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供冰水和冷气 美国人酷暑游欧热坏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今年夏天,大批美国游客飞到欧洲度假,而当地的热浪也创下历史记录。美国人对保持凉爽的应对方式,与欧洲人的礼仪规范形成强烈对比。在全球普遍面临气候变迁危机时,穿着人字拖、短裤和勐灌冰水的喜好虽不足为道,但形成的文化差异却十分鲜明。
欧洲创纪录的高温,为网友在「旅游建议」的讨论上带来新话题。美籍游客麦迪逊(Chloe Madison)说,她忍不住注意到,美国人和欧洲人应对热浪的方式有着鲜明对比。她说,欧洲人似乎不像美国人那般重度依赖某些被认为必不可少的消暑物。
旅游专家也有同感。首先,不要指望在走进餐厅,一坐下来就有一大壶装满冰块的水。瑞士蒙特鲁(Montreux)礼仪学校Institut Villa Pierrefeu校长奈莉(Viviane Neri)说,这在欧洲并不常见,有些地方的餐馆有义务提供自来水,但还要收费,因为他们说必须清洗瓶子、杯子和所有容器。
美国人习惯喝冷饮的风潮并没有传到欧洲大陆,如果在当地咖啡店点杯冰咖啡,看起来会更像是希腊法拉沛咖啡(Greek frappé)或义式冰咖啡(caffé freddo);除非碰巧有美国的咖啡连锁店,否则根本不可能喝到冰咖啡。
此外,美国旅客也不要指望有冷气或其他耗电的便利设施。调查发现,欧洲人比美国人更关注气候变迁。这不仅反应在他们拒绝吹冷气上,也反应在拒绝乾衣机上。你可能会在租住的房子裡发现晾衣绳,而近几年的能源短缺也导致了对他们在电力使用上的限制。
传统建筑较能保持室内凉爽,但这也表示只有约五分之一的欧洲家庭安装了冷气设备,相较之下,美国家庭则有十分之九。奈莉说,欧洲人在大热天会把百叶窗关上,早上才打开窗户,让凉爽的空气进来;大家已习惯忍受一点点不适,但这并非世界末日。
在巴黎生活了六年的美国抖音(TikTok)创作者罗琳思(Amanda Rollins)说,即使有冷气设备,也别指望有人会吹;就算开着冷气,也不是「美国式」开法。罗琳思最近去了一家电影院,她说那裡的观众都在搧扇子,与美国电影院的超强冷气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
还有穿着的问题。即使天气再热,欧洲人也不可能像美国人那样,穿着舒适的短裤、T恤和凉鞋去吃饭或看电影。佛罗伦斯Brunelleschi旅馆总经理洛迪(Stefano Lodi)开玩笑说,在义大利,人们连上街倒垃圾都会穿着整齐,可没人会穿人字拖。
就算一些时尚恶习正悄然流行,人们在街头身着海滩装、在高级餐厅裡穿鬚边短裤和露脐上衣。在欧洲,代价可能不止是换来一脸鄙夷,到高档餐厅甚至酒吧都可能因为穿着太随便被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