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涿州洪水中,被救出的老人、女人、孩子和狗

京港台:2023-8-4 20:14| 来源:澎湃新闻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涿州洪水中,被救出的老人、女人、孩子和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水困涿州,灾情和救助牵动人心。

  8月3日,澎湃新闻记者走访了涿州职教中心灾民安置点,此前在水中被围困的老弱妇孺暂时在此落脚。这里也是救援队和救援物资的指挥调度中心。

  从7月31日开始,这一安置点总计接收约四千灾民,他们主要来自涿州清凉寺区和码头镇两个受灾情况较严重的地区,他们陆续被安置在学校五栋学生宿舍楼内。

  刘树江,46岁

  码头镇村民,平日他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82岁,走路时刻需要有人搀扶。7月31日二人没听到村里的广播,错过当天的救援队。8月1日他们搭乘铲车撤离。

  家里的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的土坯房,现已塌陷,他说,暂时顾不上房子的事儿,“保命要紧”。

  

  刘树江(左三)

  

  刘树江和82岁的母亲。

  黎妹玲,58岁

  刁窝镇村民,一家五口人,孙子今年六岁,儿子儿媳在辽宁葫芦岛工作。

  他们先后历经三个安置点,第一次是在路风检测站,第二次是在高新区学校。第三次是8月2日下午两点被救援队转移到职教中心。

  洪水涨上来,一家人走上二楼,十几分钟内,由于水势急涨,楼下的汽车和他们随身带的东西也被冲跑。

  

  黎妹玲(左一)

  王永顺,69岁

  黑龙江人,家住腾飞大街中胶人才家园家属楼一层,8月1日下午四点他被困家里,东西都已被淹。8月1日被淹后没吃没喝手机无信号,一家四口和狗在二楼楼道蹲了一夜。

  8月2日下午一点半全家被救出,随身没带任何东西。

  

  王永顺(左一)和他家的狗。

  刘润芝,83岁

  码头镇村民,一家六口人,儿子在北京工作,目前和媳妇、两个孙女在安置点已经待了四天。

  7月31日,她被救援大巴接走的时候,洪水已经淹没房顶,屋内电器家具都已被淹坏,地里种的玉米也被毁坏,她很心疼今年的麦子都还没来得及卖掉。

  

  马成,89岁

  码头镇村民,一家五口人,7月31日收到通知就被转移出来。在他印象中,上一次这么大的洪水还是1939年。

  

  梁燕杰,42岁

  码头镇村民,梁家的房子盖在村子的最低处,当天村干部去河道检查后,发现情况不妙,挨家挨户打电话通知赶紧撤离。

  目前一家三口在安置点,由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她很担心失联的哥哥。

  平日作为家庭主妇,她没有收入来源,提起买的“好衣裳”都被丢在家,她很心疼。

  

  王岩,12岁

  码头镇村民,由于手机没有信号且不在本村微信群,他们没有及时收到撤离信息。

  8月1号,一家六口先后乘坐皮筏艇、铲车、大巴来到救援点,撤离的时候担心家里老人生病,他们主要带上了换洗衣服、证件和药物,当时还有几个病重、无法动弹的老人只能留在村里。

  

  王岩(中)

  

  安置住宿楼原是八人间的学生宿舍,房间内插头无法充电。宿舍楼一楼,村民在这里边排队充电边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关心询问对方状况。

  

  被安置的村民在宿舍楼门口登记领取当日饭票。

  

  职教中心晚餐就餐券,晚餐均是蔬菜。

  

  当日气温30摄氏度左右,由于室内人员密集、温度过高,安置点居民大多选择在楼下乘凉。

  

  安置点村民的交通工具和衣服晾晒点。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4 22: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