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8千块的“研学团”,把孩子带去了假清华...

京港台:2023-7-25 10:37| 来源:凤凰周刊 | 我来说几句


8千块的“研学团”,把孩子带去了假清华...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这个体感温度一度超过40度的夏天,北京几乎要被中小学研学团“占领”了。

  时隔三年,暑期研学团再次火了起来,甚至大有超越以往热度的趋势。

  可前两天,一条名为“清北学霸怒斥研学内幕”热搜爆料,今年的许多研学团都问题重重:

  宣传里说是深度参观名校,结果实际却是在校门口打卡拍照;

  报名费花了大几千块,结果晚上住的却是临时搭建的板房;

  甚至还有男教官半夜进了女生宿舍,殴打参团的孩子,完全没有安全保障可言.......

  

  〓 图源:b站,小莉帮忙

  有家长假期报了研学团,本意是想让自家孩子接受书香的熏陶。

  结果孩子回来却说,研学的内容是让他们铲牛粪体验生活,自己被牛粪给熏吐了。

  

  研学团,怎么就变成了针对中小学生的杀猪盘?

  

  研学团变成了杀猪盘

  今夏的研学团相当火爆。

  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暑期部分研学团的名额,早在三个月前就已经被一抢而空,需求极度旺盛。

  但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你却会发现有不少帖子,都是关于研学团“避雷”和“踩坑”的。

  

  〓 图源:小红书,小红薯5ECCCEDA

  发帖家长们吐槽最多的点,就是部分研学团毫无顾忌的虚假宣传。

  譬如说,每年夏天,都会有无数的学子和家长,以一种极其虔诚的心态,前往清华和北大(专题)参观,沾一沾这两大高等学府的学霸气。

  而商家便利用家长和孩子们的这种“大学朝圣”的心态,推出了多款清北主题的研学团。

  在广告的宣传里,只要入了团,那么孩子就能进入清北校园,在未名湖和博雅塔尽情观光,在礼堂听清华和北大学霸分享心得。

  有的研学团甚至还有清北学子全程陪同服务,并承诺在N天的研学后,孩子还能和这些大神学长或学姐成为长久的朋友。

  

  然而,广告仅供参考,花钱参团来了北京后,孩子们才发现自己进的应该是“清北周边观光团”。

  有的研学团在清北校门口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结果拍了张孩子和校门的合照后,就宣布“学校逛完了”。

  这还算好的。

  据《新京报》报道,有研学团甚至把孩子拉到了清华旁边的科技园区,谎称“清华新校区”。孩子也搞不清,只能任由导游摆布。

  

  〓 图源:新京报

  还有的把学生们带进了清华艺术博物馆,七八岁的小孩,根本就看不懂。

  更有一家打着“清北游”旗号的研学团,所幸连装都不装了,直接把孩子拉到了敬老院,逼着他们听了四个小时莫名其妙的讲座。

  在很多时候,研学团都会故意向家长暗示,自己“有渠道有关系”,最少能进大学里参观半天左右。

  

  但实际情况却是,一上午的参观时间里,孩子们有一大半时间都在排队,最后拿回家的,就只有一堆导游推销的纪念品,以及一张来路不明的“研学结业证书”。

  有研学团本质上就是打卡团,到任何博物馆只负责在门口拍照,然后就把小孩扔到馆内放羊,美其名曰“深度参观”。

  

  〓 图源:抖音,Anh Việt

  挂羊头卖狗肉,还只是研学团乱象之一。

  比注水行程更令家长生气的是,不少研学团收着数倍于普通旅游团的费用,却连基础的食宿安全都无法保障。

  说是会把孩子安排在市中心的宾馆,结果到了才发现孩子住的是郊区临时搭的板房,有的还直接被要求打地铺。

  吃的东西基本以糊弄为主,能蹲在地上吃盒饭就已经算不错的了——更多研学团所提供的午饭,就是一个面包或是一个汉堡,而且还不能保证按时发放。

  

  并且,餐饮的卫生条件也很难保证,有学生在研学餐里吃出过头发丝和苍蝇,早在2019年,四川还出过一起研学团里39名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的事件。

  为了让家长觉得这钱花得“值”,不少研学团虽然行程注水,毫无知识点,却安排得满满当当——

  孩子每天早上四五点就会被导游叫醒,开启今日的“特种兵式”研学,一天下来,整个团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走路和排队,要休息了,就直接坐在水泥地上,与其说是来研学的,不如说是来遭罪的。

  

  〓 图源:抖音,朦雨霓裳

  而偏偏,今年我们又赶上了一个无比燥热的夏天。

  就在这个月月初,北京一位49岁的研学团导游,就因为在颐和园带团时不堪酷暑,而在行程结束后因热射病而离世。

  成年人尚且如此,更别说孩子了。

  有媒体报道,许多报名了研学团的孩子,一大早就被带到景点门口,顶着40度的高温排好几个小时的队,不少小孩都被晒得流了鼻血。

  与之相对的,则是有家长在抖音爆料,说有研学团不但让自家小孩冒着暴雨爬长城,而且有孩子在故宫都走丢了,领队甚至还对此一无所知。

  

  〓 图源:抖音,是佩佩呀⁶⁸⁶

  更可气的是,许多研学团还在开团之前,就将免责声明藏到了合同当中,企图把自己从照顾小孩的责任中摘干净。

  

  可既然研学团有如此多的雷点,为什么家长还是要争着花大钱,把自家的孩子往“火坑”里推呢?

  

  家长的无奈

  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觉得:

  家长与其花大价钱送孩子去研学团,真不如自己带着孩子玩一圈,这样既省了钱,还增进了两代人的关系,何乐而不为?

  

  〓 图源:微博,泾渭视频

  但在采访了身边有娃的家长后,我们却发现真实情况要比想象中的复杂。

  孩子有暑假,可绝大多数父母没有。

  对于许多白天都需要上班的父母而言,陪着孩子过一个完整的暑假,实在是一种奢侈。

  也因此,如何在暑假来临之前安排好孩子的行程,防止孩子“砸手里”,成了不少家长最操心的事。

  研学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了暑期安排的最优解之一。

  《济宁晚报》在2018年的一篇报道中就观察到,当假期来临,许多白天上班父母的选择,要么就是把孩子送到托管班,要么就是把他们送进研学团。

  

  〓 图源:中国青年报

  通常情况下,研学团是针对学生设置的,会随团配置人数恰当的跟团老师。有的研学团还会与学校合作,邀请孩子学校老师跟团,更是让家长安心不少。

  另外,孩子们都是成群结伴出行的。一位家长告诉我们:“如果和自家孩子关系好的小朋友都报了研学团,自家孩子肯定会想去。”

  一方面,和好朋友一起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确实是一段难忘的暑期记忆;另一方面,和认识的伙伴一起出行,互相多少也有个照应。

  更何况,除了更安全以外,研学团总给人“能学到点什么”的期待。

  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强烈影响下,“让孩子走出课堂,见一见世面”也成了许多家长选择研学团的最大动因。

  

  而这个“世面”的具体大小,则视家长的花销而定。

  就和所有的鸡娃项目一样,研学团多年以来,也内生出了一条属于它自己的独特的鄙视链,其基本逻辑,可以被概括为:

  走得越远,等级越高。

  研学团的基础版是省内游。在自家城市附近转一圈,逛一逛省会的博物馆,家长花个一两千就能搞定。

  要想让孩子见到更大的世面,那家长就可以考虑跨省游,我们前面提到的“清北研学团”就在这个档次里。

  再往上,研学团就得出国了。有家长会花上个一万多块,把孩子送到新加坡研学个一周,说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多元文化。

  

  如果花销到了3万元以上,那么家长就会获得“清北研学团”国际版——孩子会在导游的带领下,前往英美最顶尖的藤校,在哈佛耶鲁的校门口,打卡拍照。

  

  而研学团的巅峰,则是家长花18万,把自家孩子送往北极——虽然那里一所大学也没有,但却有着绝对大的世面。

  但不论花钱多少,大部分家长把孩子托付给研学团,最基本的目的,还是想让孩子能够过一个“快乐且有意义”的暑假。

  可对于部分研学团来说,这却不过是一门“暴利生意”。

  

  “小孩的钱,好赚”

  毫无疑问,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做研学团确实相当赚钱。

  2021年全国研学旅行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将近800万人,与此同时,相关报告称该产业的规模很快就会超过千亿元。

  

  〓 图源:正点财经

  狂热的市场情绪,自然会让各路鱼龙都跑过来分羹,而这也必然会造成当下研学团的良莠不齐。

  就比如说,现在带研学团的“老师”,有的以前是带老年团的导游,有的则是从教育机构临时调过来的,甚至还有的连“公元”是什么意思都答不上来,只是因为觉得“小孩的钱好赚”,就投身到了这个新行业当中。

  

  〓 图源:大河报

  这些人大多都没有经过正规的研学带队培训和考核,有的只仓促地训练了10天,便被判定为“转岗成功”,可以带团出发了。

  于是,研学市场被搞得乌烟瘴气,而无良机构倒是赚得盆满钵满。

  

  〓 图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正如在公众号定焦的采访中,一位研学团从业者所说的那样:

  “一些想赚快钱的从业者对这行缺乏敬畏之心。”

  颇为讽刺的是,现在在社交媒体上随便搜搜,你还能发现大量教人“如何用研学团迅速变现/赚快钱”的“经验分享”。

  

  什么“一个月迅速变现80W”,说得跟真的一样,属实是要把割学生和家长的韭菜给进行到底了。

  不可否认,从商业价值上看,研学团现在确实是一块大蛋糕,任何人想过来分一块都无可厚非。

  但如果商家一味只想着赚钱,而辜负了家长和学生们信任,那就只会把这块蛋糕“越做越小”。

  赚钱当然没错,但在与孩子相关的事情上,多一点点道德与爱,也许才能真正有未来。

相关专题:清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 06:4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