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纽约时报》用这个词描述中国经济政策,妙极了

京港台:2023-8-16 23:49| 来源:凤凰网 | 评论( 14 )  | 我来说几句


《纽约时报》用这个词描述中国经济政策,妙极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8月15日,央行下调了一系列政策利率,出乎外界意料。与此同时,统计局宣布暂停发布分年龄段失业率相关数据,也出乎外界意料。两个出乎意料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外媒纷纷报道。

  刚刚读《纽约(专题)时报》,偶遇一处描述中国经济政策的修饰词,用得很有创意。请看:

  China’s central bank cut a benchmark lending rate on Tuesday, but that was a far cry from the big-bang stimulus measures investors have been hopi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15, 2023)

  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风靡全球,在国内人气也极高,《纽约时报》拿“big-bang”这个词描写经济举措,真可谓“融通中外”了。

  “big-bang”既是隐喻也是夸张,一个词至少顶三个形容词:large-scale, sudden, impactful,既带画面又带响声,冲击力十足。

  “big-bang stimulus measures”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处表达近似:

  (不搞)“大水漫灌”

  (refrain from adopting) a deluge of strong stimulus policies

  “deluge”既是隐喻也是夸张,翻译“大水漫灌”是极好的,但在新闻写作中这个词用得比较频繁,也快成了陈词滥调(cliche)。“deluge”与“big-bang”隐喻意象不同,效果有近似之处,但“big-bang”还有“create something new or change something fundamentally”的隐喻联想。“big-bang”是新闻写作中富有创意的修饰词,令读者印象深刻。

  两个出乎意料,说明了很多问题。央行下调政策利率似乎还不够“响”,未来是否会有“大爆炸”般的创造性刺激举措,拭目以待。

  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有句名言:Journalism is literature in a hurry。文刀君这样理解:虽然面向大众的新闻写作追求时效性,但也应保持一点文学创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一些切题又清新脱俗的表达,少一些令人作呕的陈词滥调。中英文都是如此。   

相关专题:纽约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1 05: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