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核处理水排海争议之后,日本旅游崩了吗?

京港台:2023-9-14 03:10| 来源:那個NG | 评论( 12 )  | 我来说几句


核处理水排海争议之后,日本旅游崩了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关注中日关系,最新动态追踪!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姐,去日本(专题)的团感兴趣吗?最近有几个不错的。”

  破天荒地,老猫收到了日本旅游代理的主动联系。作为一名日本游爱好者,往年里只有老猫求着对方办签证的时候,从没见过对方“上赶着”过。

  代理的“屈尊降贵”,让核污水排海后,日本游的惨淡第一次具现在了眼前。

  大量团体游客退订,按照最简单的供需关系来推测,最近的赴日机酒想必也将迎来一次大降价,对于十一计划出国,预算又不太充足的人来说,或许是个“捡漏”的机会。

  然而,打开订票软件,一个诡异的现象出现了:

  去日本的机酒,它怎么还是那么贵啊!

  

  自打福岛的水龙头打开以后,中日网友就开始了舆论攻防。

  进入9月,这场混战越打越热闹,甚至凡尔登绞肉机般,开始脱离科学理性讨论的范畴,陷入某种人脑子打出狗脑子的胡来状态。

  国内的情形自不必说,大家都是亲历者,日本的情况在此简单讲讲。

  尽管大多数日本人秉持着缄默有礼的传统,把对此事的评论牢牢锁在肚子里,但还是有一些情绪悄悄显露。

  东京一家料理店,店主在店头看板上喊话:“致中国人:本店所用食材均来自福岛。”

  作为一家街区平价料理店,这里当然很少会有中国客人光顾,但这无疑代表了某种态度。

  

  该店看板

  随着时间推移,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在网络平台ABEMA的一档综艺节目中,日本知名大嘴巴、前大阪知事桥下徹更是口无遮拦。

  谈到中国赴日团体游在8月10日解禁,桥下说:“就应该在入境审查的时候增加一个条件——吃扇贝。”

  “一人发10个扇贝,免费吃,旁边架个相机,把中国游客吃得香甜的样子全拍下来,等吃完了,再告诉他们这是福岛产的。”

  之所以锁定在扇贝,是因为中国从日本进口最大宗的海鲜,正是扇贝。

  这段发言传回中国更不得了。

  几番倒手,就变成了:日本官员要求中国游客入境必须先吃福岛海鲜、喝核污染水。

  

  前宫崎县知事东国原英夫(左)与前大阪知事桥下徹(右)对谈丨ABEMA TV

  接下来,局限在各自国内的怒火,很快演变成仰赖科技的正面交锋:

  看过我们有关安倍遇刺那篇文章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日本人有个非常厌烦的招数——骚扰电话。当年统一教会就曾经使用这个招数,骚扰轰炸新闻媒体,让他们对统一教的负面新闻噤声。

  最近,这种模拟信号时代的“DOS攻击”重现日本群岛,只不过这一回发难的不是统一教会,而是中国网友。

  “又是+86!”

  福岛一家料理店内,来电显示上的国际区号仿佛午夜凶铃般催魂夺命,店员纷纷躲开看向老板,老板认命地接起,对面不出所料地传来一句夹生英语:

  “砍油……死毕克……柴逆兹?”

  老板用同样夹生的英语回复道:

  “No!”

  

  日媒报道:“讲中国话的骚扰电话蜂拥而至”

  电话另一端,立刻传来大串意味不明的中文,语气听起来有些古怪,旁边似乎还伴随着一些青年男女嗤嗤的闷笑。

  这是最近中国短视频平台上流行的一类挑战——找一个日本电话,然后打过去,痛斥他们向海洋排放核污水的行为。

  很多福岛餐厅平均每30分钟就会收到一通这样的电话,导致老板开店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话线拔了,因此错过了很多食客订单。

  

  中国短视频平台上的相关视频

  政府部门更是主要攻击单位,仅东京市政府所在的都厅,在排水开始后的一周,就收到了32800通这样的电话。

  也有很多电话,采取无差别打击政策,没有任何指向性,仿佛是随便搜索了一个日本电话号码,就直接拨打了出去。

  在TikTok流传的视频中,还有印度(专题)人在日本经营的印度料理店受此池鱼之殃。

  总之,攻势实在太凶猛,日本运营商甚至不得不紧急推出了屏蔽“+86”区号电话的特殊服务。

  

  东京都厅用自动语音应答装置应对“+86”电话

  与此同时,日本网友也不堪示弱,仿佛与中国的“打电话挑战”打擂台,TikTok开始流行“骚扰电话退治”。

  所谓退治,就是击退,只见日本网友也开始奇招百出。

  有人在接通的电话边,直接贴脸播放搞笑艺人的“死亡尖叫”。有人把慷慨陈词的电话塞进铁锅,盖上锅盖,然后一顿猛敲。

  还有人鸡同鸭讲地和对方各自使用本国语言对话,然后在几轮“八嘎”对骂后,一齐意识到其中的荒诞,不约而同笑出了声。

  

  –“八嘎!”

  –“你才是八嘎!”

  –“八嘎八嘎!”

  –“你才是八嘎!你才是八嘎!”

  事情到了这个阶段,已经逐渐离谱起来。

  正如中国网友拨打日区电话时,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日本网友“退治”中国电话时,其实也不知道对方在讲什么。

  很多TikTok“退治”视频里,骚然电话被击退的样子看起来确实很有效果,但懂中文的朋友仔细一听会发现,被“击退”的中国来电其实跟排水问题没有半点相关,它的内容是:

  “这里是XX代运营客服,您是否需要XX服务……”

  

  “当骚扰电话打来时”丨TikTok

  唯一不可否认的是,在争议与社媒发酵中,人们总是在追逐最有传播度的那一端,而追逐传播度的尽头,就是本该无损传达的信息,变得扭曲而膨胀。

  虽说风浪越大鱼越贵,但这条真理明显并不适用在旅游业身上。

  一个最直观的结果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中国赴日旅客数量确实下降了,自由行尚不明显,团体游已然确定。

  东京一家跨境旅游公司社长伊藤透露,核污水排海后,来自中国的团体游生意大受影响。

  虽说每天还在报价,但每个团都有20%~30%的游客选择取消。

  

  中国是访日游客最大的来源地,这在疫情前毫无争议。

  那么失去中国游客的日本,旅游业崩盘了吗?

  很遗憾,令人有些意外的是:日本街头的中国游客少了,但游客没有减少。

  根据日本政府观光局统计,今年7月,访日外国游客数量已经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的78%,快追平了那个旅游鼎盛的时代。

  而彼时,中国赴日本的团体游尚未开放,也就是说:

  尽管中国团体游客缺席,日本旅游业依旧恢复健旺。

  

  2019年,日本日均接待中国内地游客数超过2万,这一数字在今年前半年下降了80%。

  取代中国身影的,是来自英法德意的欧洲游客,他们充满异域风情的外貌充分提升了街头游客的辨识度。

  以及更加不显眼却增速惊人的新游客:东南亚人。

  今年上半年,来自新加坡、菲律宾越南的游客涨幅都达到120%区间。

  作为下一个被期待的世界工厂,东南亚地区游客似乎接过了爆买的接力棒。

  另一个热爱日本游的国家韩国也已经恢复赴日热情,今年中秋假期,韩国的赴日航班预约率已经达到90%。

  伊藤表示,即便是主营中国旅游业务的他们,也开始考虑新的增量:

  “我们也在开拓其他业务,包括东南亚游客,有华人(专题),也有讲其他语言。”

  

  

  2022年8月-2023年7月,访日外国游客与2019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丨日本政府观光局

  当然,这不代表日本不再期待中国游客,作为日本最大旅游客户,中国的归来意味着日本今年可能不仅会摆脱疫情的阴霾,入境游客数还会创下最高历史记录。

  只是,日本不再如疫情前般,单纯依赖中国游客。

  那么转回国内这一端:

  核污水排海后,去的人少了,日本游降价了吗?

  再次遗憾,任何一个抱有捡漏野望的人,都将在现实的重击前心碎一地。

  6590元,今年中秋节,北京直飞东京的单程航班,最便宜也要这个价格。

  

  即使像入住凶宅的穷租客一样,豁出去健康担忧不管,这个十一,日本还是个贵到去不起的地方。

  以上价格还仅仅是单程机票,以北京中秋出发、10月5日东京返程为例,机票总价目前已飙升到1万元以上。

  至于酒店,东京新宿,团体游客经常光顾的格拉斯丽酒店,一个18平米的小房间,就要1277元。

  一面是人人对日本避之不及,一面却是价格居高不下,这矛盾的现象简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大家都不去了,日本机酒为啥还不降价呢?

  

  “其实还是降了的。”

  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携程某门店店员摇了摇头。

  她摆弄着手边的宣传单,试图找出一张最近团体游报价,结果发现最近根本没印,随后抬头对我说道:

  “你要说降没降,还得看跟什么时候比,要是跟3年前比,那确实贵了,但跟今年比,最近是便宜的。”

  对着手机一番戳戳点点,她调出国庆期间北京至大阪机票页面:

  “你知道8月中旬这个价格是多少吗?国航直飞13100,你看看现在多少钱?”

  那一天屏幕上的数字是12590元,尽管离国庆假期更近了,价格却降了近600元。

  实际上,简单动用一些搜索技能就能发现,自打福岛再次成为新闻焦点,赴日机酒虽不能说“一泻千里”,但也是遇冷相当明显。

  小到几百,大到上千,每日机票都有不同幅度的下滑。

  

  但对于更多熟客来说,这样的降幅还远远不够。

  更多人对标的还是3年前未曾经历疫情时的价格。

  如果跟彼时相比,当下的日本机票贵得简直离谱,就像要把3年里攒下的羊毛一次性薅秃。

  同样对比十一假期,2019年仅需四五千元就可以畅行无阻。

  春节期间提前一个月购票,北京东京直飞往返价格也不过六千。

  而2023年,国庆单程价格都要超过2019年春节的往返价格,怨不得普通游客的感受是——感觉依旧“没降”。

  

  疫情前不同时间段的机票价格

  机酒之外,更有些旅游项目是真正涨价了。

  比如跟团游。

  伊藤透露,8月10日刚刚开放的中国赴日团体游涨幅相当显著。从前只需要六千元就能玩得很好的7日团,现在需要1万元以上才能拿下。

  涨价不仅仅因为苦了3年的商家急于回血,更因为日本的一切都在变贵。

  食品等基础物价暂且不论,光是旅游大巴车一项,就普遍上升30%。

  

  疫情期间,那些薄利多销的旅游企业纷纷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而倒闭,从大巴到酒店,每个环节都经历了一轮洗牌,酒店集体翻修后,有了更好的质量,但更好的质量也对应了更加高昂的价格。

  所以说,日本贵了不是一种错觉。

  这个自打泡沫经济破裂后躺了几十年的国家,正在重新变贵。

  并且不准备再便宜回去了。

  

  与此同时,一则预言也在日本商家中隐秘流传:

  “就算中国游客回来了,爆买也不会回来了。”

  东京新宿某电器城的免税柜员玲子发现,疫情后,来爆买的中国人少了:

  “之前很多客人都要买好几筐的东西,小票打出来长到拖地,要对折3次才可以。现在少见很多。”

  尤其是唇膏、护手霜、发膜等小件日化用品,一拿拿一打的客人不见了。

  

  日媒报道:访日观光大受影响,但中国游客复苏并不值得期待

  根据日本观光局数据,中国游客购买“化妆品·香水”的数量和客单价相比2019年1-3月都有大幅下滑,购入客单价直接减少了近千元。

  至于2019年排在中国游客购物品类第八位的“电子产品”,今年更是没能进入前十榜单。

  这个现象不难理解,因为这几年在中国,这些日本好物都可以通过海淘平台以比较合理的价格买到了。

  换句话说,因为跨境电商的崛起,代购这个曾经红火的职业都快吃不上饭了,中国游客也不再需要爆买。

  

  天猫国际的日本化妆品

  另外,2023年,中国游客那种有点“烧包”的气势也开始消散。

  观光局调查中,今年中国游客购买日本商品的最爱品类,从2019年的“香水·化妆品”,直接变成了“点心”。

  紧随其后的,是“其他食品、饮料和香烟”。

  就像商店里最红火的永远是餐饮楼层,疫情后的中国游客终于和自己和解:出来玩不是来扛大包的,吃吃喝喝才最实在。

  

  

  2019和2023年第一季度的中国游客购物对比丨《东洋经济》

  但不再爆买并不意味着中国游客成了“穷鬼”,相反,中国人依旧是日本最慷慨的游客。

  只不过钱花的地方不一样了。

  伊藤发现,中国游客虽然花在购物上的消费变少,但花在旅行中的消费却并没有降级。

  相反,因为对旅行的要求变多,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还在上升。

  “团餐一顿饭可能是1000日币,但你要自己去吃肯定就不止这些钱了。”

  “选择酒店也是一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地域、喜欢的类型的酒店,和跟团消费肯定不一样对吗?”

  “出行也是,10个人租两辆阿尔法,一天的租金就顶得上一辆旅游大巴。”

  虽然更贵,但伊藤见证,选择这种玩法的游客越来越多。

  刚刚从日本京都回来的朋友阿豆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已经跟团去过3次日本的资深游客,这是她第一次自助出行。

  而这次,她在京都寺庙庭院里品尝了一次昂贵到不可思议的京豆腐——白水煮豆腐,一锅要价高达1万2000日元。

  味道也就是那个味道,但想到与之配套的幽静庭院、老和尚讲经,阿豆却觉得值回票价。

  

  京豆腐料理店往往有极漂亮的庭院

  就像经济高速发展期,曾经出没于巴黎街头,把法国人民都吓坏的日本爆买团。

  中国游客也在曾经沧海过后,进入了贤者时间。

  当金钱再也裹挟不动时代,作为时代中的个体,我们终于有机会慢下来想一想,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体验。

  不止一个维度的数据在提供证明。

  今年,在日本购买服装的中国游客比例降低了不少,从2019年的40.2%降到了19.2%,但客单价却直线飙升,从2万8919日元,直接蹿升了一个位数,到了19万7900日元。

  

  东京原宿的中古服装店

  有钱的中国人正在从“享受花钱”,开始“花钱享受”。

  日本政府和旅游业者,也正在学习重新定位中国游客的存在。

  今年十一过后,伴随航线的增开,以及国内旅游政策的全面开放,日本机票终将回归千元左右的疫前水平。

  秋风将至,枫叶渐染。

  伊藤和他的同事也开始忙碌起来。

 

相关专题:日本,旅游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6 13:3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