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北京参与沙特峰会引关注 专家:“中国很关键”

京港台:2023-8-7 01:33|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15 )  | 我来说几句


北京参与沙特峰会引关注 专家:“中国很关键”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俄罗斯未受邀的情况下,中方参加了在沙特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可能在发生变化。有国际关系学者对DW表示,在促成俄乌和谈上,中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如果说谁对普京有影响力,那一定是习近平”。

  本周末在沙特阿拉伯城市吉达,大约40个国家参加了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国际会议。组织和主办这次会议的利雅得表示,会议的目的是找到“政治和外交途径”来结束乌克兰战争。沙特与俄、乌都保持相对良好的关系。

  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多个“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与会,但俄罗斯缺席。此外,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乌克兰也参加了会议。

  华盛顿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库普坎(Charles Kupchan)在针对吉达会议接受DW采访时表示,这场国际会议“让乌克兰能向世界舆论场发出呼吁,让那些一直持观望态度的大国,例如沙特、巴西、印度,站在乌克兰一边”。

  他表示,不期待通过这次会谈取得具体突破,而是在外交努力方面向前迈出的一步。

  据德新社周日援引与会谈相关的外交官们报道称,在峰会上,沙特和其他几个国家提出了潜在和平计划的纲要。消息人士还告诉德新社,沙特方面已经向俄罗斯通报了会谈的进展情况,但没提供更多细节。

  据要求匿名的外交官告诉德新社,这份纲要呼吁在所有战线停火,在联合国斡旋下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举行和谈。消息人士还称,和平计划将以维护乌克兰领土完整为基础,并呼吁交换战俘。不过,这些内容尚未得到公开证实。

  中方的参与非常重要

  路透社8月6日的一篇分析文章表示,中国派特使参加周末在沙特举行的国际会议,显示中国政府的态度可能有变化。中国政府没有参加6月在北约成员国丹麦举行的相关会谈,但选择这次俄罗斯未受邀的情况下参与会谈。

  中方派出了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赴吉达出席会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宣布派团出席的声明中表示:“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推动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据乌克兰媒体报道,乌克兰外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称,中国特使李辉的参与是“相当大的突破”。

  国际关系学者库普坎对DW表示,中方的参与非常重要。“在我看来,中国在俄罗斯缺席的情况仍选择前往,表明中方正小心翼翼地规避风险、扭转其坚定支持莫斯科的立场。”

  库普坎说,现在俄乌双方还在战场上,但是进行这些会谈很重要,因为最终可能还是要从战场转向谈判桌,“中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如果说谁对普京有影响力,那一定是习近平。我们需要中国在适当时候向莫斯科施压”。

  “北京不希望缺席由非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倡议”

  在今年2月俄乌战争满一周年之际,中国提出包含12点声明的“乌克兰和平计划”,呼吁各界尊重各国主权、停火止战并启动和谈。但当时就有专家指出,该计划缺乏能让俄罗斯改变行为的诱因。乌克兰和西方对此反应也相对冷淡。

  美国智库华盛顿史汀生中心的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对路透社说,北京在加大努力的力度,“但北京也知道,由其主导的和平计划目前不太可能得到西方的支持”,“而北京不希望缺席由非西方国家主导的其他可信的和平倡议”。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和石油大国沙特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关系。2022年底,习近平访问了利雅得;今年3月,北京促成沙特与其地区宿敌伊朗恢复关系。路透社报道指出,沙特是宣称不结盟的“全球南方”的一部分,而中国渴望能领导全球南方国家。

  中国媒体在8月6日的报道中称,中国与美国、乌克兰、印度、巴西等3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共同探讨了乌克兰问题,并称中方的参与和主张受到关注。

  中国学者:俄罗斯“必败无疑” 中国需要寻国际合作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北京一直与莫斯科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外交关系,同时指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试图通过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来延长冲突。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发现,中国对于战争的旷日持久以及俄罗斯最近轰炸乌克兰谷物港口日渐担忧,他们认为,中国的立场正在发生变化。

  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的学者鲁道夫(Moritz Rudolf)告诉路透社,驾驭现在的局势对于北京来说越来越复杂,因为战争升级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7月26日在安理会上对“乌克兰危机延宕至今,外溢效应日益显现”深表关切,表示中方希望“当事方保持理性克制,尽快重启和谈”。

  新加坡分析师李明江指出,中国政府在寻求微调其立场。这位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对路透社说,中国希望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立场,“可能也在努力探索自身的适应性和机动性空间”。

  上海国际关系问题学者沈丁立对路透社说,俄罗斯最终“必败无疑”,因此中国必须寻求国际合作,同时不要加速俄罗斯的崩溃。“我们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共同推动我们所看到的问题早日得到妥善的政治解决。”

 

相关专题:北京,沙特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2 07: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