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新华字典》删除"倭寇"一词?辟谣仍引粉红攻击

京港台:2023-6-29 05:32| 来源:自由亚洲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新华字典》删除"倭寇"一词?辟谣仍引粉红攻击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日,有中国网友表示,在目前通行的2020年出版的第12版《新华字典》中没有看到"倭寇"这个词,这表明这一词汇已被删除。尽管有中国官媒对此进行了辟谣,但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仍有不少针对此事的极端民族主义声音。

  中国官媒辟谣 粉红仍然发表极端言论

  中国媒体《中国出版营销周报》已于6月27日在它的微信公众号上发文,表示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所有版本的《新华字典》在“倭”字之下都没有收录过“倭寇”这个词,因此网传的新版《新华字典》删除“倭寇”一词是不属实的。中国官媒央广网也在28日发文,表示网传《新华字典》删除“倭寇”一词的说法不实。

  不过,目前在中国互联网上,正出现不少极端民族主义言论,表示无法接受《新华字典》未收入“倭寇”一词。有高赞微博表示:“毒教材,毒教授,毒字典,教育部门视而不见,一声不吭。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形同虚设。”

  “倭寇”一词是指代13—16世纪出现于中国及朝鲜沿海的、起源于日本的海盗集团的词汇,其人员来自多个国家和族群。近代以来,这一词汇也被东亚国家用作对日本人的贬义称呼。

  旅美独立学者吴祚来认为,目前中国网民中出现的这种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中国当局政治宣传引起的反噬。他说:“这种反噬在词典这个问题上还是一件小事,在其它方面就会制造灾难性的事端。比如说反日,日本车也被砸,它就形成了习惯性的仇恨日本、仇恨‘西方敌对势力’。政府刻意的政治宣传、对西方的妖魔化和敌意,很容易就煽动出对经济上自由开放状态的反噬。”

  

  微博上对这一事件的讨论(微博截图)

  为什么会有这些极端的声音?中国当局仇外宣传引发反噬

  目前在微博上,还有网友发表了更为极端的言论,说“文宣教育系统早已烂透了”,“国安该有人问责了”,甚至表示“光嘴上喊,就是没人具体抓”。不过,也有一部分网友表达了比较理性的态度,认为“更可怕的是有人故意带节奏”。

  吴祚来认为,中国当局的仇外政治宣传,会给中国的年轻人带来很多后果:“比如说大量外资都撤出去了,被反走了,他们就会失业。他们失业以后,国家变得更加封闭,他们会变得极端。政府又在制造当年义和团那种状态,就是越不改革,越不开放,就越封闭,经济问题积累下来了,就会反噬这个社会,制造很大的动乱。”

  

  微博上对这一事件的讨论(微博截图)

  来自中国、在日本居住并工作了多年的马先生则告诉本台,尽管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上有不少极端的仇日言论,但他本人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听在中国国内的朋友对他说过。他认为,网上的这种言论,更多的是人们在中国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宣泄。他说:“只能说中国社会现在压抑得太厉害了,失业、破产的压力太厉害,需要一个发泄的渠道。人需要一个发泄的渠道,又不可能对中国政府发泄。貌似这种(仇恨日本的)渠道是安全的。中日关系恶化、自己的状况不佳,加上整个社会戾气又重,多方面原因导致这帮小粉红很偏激、很激进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6 11:4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