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依赖过大:德恐成2023唯一萎缩大型经济体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德国景气低迷,恐成“欧洲病夫”。经济学人指出,多年来,德国在传统工业领域的优异表现掩盖其对新工业投资的缺乏,加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德国是所有西方大型经济体中,对中国的曝险最大的国家。随著去中浪潮,各国政府大撒币补贴先进制造业,培育本土产业,威胁德国企业。总之,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已经从增长领先者变成了落后者,最终可能成为 2023 年唯一出现萎缩的大型经济体。
《经济学人》报道,德国经济曾在2006年至2017年间,超越了大型经济体,甚至与美国并驾齐驱。如今,却经历连续三季的经济萎缩,最终可能成为 2023 年唯一出现萎缩的大型经济体。IMF更称,未来5年德国的增长速度将低于美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
报道指出,多年来,德国在传统工业领域的优异表现,掩盖其对新工业投资的缺乏。自满和对财政审慎的痴迷导致公共投资太少。总体而言,德国资讯技术投资佔GDP的比重还不到美国和法国的一半。除此之外,还有不断恶化的地缘政治、减碳难度以及人口老化带来的痛苦。
报道直言,地缘政治紧张升级,意味著制造业可能不再是以前的摇钱树。在所有西方大型经济体中,德国对中国的曝险最大,去年两国贸易额达3140亿美元。昔日德中关係主要著眼于利润考量,现在事情变得更加複杂了。
在中国,德国汽车制造商正在与本土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在更敏感的科技领域,随著西方降低与中国往来的风险,“一些领域可能会被完全切断”。与此同时,各国对先进制造业和供应链的争夺战正在释放大量补贴,以培育本土产业,凡此种种皆威胁德国企业。
能源转型则是另一挑战。德国工业部门消耗的能源几乎是欧洲第二大工业部门的2倍,其消费者的碳足迹也比法国或意大利的消费者大得多。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不再是一种选择,该国已经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放弃核电。缺乏对电网的投资和缓慢的许可制度,正在阻碍转型,并降低制造商的竞争力。
此外,德国还缺乏人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婴儿潮,意味著 200 万工人将在未来5年内退休。尽管德国吸引近 110 万乌克兰难民,但许多人是很快就会返回家园的儿童和妇女。5分之2的雇主透露,他们正在努力寻找技术工人。
报道强调,坚持传统的做事方式并不能将德国带回全盛时期,也无法平息当前的挑战。德国政府必须向前看,扶植新创企业、改善基础设施和培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