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乡镇医院妇产科“静悄悄”:新生儿数量腰斩

京港台:2023-9-16 22:38| 来源:知识万象 | 我来说几句


乡镇医院妇产科“静悄悄”:新生儿数量腰斩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核心要点:

  1.2014年B乡镇卫生院接生的新生儿数量有100多个,到了2019年,数量急剧下降,直接腰斩到50个左右。现在每年在B乡镇卫生院出生的新生儿只有10几个。

  2.尽管乡镇医院报销的比例相对高一些,在乡镇卫生院接生会更加省钱,但大多数孕妇还是选择进城,“毕竟生孩子的机会可能一辈子只有一次”。

  3.妇科在乡镇卫生院一直是弱势科室,主要原因就是服务对象的绝对数量太少,再加上农村女性看妇科病的“羞耻”心理以及疫情的影响,很多农村女性即使有病也不愿意看。

  4.妇产科被砍之后,农村女性想要看妇科病或者做产科手术只能去县城,结果是“看病越来越难也越来越贵”。不仅是妇产科,外科、儿科、甚至内科也面临着相似的处境。

  李岩丨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腾讯新闻特约作者

  

  随着人口的流动和生育意愿的变化,原本很热闹的乡镇医院妇产科开始变得安静。产妇越来越少,相应的产科医生也开始流失。李岩是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他深度调研了基层卫生院的妇产科现状,以下是他的自述:

  数量腰斩:乡镇卫生院一年出生的新生儿10个左右

  我是2022年10月在湖北省Y县的B乡镇和L乡镇卫生院进行的调研。

  B乡镇卫生院在我调研期间还保留着妇产科,而L乡镇卫生院已经在2年前撤销了妇产科。L乡镇卫生院撤销妇产科并非第一个。据访谈者称,Y县近20家乡镇卫生院目前仍保留妇产科的只有3、4家,即便保留下来的妇产科也在走“下坡路”。

  B乡镇产科这几年效益非常不好。2014年乡镇卫生院接生的新生儿数量有100多个,到了2019年,数量急剧下降,直接腰斩到50个左右。疫情三年,持续往下走。现在每年在B乡镇卫生院出生的新生儿只有10几个。

  产科的的危机主要是新生儿绝对数量的下降,这与当地的人口出生率、常驻人口减少、适龄年轻人人口减少、生育意愿和预期生育数量的降低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下图为Y县和L、B乡镇自2008到2021年出生数变化。

  

  从图中趋势可以明显地看出,出生数在2011、2012年左右已经开始下降,2016年因为全面二胎政策的正式实施,出生数有所回升,但之后迅速回落。到2021年,出生数相比于2008年基本上是腰斩,一个乡镇一年有且仅有200左右新生儿。

  新生儿的数量从根本上决定了产科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也发现,即使是一年有200名新生儿的B乡镇,绝大部分家庭也不会选择在乡镇卫生院接生。

  受访的医生告诉我,“毕竟生孩子的机会可能一辈子只有一次”,绝大多数家庭都会给孕妇相对好的医疗条件与体验,最后就出现县市医疗机构(包括市里的三甲医院与县里专业的妇幼保健院)对乡镇妇产科的高度虹吸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孕妇不管在几级医院生孩子,只有统一的补助,顺产400,剖腹产500,但是在乡镇医院报销的比例相对高一些,在乡镇卫生院接生会更加省钱。即便如此,大多数孕妇还是选择进城。

  创收垫底:妇产科门诊量少,手术费用低

  妇产科,顾名思义,一般包含妇科和产科。除了做低难度的分娩手术和产后恢复,乡镇医院的妇产科一般还会处理常见的妇科病。此外,与孕产妇、新生儿相关的公卫项目以及每年固定的“两癌筛查”(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工作也由乡镇医院妇产科承担。

  

  妇科在乡镇卫生院一直是弱势科室,主要原因就是服务对象的绝对数量太少,相对年轻的女性的绝对数量更少。再加上农村女性看妇科病的“羞耻”心理以及疫情的影响,很多农村女性即使有病也不愿意看。B乡镇卫生院妇产科一个月的门诊量在200左右,直接导致妇产科在医院科室创收能力排名中垫底。

  B乡镇妇产科目前一共有6个人,其中3个医生,3个护士(有1个护士没有编制)。因为病人数量相对较少,医护的整体工作并不忙。通常3个医生上午都在,其中1个负责门诊,其他负责查房、换药等。下午和晚上各有1个医生负责,3个医生轮流休息。上午住院相关的事情都做完了,所以下午和晚上一般都不忙,医生可以写写病例,做一些相对轻松的事情。但轻松的背后意味着科室的创收能力相对较低:一方面是服务人群较少,另一方面是手术费用低。创收的大头是服务费,妇产科的擦药、换药等都不挣钱。妇科因为其特殊性,住院量本身就相对较少。

  

  这里着重提一下过去三年疫情对妇产科的冲击。

  原本9月和10月是乡镇医院妇产科最忙的时候,因为8月“两癌筛查”结束后很多农村女性会到乡镇卫生院看病。疫情前的这个时候,乡镇医院妇产科一天能有50-60个门诊。因为疫情,2022年的“两癌筛查”没有做,妇产科的病人量明显减少,一天只有10个左右的门诊。

  与妇产科类似的还有儿科。伴随着新生儿绝对数量的减少,儿科也走向“衰落”。现在Y县只有县医院有专业的儿科诊室,但病人数量往往也随季节变化(换季的时候因天气变化,病人较多)。整体来看,儿科这几年的效益也不怎么好。

  妇产科静悄悄:农村女性该如何生育和看病?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从建立伊始就具有“公益性”,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坚持与强化公益性也是“新医改”的基本方向。但乡镇卫生院仍然具有很强的“经营性”。

  乡镇卫生院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应当有财政全额拨款支持,并且不允许其存在经营性活动。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都是“差额拨款”,甚至国家财政拨款只占乡镇卫生院“收入”的一小部分。这导致的结果是乡镇卫生院被推向市场,作为卫生院中不赚钱、甚至亏钱的科室,自然会被卫生院“砍掉”。

  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的衰落本质上是城市化牵引下人口外流的必然结果,这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只不过妇产科的现状最为直观。

  如果从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角度来看,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变得静悄悄恰恰是资源有效集中与利用的表现,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下的“优胜劣汰”。

  “毕竟生孩子的机会可能一辈子只有一次”,对个体而言,谁又不想享受更好的生育服务呢?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人之常情。我也赞同这种退出机制,在全国普遍低生育、人口仍然向城市集中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乡镇、村庄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

  问题是,资源整合或者被砍掉之后应该怎么办?

  农民的就医需求依然存在,农村女性妇科病、产科病的看病需求也依然存在,农村妇科病甚至还是一个长期性的严重问题。

  相关资源退出乡镇之后,并没有太多的补充性力量进入,农村女性想要看妇科病、想要做产科手术只能去县城,结果是“看病越来越难也越来越贵”,这与我国长期坚持的医改方向与目标是相矛盾的。不仅是妇产科,外科、儿科、甚至内科也面临着相似的处境。

  因此,在相关卫生与健康资源整合或退出之后,我们还应该考虑:

  如何更好地“低成本”地做好农村卫生健康服务?

  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有效率地解决医疗资源下乡、下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如何让医疗现代化发展惠及到基层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缓解医疗资源长期分配不均的局面?

  这些是静悄悄的妇产科背后真正需要讨论的问题。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0 13:3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