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国安法永久地改变了香港吗?

京港台:2023-7-1 23:45|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25 )  | 我来说几句


国安法永久地改变了香港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香港最新动态!

  三年前,港版国安法开始实施。三年后的今天,一位前香港立法会议员告诉德国之声:“我们失去了自由,如今所有形式的抗议活动都被定为犯罪。”

  备受争议的国安法在香港实施三年后,这座城市的面貌和感觉都已经大不相同。在此之前,香港以高度自治和公民自由而为人所知。

  自2020年以来,已有100多位人士因国家安全罪名被捕入狱,多个民主政党和大型民间组织被解散,被当局视为敏感的书籍和电影受到审查。

  最新的例子是,香港政府申请禁止传播2019年反送中运动期间流行的抗议歌曲《愿荣光归香港》。

  与北京保持一致的香港政府坚称,在 2019 年长达数月的全市抗议活动之后,国安法为香港带来了“稳定”。

  然而,一些海外香港活动人士告诉德国之声,这项法律“彻底摧毁”了香港所有形式的自由和大多数公民自由。

  “我们失去了立法的自由,我们失去了司法的自由,我们失去了选举行政长官的自由,如今所有形式的抗议都被定为犯罪,甚至连电影和艺术这样的软性表达现在也被定为犯罪”,香港前民主派立法会议员、现流亡澳大利亚的许智峰说。

  香港这一巨大的变化始于逮捕和拘押知名政治活动人士和民间活动人士,其中包括 47 名民主活动人士和《苹果日报》创始人黎智英等著名媒体领袖。

  镇压还扩大到公民社会的其他领域,包括强制关闭《苹果日报》和《立场新闻》等独立媒体,以及下架有关天六四安门屠杀等敏感话题的书籍。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政治学者Maggie Shum表示:“这次镇压是针对公民社会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第二层级的专制化。”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学者陈家洛(Kenneth Chan)告诉德国之声,纪念六四或者为非政府组织或政治团体募捐等活动在香港已被禁止。他说:“香港政府划定了新的红线,以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各个方面的控制。”

  尽管国安法受到广泛批评,但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该法律并未影响公民的集会自由。

  上个月,香港特首李家超在记者会上被问及个人可否公开悼念六四以及于维园点蜡烛会否被驱赶时,并未正面回应,只表示任何公众活动或个人行为都要符合香港法律,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二次回归中国”

  香港浸会大学陈家洛表示,随着过去“一国两制”所承诺的权利和自由在香港迅速消失,如今香港是在“第二次回归”中国。

  1997年,英国将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

  陈家洛表示,香港的主要机构中充斥着亲北京的成员,而长期以来以独立著称的香港司法系统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他告诉德国之声:“我们正在失去香港以前拥有的权力制衡和民主护栏,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自上而下的管制网络。”

  2021年,香港通过了选举制度修正案,允许亲北京的机构任命大部分立法会议员,同时要求所有候选人都要通过亲政府的委员会控制的审查程序。

  今年4月,香港政府宣布选举改革范围扩大至大部分议席由直选产生区议会。

  在司法方面,新的释法允许国安案件由政府任命的法官审理。立法会5月通过修正案,赋予香港政府禁止海外律师处理国家安全案件的权力。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政治学者Maggie Shum认为,中国镇压香港任何异议迹象的“强硬运动”“非常成功”。她告诉德国之声:“香港政府现在表示,希望通过完成《基本法》第23条的立法填补法律中存在的漏洞。”她说,此举将杜绝任何形式的集体行动,牢牢地控制住香港。

  上周,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接受香港中通社专访时说,第23条立法已定下时间表,一定要在他任期内立法,最迟明年一定要立法。他说:“这次立法希望整个过程、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是一条成功的法律。”

  海外港人也成为国安法的打击对象

  海外香港侨民社区也成为国安法打压的目标。今年4月,一名在日本留学的23岁大学生回港时,因三年前在社交媒体分享的帖子而被捕,香港警方称这些帖子“煽动香港独立”。

  流亡香港活动人士许智峰告诉德国之声,这一事件在海外侨民群体中引发了广泛的恐惧,因为海外香港人开始意识到回港时可能面临被捕的风险。

  他说:“如今,当香港人谈论回港时,他们都会谈到被当局逮捕或没收护照的潜在风险。”他补充说,大多数香港人在海外都会采取预防措施,例如回港时携带备用电话。

  尽管一些海外组织努力帮助延续香港人的抵抗,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Maggie Shum对认为,国安法的目的之一是切断海外侨民社区与香港之间的联系。“我觉得从长远来看,香港将会变得更加孤立。”她对德国之声说。

 

相关专题:香港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港澳特区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9 19: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