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暴雷恐冲击各行各业 彭博社:小心骨牌效应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融信託 11 日遭媒体传言「暴雷」,所推出的金融产品惊传无法按约兑付。 图 : 翻摄自财新网
中植系集团体系庞大,业务范围跨足信託、财富管理及私募股权。旗下公司中融信託 11 日遭媒体传言「暴雷」,所推出的金融产品惊传无法按约兑付,根据资料显示,中融信託 2023 年共有 270 项产品面临到期,总额上看 395 亿人民币(专题),倘若暴雷,兹事体大。
中植集团握有中融信託 33% 的股份,是中植集团最重要的投资之一。《彭博社》今(15)日报导指出,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已成立小组介入管理,多名经济学家分析指,中国房地产问题对其他产业产生骨牌效应。现在首要问题应是避免中国信託业整体信心崩溃。
中国媒体《财新网》8 月 11 日报导,多名中植系职员及中融信託内部人士透露,部分中融信託金融产品目前已停止兑付。但消息一出随即遭到中融发出声明反驳,目前全公司仍正常运作,毫无影响。但情况并非如此,咸亨国际首先发声称向中融购买产品不如预期收益,目前尚有本金未收回,金博股份和南都物业等两家上市公司也相继表示,该公司投资的中融产品「踩雷」。
情况逐渐窘迫,引起投资人恐慌,更担忧酿连锁效应。《彭博社》 15 日报导透露,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现已成立评估小组,调查中融各项未偿债务及风险,知情人士表示,该小组要求中融向其说明往后付款计画及现有可用资产,用以面对流动性紧缩。显现中国政府相当重视中融危机对于中国整体经济潜在危机。
根据 2022 年中融所发佈的报告中显示,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为止,中融共管理 7860 亿人民币的资产。《彭博社》提醒,一旦中融出现问题,任何的动荡都将引发更广泛的信任危机,且快速地蔓延,扩及至众多散户及大企业。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 SA)亚太区资深经济学家吴卓殷(Gary Ng)分析,中融传出停止兑付正表明,「房地产的流动性问题如何会对包括信託业在内的其它行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不仅如此,香颂资本(Chanson & Co.)董事沉萌也担忧:「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隔离中植集团的相关风险,以免导致整个信託业的信心崩溃。」「如果情况继续恶化,预计风险规模将不亚于一家领先房地产开发商违约。」
《彭博社》报导指出,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已成立小组介入管理,要求中融说明往后付款计画及现有可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