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刷屏朋友圈的北方暴雨,让全网揪心到现在...

京港台:2023-8-1 09:04| 来源:Vista看天下 | 我来说几句


刷屏朋友圈的北方暴雨,让全网揪心到现在...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台风“杜苏芮”折腾了好几天,谁都没想到这次被整趴下的,居然是京津冀。

  虽说北京、河北多地已经连着发了几天的暴雨预警,但大家普遍以为只要不进山、少出门,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毕竟人家福建人直面17级台风威力都挺过去了,到了华北地区似乎已经只剩下雨没有了风。

  所以直到昨晚睡觉前,很多北方朋友最操心的问题还是公司为啥还不让居家办公、周一顶着大雨的早高峰得有多堵。

  

  但没想到就是这只剩半吊子的台风,依然把已经做了准备的北方人打了个目瞪口呆。

  比如很多人大早上睁眼就发现了一件让人崩溃的事情——

  房!子!漏!水!了!

  

  就这么说吧,在北方人的概念里,“下雨漏水”这种事情通常只会发生在顶楼。

  或者你有一个忘了关上水龙头的邻居。

  

  下了一天雨,发现墙壁滋水了。@小草莓味儿的喔吼吼

  如果不是雨天出门实在麻烦,这两天大概很适合看房。

  “屋里漏不漏水、小区排水如何、停车场积不积水、物业抽水是否及时,一目了然。”

  一位北京网友家里的水印,从天花板角落的一小块,逐渐扩散成了一长条的瀑布形状。

  为了不弄坏整面墙,她只能把家里所有能吸水的东西都掏出来糊在墙上。

  

  @皮皮的皮皮虾

  有人在家附近的电影院看电影,看着看着旁边天花板突然开始滴水,工作人员赶紧拿了两个塑料桶紧急接水。

  “你还别说,挺有种户外影院的调调。”

  

  @小陶桃淘萄

  当然了,大多数人遭遇的漏水可一点都不浪漫。

  多少社畜刚刚顶着大雨到达工位,转头就接到了物业/房东的漏水通知,不得不再顶着大雨回家。

  但一个热知识是:防水材料涂上之后都需要时间晾干,也就是说在下雨的时候,是没办法紧急做补救的。

  所以哪怕是回了家,能做的多半也只是在漏水点下面放一个大盆。

  

  

  由于北方的房子保暖需求远远大过防水需求,很少会在外立面使用瓷砖。

  于是在暴雨中,纷纷变成了泡在水里的纸盒子——

  这个水啊,它一个劲地往外渗。

  

  @周七七与冷先森

  假如你住的房子还恰好在边角,好几面墙都直接是外墙。

  那么这两天很可能多点开花,擦完卧室擦客厅,擦完客厅擦阳台。

  

  那些房龄三四十年的老房子,更是成为了这次“集体水帘洞”的重灾区。

  北京某小区因为上报漏水的家庭太多,物业干脆在业主群里发起了接龙,结果一下子接出去二十多户。

  

  光是漏水还不算什么。

  怕的是时间一长,墙皮根本扛不住这种级别的潮湿,纷纷罢工往下掉。

  网友@卡仕仕仕达酱在阳台擦了十几分钟水之后,刚直起腰想休息一下。

  结果一大块墙皮掉下来正中脑袋,直接砸出了血。

  

  @卡仕仕仕达酱

  当人们开始接受家里、办公楼、地铁站里随机抽取一个角落变成水帘洞之后,暴雨带来的麻烦事越来越多。

  有车人士这两天最担心的,就是地下车库进水。

  北京网友@狼天行VVL 的小区车库,昨晚开始就已经积了好几厘米的水。

  到了今天干脆停电了,几个小时才恢复。

  

  @狼天行VVL

  石家庄一个小区原本是人车分流的——

  车不能开上地面人行道,只能走地下车库。

  结果因为昨天雨实在太大,物业担心车库被淹,紧急发通知让业主们赶紧把车开上来。

  原本就很狭窄的人行步道上,停满了车子。

  

  其实早在台风“杜苏芮”开始北上的时候,大家就都知道会有场大雨,但没想到它还会如此具有破坏力。

  让城市里很多看起来坚不可摧的事物,都骤然露出了脆弱的面貌。

  京津冀地区大概从29日,也就是上周六开始持续降水。

  随着降雨时间的不断增长,暴雨造成的后果开始逐渐显现。

  北京石景山刚刚开业一个多月的京西大悦城,建筑前方路面昨天突然塌陷出了一个大坑。

  经过初步分析,是因为雨水渗到地下导致泥土松动。

  

  @新京报

  河北保定的一座大桥昨晚因暴雨而垮塌,导致一辆过路货车落水。

  车内的两名司机一名被救起,另一名到今天上午仍在搜救中。

  

  根据统计,从29日到31日,石家庄的两天累计降水量达到了297.1毫米,保定为252.4毫米。

  北京房山、门头沟的降水量都超过了300毫米,而最大降雨出现在门头沟高山玫瑰园,达到了580.9毫米。

  放在南方沿海算是台风季“正常的大”——作为参考,“杜苏芮”过境福建时,莆田局地一天的降水量就已经达到了503-664毫米。

  但这种数据在华北,相当于“两天下了一年的雨”,几乎已经超过城市本身的排水能力。

  到今天雨还没有停,但京津冀多地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的积水问题。

  早上,很多石家庄人上班时看到的场景这样的——小轿车在水中“乘风破浪”,开车仿佛开船。

  

  @国+社区

  室内某路段的非机动车道因为地势较低,已经积满了水。

  电动车、自行车只能挤到积水较少的机动车道上,在机动车之间穿梭,看起来很是危险。

  

  @河北交通广播

  到了今天下午,承受了全北京最多降水门头沟城区开始出现严重的积水,甚至逐渐演变为洪水。

  一个广为流传的视频中,浑浊的水流汹涌而过,路面上的车辆像积木一样被水冲走。

  

  @新华社快看

  早些时候有记者在门头沟城区实地采访,最开始街上的水刚刚没过脚面。

  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涨到了膝盖的高度,而且水流很急,“走都走不动”。

  

  @北京时间

  一些地方甚至变成了“河道”,停在路边的出租车被水卷走。

  从那已经碎裂的后车窗可以看出,这车已经“随波逐流”有一段时间了,也没少经历磕磕碰碰。

  

  @法治进行时

  穿过北京、天津的永定河,原本连续25年缺水。

  直到2021年,才通过北京水利规划的生态补水实现了全线通水。

  如今在暴雨之下,已经变成了湍急的“泥石流”。

  有记者在跨永定河大桥上拍到,水面上甚至漂浮着被冲走的简易房屋。

  

  @央广网

  下午因为永定河水位急剧上涨,丰台小清河桥还发生了垮塌。五辆汽车落水,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北京青年报青流视频

  而在首钢大桥底下原本有个冬奥公园,能直接看到冬奥会的大跳台,经常有市民去散步、野餐、溜娃。

  目前公园大部分也已经被水淹没,只剩几棵树还露着头。

  

  @BRTV新闻

  不过也幸好幸好永定河提前进行了综合治理,有效提升了河道过流能力,才让它成为了这次北京暴雨的分流主力之一。

  这次台风“杜苏芮”的“战线”拉得很长,大家一早就知道它要到华北来。

  虽说北方普遍应对暴雨的经验不足,但公平点说,这次真是牟足了劲儿在做准备。

  早在台风登陆福建的时候,北京、河北就提前开始暴雨预警。

  无论是市政部门还是市民们,都摆出了严正以待的架势。

  北京房山区在暴雨来临之前,就筛查了一些墙体开裂、处在地势低洼地区的高风险房屋,对居民进行了转移。

  

  @BRTV新闻

  各个城市的地铁、路口低洼区域,几乎都安排了人员执勤,防止暴雨中意外事件的发生。

  一些地铁口更是堆上了沙袋、挡板,防止积水倒灌。

  暴雨过程中的应对也算得上专业。

  河北白沟的段道路积水,应急救援人员使用了南方常见的排水方式:打开了下水井盖增大排水量。

  为了防止有人误掉进去,还贴心地从旁边奶茶店搬来了玩偶做“警示牌”。

  

  @张慌慌

  北京更是早早就出动了抽水泵,尽可能将低洼区域的积水高度降下来。

  

  @北京时间

  但越是这样,我们越是不得不承认——靠常规的应急措施来应对极端天气,现在或许已经不够用。

  近些年来,北方的暴雨发生次数越来越多,城市面对的考验也越来越大。

  每发生一次,北方人心中“下雨有什么好怕的,雨停了就好了”的观念就动摇一分。

  往小了说,我们小区在经历了今天的“集体漏水”之后,已经开始研究要在窗上安装挡雨棚,“省得下次暴雨再漏。”

  

  往大了说,像两年前郑州暴雨那样的悲剧,每次都会给普通人敲响警钟。

  相较南方而言,北方城市内的水系本来就比较少,积水很难迅速通过河道排出。

  再加上城市内的硬化道路太多,水难以随着泥土流入地下,更容易在地表形成湍急的水流。

  排水能力就这么多,如果不想办法长期在硬件上提高,哪怕疏导的手段再灵活、再科学,也只能祈祷每一次的极端天气不会超过城市的承受能力。

  更不要说在应对暴雨这件事上,北方依然还属于“业务磨合期”。

  这次强降雨后,河北好几个城市都出现了市民自发清理下水道垃圾的情况。

  树枝、垃圾等杂物随水流冲进下水道,很可能造成堵塞,影响后续的排水能力。

  

  @沸闻天下

  所以很多南方城市会在台风、暴雨之前提前对树木进行修剪,从源头防止过多杂物堵塞下水道。

  北京一家豪华度假酒店被水冲刷,泥土、树干枯草遍地。

  也有人指出在这种在低洼且靠近水的地方,一层建开放式空间本身就是欠考虑的决定。

  

  在暴雨面前,北方城市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如今,我们已经不能再习惯于把极端天气看成一种“意外”。

  有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因为受到超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遭受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的城市比2014年多了67个。

  而近几年的气候几乎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上班”——极端天气变得频繁,城市只会接受更严格的考验。

  所幸城市的反应速度、应对能力,也在一次次灾难面前不断提升。

  乌海西至北京方向的K396次列车这次受暴雨影响,在门头沟落坡岭滞留了超过30个小时。

  乘务员冒雨越过塌方的地方、步行七八百米领到了给乘客的物资。

  

  随后铁路人员和当地村干部配合,安排专人探路引导,将全部人员都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避险。

  今天北京房山区一家公司的员工因为水位上涨集体被困,消防站也迅速展开了救援,在5个小时内转移了117人。

  见识过几次城市暴雨后,“灾难中信息传输可能出现不畅”的知识点也牢牢刻在了很多网友的脑海中。

  今天下午,朋友圈已经开始转发汇总受困人员信息的救援文档。

  这里也分享一下北京蓝天救援队的联系方式,在暴雨中遇到困难、危险的朋友们请及时跟他们联系。

  

  等到台风引发的暴雨停止,相信城市也很快会从一片积水、泥沙中恢复过来。

  但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或者说所有人都得认清现实了——

  应对下一次暴雨和其他极端天气的努力,才刚刚开始。

相关专题:微信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11-23 20: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