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坍塌的体育馆和中建八局一样是场“误会”……

京港台:2023-7-25 01:18| 来源:基本常识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坍塌的体育馆和中建八局一样是场“误会”……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生命不能重来,“误会”本不该存在。

  7月23日发生在齐齐哈尔第三十四中学的体育馆坍塌事故,目前已造成11人死亡。前国家女排队员刘晏含泣告:

  齐齐哈尔是很多国家队女排队员出来的地方,事发时当地女排队员正在体育馆内集训。

  

  据媒体报道,事故原因初步怀疑是临近大楼施工单位违规将建筑用珍珠岩堆放在体育馆楼顶,珍珠岩因降雨大量吸水最终压塌楼顶,酿成惨剧。

  一场本不该发生的事故,后果如此惨痛,然而教训却未必深刻。

  事故发生后,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领导作出指示,说是要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整治全省校园、体育场馆、建筑施工等领域的安全隐患。

  

  这个表态,你放心吗?要不是看过下面这条7月20日的新闻,我也差点就信了。

  

  上一周,齐齐哈尔刚刚宣布完成23.6万人的安全生产大培训,据说效果非常显著。

  我很想知道:把建筑材料堆在体育馆的楼顶这样的操作,也是安全培训时教的吗?此次事故相关的施工和监理单位,有没有被这些耗资千万以上的培训所覆盖?

  培训当然不是万能的,监管也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一套安全监管体系一直以来就是这么运转的,咱也不能要求太高。

  我只想做个假设,以帮助大家接近这些问题的根源和本质。

  假设:在坍塌事故发生的前一周,有人在网上爆料施工单位违规将大量建材堆放在体育馆楼顶,存在安全隐患,媒体跟进报道了此事。你觉得,可以避免这场事故发生吗?

  正好最近有一则情况类似,但情节更加严重的新闻可供参考,也就是中建八局被举报在建设莱荣高铁时疑似偷工减料,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事件。

  

  事关高铁运行安全,分分钟上千条人命的代价,这性质够严重吧?您猜怎么着?说是一场误会。

  

  中建八局一边发声明说会配合调查,一边找实名举报方交涉说是一场误会,看看能不能把媒体这一块儿平息一下。

  

  我们想的是赶紧把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一下,他们想的是赶紧把媒体这块儿平息一下。

  好几个主管部门说会严查,你猜会不会有结果?如果查出施工质量问题,你猜那些已经建设的高铁路段会不会挖开重新施工?

  说到底,如果没有舆论监督,这样的高铁工程显然会顺利验收投入使用。即便现在有了舆论监督,大概率也不会对已经施工的路段有任何影响了。

  回到前面的假设,假如在体育馆坍塌之前,相关施工违规操作被网络曝光,我们很容易预估事情的进展。

  首先,当地政府会把它当成一次舆情危机来应对,先找爆料人的软肋威胁删帖,再找平台尝试强行删帖,力求把舆情危机扑灭在萌芽状态。

  然后,相关施工单位也会去找爆料人“沟通”,说这是一场误会,有什么诉求你跟我提。

  最后,事情实在兜不住了,上级监管部门会发个通告说展开调查,尽快公布结果。

  在这个处理流程中,你猜,那些压在体育馆脆弱楼顶之上,悬在在数十位女排队员鲜活生命之上的珍珠岩,会不会被挪开?

  

  坍塌事故发生前有人拍到体育馆楼顶违规堆放建材

  明明是关系到公众生命安全或者社会正义的事件,在一些地方政府或监管部门那里,却总被当成舆情危机来处理。

  删掉文章视频,的确能消除领导关心的舆情隐患,可威胁公众生命的安全隐患只是被暂时遮盖了起来。搞定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的确能平息舆论危机,可真正解决问题、消除隐患、拯救生命的宝贵机会,也因此白白错失。

  有人会说,处理舆情危机和解决真正问题并不矛盾,只有平息舆论排除干扰,才能更从容更彻底地去解决真正的问题。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往往自诩有大局意识,其实是满脑子浆糊意识。

  第一,政府部门处理事情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领导重视的事情、在议事日程上优先的事项,会优先获得大量资源倾斜,而那些被搁置的,领导说再等等的事项,则不可避免会被敷衍于无形。

  当地方政府的处理重点和优先事项都是平息舆情危机的时候,真正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必然会被相对忽视。所谓“一场误会”的说法,就是从根本上认为这是舆情危机,而不是高铁安全隐患。

  第二,很多安全隐患问题是长期存在,相关部门心知肚明甚至默许和鼓励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是真正把公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观念,而不是什么排除了外界干扰的舆论环境。

  在舆情危机爆发之前的舆论环境还不够好吗?有没有认真排查过如此明目张胆的高铁施工安全隐患?

  第三,现在好多政府部门都接受了“良好的舆情管理培训”,掌握了当前社会环境下处理舆情危机的精髓。就一个字,拖。

  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布官方通报,什么蓝底白字,白底黑字,横竖就一个意思:

  知道了,我们查一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等拖到舆情冷却下来,就可以当没事发生过。

  指望他们先平息舆论再去从容解决问题,未免太傻太天真。

  再次回到之前的假设,如果体育馆坍塌之前的一周有人曝光了施工单位违规堆放建材的操作,能不能挽救这十几条生命?

  只要在有关部门的眼里,处理舆情危机仍然比保障公众安全更紧急更重要,体育馆楼顶违规堆放的珍珠岩和高铁路基里短了一半的螺纹桩,就只能是一场误会。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3 05:4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