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假帐号网路钓鱼英官员 大量谋取机敏资讯

京港台:2023-8-24 05:53| 来源:中央社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假帐号网路钓鱼英官员 大量谋取机敏资讯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英国「泰晤士报」报导,中国特工透过多个假帐号及假公司在网路接触英国等西方国家官员,企图谋取机敏资讯。这类可利诱与威逼兼容的「钓鱼」行动已达「工业规模」等级。

  英国国内情报安全机构「军情五处」(MI5)示警,这些特工採用与爱情诈骗相似的套路,包括让猎物在心理层面感到满足。

  泰晤士报」(The Times)的长篇调查报导以一名中国「间谍」及其数个网路分身为例,呈现「国家安全部」等中方安全情报单位人员如何自远在中国的办公室,凭着一台电脑,以几乎是「单兵作业」的模式,接触、经营数以千计情报标的。这些标的包括英国安全情报和军事单位人员、一般公务员、学者、研发人员、智库研究员、人力资源顾问、政治人物、企业界人士。

  报导援引西方安全单位情资和消息来源,指出一名中国特工在拥有约9亿3000万用户的职场社群平台LinkedIn建立Robin Zhang、Eric Chen Yixi、Robin Cao、Lincoln Lam、John Lee、Eric Kim等帐号,并另外开设数个假的公司网页,在过去至少5年期间大量「钓鱼」,堪称是近20至30年来英国遭遇最「多产」间谍之一。

  这名特工还宣称曾在伦敦一所顶尖大学受教育,并担任上市公司「上海沪杰保安服务」顾问。「沪杰」未回应「泰晤士报」询问,但目前尚未有迹象显示该特工曾在「沪杰」任职,或者「沪杰」曾涉入该特工的行动。

  Robin Zhang是这名特工最常使用的帐号。他以现金、高报酬的商业合作或巡迴演讲等公关机会、费用全包的赴中旅游行程等,吸引标的提供机敏资料。

  报导指出,Robin Zhang认定,许多他接触的人士不会着手展开基本查证,虽然这些人不乏安全事务相关背景。其中有些人渴望进入企业界,因此大方提供履历,并在Robin Zhang讚扬他们的专业经历后,落入圈套。

  根据报导,Robin Zhang利用取自现成图库或不知情民众的照片以及假的「共同好友」,在社群媒体建立个人档桉。在运用特定台词和脚本引诱标的上钩后,Robin Zhang通常会邀请他们移转至中国社群媒体WeChat进一步对话,甚至宣称有意将他们引荐给「公司内位阶更高的顾问」。所谓「顾问」其实可以是Robin Zhang同僚或他创造的另一个分身。

  一般来说,Robin Zhang的套路大致是先请情报标的撰写符合他们专业领域的报告,接着可能很快就要求对方提供秘密文件和资料。Robin Zhang还会向对方强调取得政府内部消息及原始文件副本的重要性。

  一名Robin Zhang曾接触的非英国籍人士说,Robin Zhang的作风事实上「既不专业又咄咄逼人」。Robin Zhang请这名人士提供顾问服务、撰写对中关係报告,但该人士发现,Robin Zhang关于任职公司的说法模煳不清、不合理,且可疑地坚持以现金支付报酬。

  一名专业包括网路情报活动、生化和核子武器的前英国军事情报官员5年前在LinkedIn接受Robin Zhang的交友邀请,Robin Zhang很快就向他提议撰写报告,以英国反恐行动为题。当Robin Zhang告知「我们要的是一般人不易取得的内部资讯」,这名前军官内心警铃大作。

  后来,当他获邀前往中国,这名前军官随即与Robin Zhang切断往来:在中国等着他的,可能是「美人计」或其他胁迫手段。

  Robin Zhang有一名化名为Ken的同僚同样自称任职于「沪杰」。Ken遭认定涉入澳洲商人切尔戈(Alexander Csergo)对中出售情报桉。切尔戈4月在澳洲遭拘留至今。他被控提供中方关于锂矿开採、澳英美三方安全伙伴关係(AUKUS)等议题的报告,报酬为装在信封内的大笔现金。

  儘管时有斩获,专家指出,在这类桉例,中方的作法称不上专业,也不太有效率。跨国公民组织「反跨国组织犯罪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against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亚太区域高阶研究员马丁(Martin Thorley)认为,这或许与「业绩文化」有关。

  他指出,中方建立的系统有「僵化」、过度中央集权、难以对「长官」究责的问题;效率低落、缺乏符合逻辑的工作方式,在规模庞大的组织不罕见,例如中国国安部。组织人员追求业绩达标;为了量化指标「好看」,他们可以忽略细节。

  具数十年中国经验的前英国资深外交官彭朝思(Charles Parton)形容,中方在社群媒体的活动模式是「拖网捕鱼」:撒下大网,等着看能捕捞到什么。

  为防范、反制中国等敌意国家在网路的情报捕捞活动,MI5两年前展开「连结前,先想想」(Think Before You Link)宣导,还顺应推出应用程式(app),协助公务体系人员、军工业者、科技业人士等潜在标的辨识恶意行为者。

  根据报导,这个由行为科学家参与开发的app具事实与图像查核功能,可就社群媒体上可疑的个人资讯、行为模式等,向使用者示警。它并提供线上课程,教育使用者如何保护个人资料、通报可能的假帐号、辨识可疑言行。

  MI5提醒,不仅是机密资料,对「有心人士」而言,看似平凡无奇的资讯也可能具有价值、有助建立特定人事物图像,这类资讯包括特定场所的警卫班表、设备配置图、行程规划等。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5 03: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