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研究机构:华为有望回归5G手机市场

京港台:2023-7-13 23:34|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8 )  | 我来说几句


研究机构:华为有望回归5G手机市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华为最新动态!

  尽管面临来自美国的禁令,中国的科技巨头华为却正在积极筹划重回5G智能手机市场。根据业内研究机构的预测, 华为将利用自主研发的半导体设计工具和国内的芯片生产能力,努力在年底之前重振旗鼓。

  据路透社援引研究机构报道,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正计划在今年年底前重返5G智能手机行业,这标志着华为在美国政府下达禁令削弱其消费电子业务后可能卷土重来。

  华为、中芯 抱团取暖

  三家关注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第三方技术研究公司告诉路透社,华为应该能够利用自身在半导体设计工具方面的进步,以及中芯国际(SMIC)公司的生产制造,在中国国内采购5G芯片。

  这些公司援引包括华为供应商在内的业界消息人士声称,由于与客户签有保密协议,他们不愿透露姓名。

  华为拒绝了路透社的置评要求。中芯国际也没有回应。

  华为近三年来一直挣扎在“活下来”的模式,重返5G手机市场将标志着华为的胜利。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在2020年达到峰值,为4830亿元(约合670亿美元),一年后暴跌近50%。

  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科技巨头曾一度与苹果和三星争夺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的地位,直到美国从2019年开始一轮轮限制措施,封堵其获得最先进机型所必需的芯片制造工具的渠道。

  2020年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在全球范围内阻止向华为供应芯片。三个月后又加码封杀华为,要求半导体厂商凡包含美国技术和软件研发制造,都要获美国政府许可,才可以向华为及其供应商供货,此举目的在于阻止华为藉第三方取得美国芯片。

  美国以及后来欧洲多国政府称华为存在安全风险,但华为否认这一指控。从那时起,华为仅使用库存芯片销售了有限批次的5G机型。

  根据咨询公司Canalys的数据,尽管华为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上升至10%,也由于华为仍在销售上一代4G手机。去年华为在全球手机销售榜上的排名跌至谷底。

  华为5G手机的未来

  一家研究公司向路透社表示,预计华为会采用中芯国际的N+1制造工艺。但由于可用芯片的良品率预计低于50%,5G设备出货量将限制在200万至400万部左右。另一家公司预计出货量可能达到1000万部,但未提供更多细节。

  根据Canalys的数据,华为在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达到2.406亿部,这是其出货量最高的一年。

  具有国家背景的《中国证券报》本月报道称,华为已将2023年的手机出货量目标从年初的3000万部上调至4000万部,但未提及重返5G手机市场的消息。

  如今上述三家研究公司声称,华为今年可能生产5G版旗舰机型,如iPhone的竞争对手P60,2024年初还可能推出新机。研究公司称,他们的预测是基于与华为供应链联系人核实后的信息和公司最近的公告。

  然而,美国的限制措施切断了华为与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以及大多数Android应用所依赖的开发者服务的联系,限制了华为手机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吸引力。

  提升老设备做新芯片

  这些研究公司指出,华为3月份宣布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方面取得突破,这些工具适用于14纳米以上芯片的技术生产。

  芯片设计公司使用EDA软件制作芯片蓝图,然后在晶圆厂批量生产。

  研究公司援引自己的行业消息来源称,华为的EDA软件可以与中芯国际的N+1制造工艺配合使用,制造出相当于7纳米的芯片,这种强大的半导体通常用于5G手机。

  华盛顿禁止中芯国际从荷兰公司ASML获得一种被称为EUV的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这种设备在制造7纳米芯片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但是一些分析师发现,有迹象表明中芯国际已经通过调整更低级的DUV设备成功生产出7纳米芯片,中芯国际仍然可以从ASML购买到这种设备。

  另有一家研究公司表示,它注意到华为已经要求中芯国际今年为5G产品生产14纳米以下的芯片元件。

  哥本哈根商学院的芯片专家富勒(Doug Fuller)表示,预计不到50%的良品率意味着华为自主生产的5G芯片“将成本高昂”。富勒说:“我想如果华为愿意承担成本,他们可以这样做,但我认为这种芯片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

  (路透社)

 

相关专题:华为,手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6 15: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