美国的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斯有句著名的话,“一只南美洲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煽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后引发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发端于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不会直接对中国的气候产生影响。

  华北黄淮的这一轮高温主要是受到大陆暖气团的控制;到了7、8月的高温,则是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而另一个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的西伯利亚冷空气,通常会带来冷空气过境。

  

  但通过大气环流,厄尔尼诺又会与各种因素互相作用,导致不同的气候变化。

  在中国,厄尔尼诺会加强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到了冬天,西伯利亚冷空气无法南下,通常会导致暖冬。

  

  相应的,拉尼娜会造成大范围雨雪天气,出现“北涝南旱”现象。

  02

  5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评估报告称,持续3年的拉尼娜现象已经结束,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也宣布,厄尔尼诺现象在今年8月出现的可能性超过90%,并指出今年晚些时候出现“强烈”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超过50%。

  

  “强烈”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太平洋海水比平均温度升高1.5℃以上。

  别小看这1.5℃。

  1982-1983年,东太平洋温度升高了4℃-5℃,致使特大飓风袭击夏威夷岛,印尼和澳大利亚出现严重干旱,欧洲酷暑难熬,非洲发生干旱……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1997-1998年,东太平洋温度升高了3℃-4℃,东南亚出现干旱和森林大火,南美持续暴雨、渔业资源骤减,中国也在1998年发生了特大洪水。

  

  最重要的是,超强的厄尔尼诺会给极端气候加buff,可能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影响力也更为显著。

  最近一次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2015-2016年,直接导致2015、2016年创造了全球1850年以来历史最暖纪录,进一步引发全球范围的洪水、干旱、气温上升等问题。

  

  2016年8月13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

  而这会带来更为严重的次生灾害,包括粮食减产、传染病爆发、森林大火、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2015年,巴西森林火灾达到23.5万次,比前一年增加了27.5%。

  2016年,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厄立特里亚、索马里等东非国家出现严重的干旱,埃塞俄比亚部分地区遭遇50年最严重旱情,超过1000万人需要粮食援助。在东南亚地区,越南有约200万人陷入饮水困难的境地。

  而南美洲中部则出现了异常的强降雨事件,多国甚至发生洪涝灾害。

  

  2016年8月7日,巴基斯坦卡拉奇

  2023年席卷而来的高温,已经带来了加拿大的野火、西班牙的干旱,如果厄尔尼诺现象不断增强,那么2023年或者2024年将可能刷新2016年的纪录,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值得警惕的是,这一“史上最热”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世界正面临更热、更旱和更涝的未来,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变暖和极端事件频发强发是不争的事实。极端高温天气,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由此带来的干旱、雷暴、火灾、洪灾、疾病、饥饿等问题,将会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2023年5月14日,印度加尔各答郊区

  尾声

  可能会有人觉得,厄尔尼诺是自然现象,气候问题是天灾,谁都无能为力。

  但要知道,在已经预知的灾难面前,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往往可以减轻灾难的损失。

  比如2016年,厄尔尼诺给中国带来的降水量是超过1998年的,只不过,三峡大坝发挥了防洪的作用,再加上我们防灾减灾能力的不断提升,所以灾情才不像98年那么严重。

  

  另外,科学界虽然对厄尔尼诺的成因持有不同意见,但有研究表明,全球变暖或使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更加“频繁和极端”。

  而全球变暖,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解放,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与之相伴相生的,是飙升的碳排放,以及正在加速的全球变暖。

  

  数据显示,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使得地球平均气温增加了1.2℃。

  经济发展与全球变暖,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要发展,就很难避免地球升温。

  选择发展还是选择环保,说得直白点,就是“让自己爽”和“让未来爽”的抉择。

  虽然不够政治正确,但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本能地选择前者。

  当然,地球也对人类的发展给予了“回应”,比如频发的极端气候,比如日渐消融的冰川,比如肆虐的病毒。

  不过,随着人类对于全球变暖的认知越来越多,全世界联合起来,控制碳排放,减缓地球的升温,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当下正在进行的、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分子工程、新能源等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就是人类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给出的解决方案。

  因为人类正在前所未有地认识到:

  这不是保护地球,这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5 11: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