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公务员招录:“35周岁以下”的门槛可否放开?

京港台:2023-10-6 21:43| 来源:南方周末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公务员招录:“35周岁以下”的门槛可否放开?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最近几年,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放开年龄限制,将现行“35周岁以下”门槛放开,改成40或45周岁以下。

  这种议论是职场中年危机的投射。很多人工作十多年,年富力强,面临职场压力乃至失业危机。应届毕业生在市场上的工作机会多,公务员岗位也对其全额开放,倾斜录取。就连公务员考试本身,应届生也更有优势。大量年轻人涌进公务系统,中年人承受职场压力,他们认为其中有不合理之处。

  中年人只是年龄稍大,说到精力旺盛、工作勤勉,他们哪一样都不输年轻人。说到做事经验和沟通协调,三十多岁中年人的能力,远非初出校门的应届学生所能比。不得不说,这种抱怨是有道理的。

  一直以来公务员系统青睐应届生,大致因为:大学生文化程度高,学习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在大学生稀缺的年代确实如此。可当下中年人也多是大学生,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完全能胜任,过去那个理由站不住脚了。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缓解就业压力。

  每年高校毕业季,大学生一下子涌入市场,短期就业压力非常大。招录公务员,把岗位“留给”他们,经济不景气的年份甚至不惜扩招,以此缓解就业压力。这似乎是一举两得、无可挑剔的安排。

  不过,公务员招收大学生,没有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因为公务员靠税收供养。而创造财富与税收,还得靠企业生产经营。

  而从实际需求看,选用有一定社会经验者任公务员,似乎更合理。

  中国的公务员职位一般分综合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等类别。专业技术岗人数少、要求高,年轻人通常没机会;行政执法岗履行处罚、监管、稽查等责,所涉事务重大,人际互动紧张,刚工作的新人往往很难胜任。一线执法工作有“师徒”传统,原因就在这里。

  而在人数最多、处理事务最广的综合管理岗,要与人交往,涉及公民基础权利。即便简单的窗口办事员,其办事能力、效率和责任心,都会带来重大影响。更多的综合管理岗位,上承领导意志,下临商户和个人,他们在法律框架内办事的同时,有很大的个人判断空间。

  一个刚走出校门就踏入公门,缺乏社会阅历,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某种程度说,称得上不知人间疾苦。其办事和管理,却与公民利益息息相关。特别是行政执法岗,执法人员手掌翻覆,往往干系他人家庭悲欢。这样是否妥当呢?

  从这个角度说,有长期工作经验,处理过复杂关系的中年人,可能更适合公务员工作。不是说他们比年轻人慈悲,而是更能理解复杂事情,体察人世艰辛,做出适当的处置。

  近几年我们从媒体看到,个别公务员执法僵化。举几个例子吧,比如今年3月,福州一家小吃店新开业,在门口摆了几个开业花篮,被认定“占道经营”,还未开张就罚一笔钱。

  今年7月,河南一位蹬三轮车卖菜的大爷,因销售不合格蔬菜,领到“天价罚单”。他卖菜获利21.05元,被罚款11万元。外人觉得匪夷所思,执法者振振有词,也能找出依据。

  卖菜被罚之外,农村有一种极具争议的罚款项目。农民杀掉自家养的猪,如果只是自家吃肉,问题还不算大。倘若卖几斤肉给邻居,就要面临几万元罚款。这种事情放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现在却成为农村社会常见的罚款项目。

  这些政策和处罚的决策者,当都是中年以上干部,看起来与年轻人无关——实际他们过去也是年轻公务员。大学刚一毕业,就进入官场。人际互动简单,主要是服从或指令;财务经验很少,以花钱为主,没有过缺钱找钱的日子。职业公务员擅长文牍会务,接触人群有限。与真实社会有隔阂。

  基于这个理由,我赞成当代中年人的呼吁,开放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不仅放开上限,最好规定下限。比如可以讨论禁止应届毕业生考取公务员——他们需要走进社会,有所历练,才谈得上管理和服务公众。除少量简单的技术性、内务型公务员,大部分公务员岗位都应设立年龄要求,考察工作能力,以确保他们称职。

  考虑到工作履历和能力相对主观,年龄这一项就显得特别重要。市场上的公司招聘,会对求职者的工作年限和经验提要求,越重要的岗位,要求越高,一旦发现不称职,很快降级直至解雇。相比而言,公务员的招录尺度就简单得多——几乎只凭考试成绩一项,且无失业之虞。

  当前公务员招录和考核模式,有很大改革空间。改革之目标,在于公务员多接地气,减少僚气。增加年龄要求,考察专业履历,增加合同聘任制的比重,都是可以尝试的方向。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2 03:1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