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首当其冲:中国这行业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京港台:2023-9-7 00:46| 来源:FX168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首当其冲:中国这行业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自去年年末以来,汽车市场掀起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潮。随着价格战影响的扩大,中国的汽车工人首当其冲。

  

  今年6月,上海遭遇酷暑,Mike Chen所在的汽车厂将生产改为夜班,并减少了空调的使用。

  对于穿着汗湿制服熬过夜班的Chen来说,这无疑又是一则坏消息,今年奖金和加班费的削减使他的月薪降至2016年入职时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32岁的Chen在中国国有汽车巨头上汽集团和德国大众汽车的合资公司工作,他的处境并非是特例。随着电动汽车价格战迫使汽车制造商尽可能削减成本,中国数以百万计的汽车工人和供应商正感受到压力。

  “上汽-大众曾经是最好的雇主,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工作,”Chen说,“而现在我感到悲愤交加。”

  特斯拉引发的价格战冲击了40多个品牌,使老款车型的需求减少,并迫使一些汽车制造商限制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的生产,或者干脆关闭工厂。

  路透社对10位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高管以及7位工厂工人的采访显示,整个行业都处于困境,从零部件到电费再到工资,各个方面都在精打细算,这反过来又影响了经济其他领域的支出。

  当被问及Chen所在的生产内燃机汽车的上汽大众工厂时,大众表示,合资企业的薪酬根据工作时间和奖金而有所不同。该公司表示,夜间生产汽车减轻了电网的负担,健康、良好的工作条件是重中之重。上汽集团没有回应。

  经济学家警告称,由于价格战的影响,中国汽车行业甚至可能拖累经济增长。对于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行业来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经济学家表示,问题在于,尽管在政府巨额补贴的帮助下,中国在产能方面进行了巨额投资,但国内对汽车的需求却停滞不前,家庭收入仍面临压力。

  在2023年前7个月,中国在国内销售了1140万辆汽车,出口了200万辆,但增长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出口增长了81%,但国内销售仅增长了1.7%——尽管普遍降价。

  “对生产和供应的关注是不平衡的,”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George Magnus说,并补充称,对需求关注不足最终会导致库存过剩、降价和财务压力。“中国真的要学会用两条腿走路。”

  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当特斯拉去年10月和今年1月首次降价时,中国的工厂已经远远谈不上全速运转。自那以后,首席执行官马斯克(Elon Musk)在上个月宣布了更多的裁员计划,加大了他的战略力度。

  中国乘用车协会(CPCA)的数据显示,包括制造内燃机汽车的工厂在内,到2022年底,中国每年有能力生产4300万辆汽车,但工厂利用率为54.5%,低于2017年的66.6%。

  与此同时,汽车行业及其供应商的减薪和裁员——据中国官方媒体估计,汽车行业雇佣了大约3000万人——正在冲击人们的生活水平,而此时北京正迫切希望从接近历史低点的水平上提振消费者信心。

  在中国,减薪是违法的,但复杂的薪酬结构提供了绕开这一规定的办法。

  例如,上汽大众能够通过减少工作时间和削减奖金来减少Mike Chen的实得工资,而无需调整他的基本工资,而基本工资通常相当于员工加入时期望薪酬的一半。

  今年8月,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其深圳工厂招聘了一个月收入预计为5000-7000元的职位,但基本工资为2360元(324美元)。

  政府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平均月工资为人民币(专题)1.13万元。路透社分析最近30家汽车公司的招聘广告中的估计收入,发现时薪为14元(1.93美元)至31元(4.27美元),其中特斯拉、上汽通用、利汽车和小鹏汽车的时薪较高。

  35岁的汽车工人Liu说,他在5月和6月只赚了4000元,而不是他预期的每月7000元后,他于7月辞去了长安汽车合肥工厂的工作。根据他过去的经验,Liu相信他很快就能找到另一份汽车工作,但市场已经转向。

  “过去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Liu说,为了保护他的就业前景,他要求部分匿名。

  长安汽车表示,每个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资各不相同。

  “有些工厂让你筋疲力尽,但愿意付更多的钱。有些工厂让你筋疲力尽,但他们很吝啬。有些工厂不会让你筋疲力尽,而是因为工资太低而让你挨饿,”Liu说,“也许我在写字楼里当保安会更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4 19: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