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习近平著作销量囊括中国5、6月份图书销量前5名

京港台:2023-6-28 21:30| 来源:自由亚洲 | 评论( 56 )  | 我来说几句


习近平著作销量囊括中国5、6月份图书销量前5名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习近平最新动态 追踪报道!

  习近平(专题)著作和中共党章等政治读物的销量,已经囊括中国5、6月份图书销售量前五名,在前20本畅销书中,7本是习近平著作以及讲话。

  据搜狐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账号发布的6月上半月畅销书排行榜前20名显示,排名第一的是《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第二的还是《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三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是《中共二十大报告》,第五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六是《习近平新生代中国特殊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除排名第七代是《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这部融汇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季羡林、徐志摩、余光中等13位知名作家关涉人世间眷恋的50篇名作,第八、第九都是习近平相关的书籍。此外,在社会科学类图书销售排行榜中,前十名销量均为习近平著作和习近平思想专题和论述摘编。

  

  2023年6月上半月全品类图书销售总榜。(搜狐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账号图片)

  浙江学者蒋毅本周三(28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说,领导人著作在中国图书市场连连占据榜首的现象,曾经出现在文革(专题)时期,当年全国销量最大的是毛泽东选集。他说  :“中国最高领导人再一次霸榜图书销售,政治挂帅的年代又来了。作为图书市场,各类著作非常多,很难做到一个门类的作品能够霸榜,政治类读物本身就非常枯燥,习近平的著作居然能够占领图书销售市场的半壁江山,一种是透过行政命令方式,统一订购,用政府预算或党费强行订购,而且任务层层下压。”

  政治类书籍是中国党政官员必读物

  蒋毅认为,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基本上没人看,但其销量仍然十分庞大,那是因为各级党政部门必须订阅,而且是公款订阅,习近平以及关于中共党建书籍也是如此。

  在5月下半月的图书销售排行帮上,习近平、中国党章、中共二十大报告等书籍仍然占据前20名。南京一大学前图书管理员王小姐告诉本台,他们每个月要购入大量这类政治书籍:“上级有任务的,都用公款购买,再发给大家,又不要自己掏钱。”

  

  左图:2023年6月上半月社会科学类图书销售排行榜。 中图:2023年5月下半月全品类图书销售总榜。 右图:2023年5月下半月社会科学类图书销售排行榜。(搜狐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账号图片)

  中国异议人士季风对本台说,中国仿佛进入“文革”2.0版,这种现象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非常相似”:“以前我们说‘文革’2.0版即将降临,现在‘文革’2.0,所有这些书的出版都是用纳税人的钱,跟市场经济没有任何关系。这跟政治宣传,政治正确有关系,这就跟当年出毛泽东选集一样的。”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出版业从开放到复辟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冯崇义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出版业总算有了点起色,但是最近几年,出版业已被党文化垄断。他说:“你怎么可以一下子回到这样一个层面上来,你就是对普通人,不要说出版界、教授、学者,这都是对人们智商的侮辱。整个民族怎么会走到这个程度,走到这个地步是整个民族的悲哀。我们称之为极权主义复辟。”

  据官方介绍,半月图书销售排行基于中国“国家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销售数据和商报·奥示“中国出版业市场监测系统”线下ERP数据、线上监测数据,由全品类总榜和社会科学、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少儿读物、科技生活5个分类榜组成,均按销量降序排列。

 

相关专题:习近平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2 22:0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