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少女天菜”真退圈了,又给95后一刀....

京港台:2023-10-13 09:07| 来源:Vista看天下 | 我来说几句


“少女天菜”真退圈了,又给95后一刀....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看到“爱格 停刊”词条冲上热搜时,真的很想骂一句街——

  生活,你想要刀我大可以一次性来个痛快的,别总是慢刀子割肉。

  

  几天前,2007年创刊、陪伴一代人青春的《爱格》突然发布公告称将于11月停刊,创始人夜未央写下一段纪念词:

  “这是某段人生的句号,也是某段青春的句号。《爱格》杂志,在她十六岁那年打烊”

  

  21年冬天曾有三家少女杂志先后宣布休刊,分别为《意林·小小姐》《桃之夭夭》《飞言情》。

  在它们之前还有早已宣布停刊的《最小说》《文艺风象》《新蕾story100》。

  每有一家杂志宣布停刊,不亚于在90、95后的青春割上一刀。

  

  当时《爱格》作为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代表刊物,一度被视为少女杂志仅存、为数不多的火种。

  却没想到,两年后就连它也暗淡下来。

  惹得网友们心痛、感伤却又无可奈何,提出困扰已久的疑惑:

  “怎么回事?现在初高中生都不看青春言情小说了吗?”

  01

  没落的少女杂志

  捧出小半个娱乐圈

  《爱格》停刊的新闻传开后,感怀青春的网友们集体网购《爱格》,有商家表示销量是往常的十倍。

  由于公告中宣布的是下个月停刊、没写具体时间,许多人担忧起《爱格》目前的10月刊可能就是最后一期、不会再出11月刊。

  大家抱着一种“还不知道有没有未来”的心态,花8块钱抢购一本青春的影子。

  

  via @九派新闻

  还有商家推出了用于停刊处理的书包,低价打包售卖现有的《爱格》库存。

  或许也是害怕停刊的舆论热度一过,这些少女杂志会彻底成为库房中无人想起的“废纸”。

  

  曾经风靡一时的少女刊正在衰落,这是近两年来所有人共同目睹、却无能为力的趋势。

  看多了少女杂志的停刊新闻,很多网友本以为自己的心已经像在大润发杀了十年的鱼那般冰冷,不会再为此波动。

  结果一个个的,还是在《爱格》宣布停刊时集体破防。

  毕竟在所有少女杂志中,它看上去一度像是最有可能逃离衰落旋涡的那个。

  

  相比于同类型的其他少女杂志,《爱格》近些年的舆论讨论度并不低。

  它经常以另一种身份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娱乐圈隐藏捧人王。

  从《爱格》里走出的明星数不胜数,翻拍自《爱格》小说的国产剧排成串。

  

  十多年前,《爱格》是为数不多选用真人摄影作品当封面的少女杂志。

  早早地与国内知名时尚工作室MOON建立合作,一度被誉为“青春文学界的时尚杂志”“影像第一刊”。

  在这一过程中大批素人作为书模被挖掘,比如12年10月B刊的封面模特是当年还未出名的迪丽热巴。

  与她同经纪公司的高伟光也曾是《爱格》内页模特,数年后,二人因国产剧《三生三世》系列爆火。

  

  以霸总角色成为今年第一翻身配角的魏大勋,当初是《爱格》青春疼痛小说的配图男主。

  据不完全统计,当过《爱格》模特的明星包括但不限于沈月、白敬亭、吴倩、赵露思、宋威龙、张云龙等等。

  林小宅、黄灿灿、南笙等一众后来在互联网时代掀起过小风浪的网红,也都在《爱格》露过面。

  

  不只是在娱乐圈捧人,《爱格》还养活了不少偶像剧。

  从杂志中走出的小说《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当当网的点评量高达28万条,是点评量最高的青春文学作品,18年改编为电视剧。

  

  近期播出的《南风知我意》,原作是《爱格》杂志人气作者七微的同名小说。

  

  举例《爱格》捧出娱乐圈一小半新生代明星与剧,并不是认为它可以靠这一点向娱乐演艺产业转型、逃离少女刊没落结局。

  而是想指出在同类杂志里,《爱格》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有审美、时尚、潮流敏锐度的那个。

  也因此在不少读者的心目中,《爱格》看起来是少女刊中最有可能成功转型、与社交媒体时代接轨的杂志之一。

  

  2003年时,郭敬明出版《爱与痛的边缘》《梦里花落知多少》创下出版界神话,让人们看到了青春言情文学的巨大市场。

  当时的青春杂志市场一度接近饱和,还诞生了《南风》《花火》这些已经算是业内顶流的品牌,而《爱格》2007年才问世。

  靠着严苛的稿件质量要求、相对前沿的时尚审美,才实现后来者居上,变成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可惜,《爱格》在千禧年曾创造的“后来居上”成就,没能再实现一次。

  

  02

  “现在的初高中生,

  不看青春杂志了吗?”

  和朋友一同掰着指头算了算,当年自己在班上传阅过的青春疼痛文学读物如今似乎只剩下《花火》还在。

  (如还有其他,欢迎在评论区提名)

  或许是因为少女刊没落得太厉害、大家又太怀念那段赌书泼茶的时光,不少人的记忆甚至出现了曼德拉效应,误以为《花火》早就停刊。

  杂志的官方账号只好四处在评论区回应:“谢邀,我还在哈。”

  

  大家越怀念当初每人买不同杂志传着看的时光,也就越对如今的少女刊没落感到疑惑——

  “现在的小孩,不需要这些杂志了吗?”

  

  青春少女杂志的内容板块,大多数由两个部分组成,主体是青春言情小说,再点缀些生活时尚潮流分享的小栏目。

  前者,在互联网时代被网文APP、知乎替代。

  后者,则可以被小红书取代。

  我们记忆中种类定位丰富的少女刊——

  《爱格》一般走偏现实的青春故事路线,《桃之夭夭》走古风言情;

  《飞魔幻》走玄幻想象,《阳光smile》走Happy Ending路线。

  这一切放在互联网时代的网文APP中,不过是“现言”“古言”“玄幻”“HE”几个标签大标签,底下还能继续细分文章种类。

  

  至于生活时尚潮流分享的小栏目,不论是像受众群体偏小的《意林·小小姐》里,那些与性格、星座、甜品相关的简易测试。

  还是像《爱格》这类定位更成熟的杂志中,一些更为专业的时尚、穿搭、生活方式分享,如今都有小红书取代。

  在小红书出现之前,也早有社交平台上的生活博主、穿搭博主们把这一碗羹瓜分殆尽。

  

  2014年时《爱格》将时尚板块独立出来,衍生出专门的《爱格时尚》,定位面向普通青少年:

  《爱格时尚》针对的是对潮流、时尚感兴趣的少女。

  市面上的时尚书介绍的内容大多为较贵重的奢侈品,而在《爱格时尚》中,收入不丰厚的青少年也可以用优质的价格找到属于自己的时尚感,实用平价又不失特色。

  “收入不丰厚的青少年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时尚感”,这一理念放在9年前相当前卫。

  那时大部分少年少女穿啥的选择权捏在爸妈手里,自己是淑女风还是韩流风,取决于爸妈带自己进的是阿依莲还是美德斯邦威。

  一双板鞋搭遍所有衣服,穿裙子时穿、跑操时穿、上台演讲时还穿,没有什么穿搭概念。

  

  可放在现在,谁也不会觉得这是句多么惊世骇俗的宣言。

  毕竟当今互联网上,日常、通勤、出游乃至见家长、考公面试可以穿啥的帖子十个箩筐都装不下,普通人穿搭早已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对于周末偶尔能接触手机或互联网的学生来说,少女杂志有了更便捷的替代方式。

  而对接触不到手机的学生而言,这些虚构读物的吸引力也在降低。

  少女杂志曾经流行的一大场景,是前文提及过的全班传阅、共同分享。

  这一举动对青少年来说不只是“省了买书钱”,还是与同学朋友们拥有共同话题的象征,校园环境中的孩子本就更容易在意融入集体。

  好奇心与新鲜感驱动下,他们难免更倾向于追当下网络名气最大的小说,而非少女杂志中占主流的不知名小作者。

  

  过去信息获取相对条件闭塞,所有人的生活都慢,慢慢传阅一本快散架的书,做相似的梦。

  可如今有人快了起来,余下的人也只能齿轮加速。

  03

  内卷时代,

  还需要少年少女们做梦吗?

  查阅资料时翻到《爱格》20年底的一篇发文,挺让人伤感。

  当时不少读者向他们的官博反应买不到杂志,大概率是因为家附近的报刊亭没了或者不景气,购进的杂志在变少。

  结果“买不到《爱格》”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成了“《爱格》停刊了买不到”。

  官方连忙辟谣,说自己还在,并且元气满满地分享了当年的工作与接下来的计划,要恢复双月刊等等。

  

  评论区与读者们的互动留言,也透露出对未来的信心。

  而今在公告中却不得不宣布——“因为种种不可抗力……我们最终没能抵御现实的风暴,不得不跟大家告别,作出停刊的无奈决定。”

  

  

  互联网各个平台的角落里,还散落着许多与《爱格》相关的求文贴。

  网友们努力描绘着脑海中的碎片,试图寻找自己在某个课间、某节体育课在杂志上读到过的故事,感怀青春。

  也有人好不容易找到了记忆里那篇曾让自己差点在数学课上落泪的言情短文,再看一遍却有些哭笑不得:

  “我当时到底为啥想哭来着?

  是觉得女主放弃工作非要在男主出国前备孕生娃、独自抚养爱情的结晶和羁绊很感人吗?”

  

  如果用当下的眼光来评判,这些青春文学杂志里的小说不少都禁不起推敲。

  证明爱情的方式,经常是“为了感动TA在大雨中等待”“为了TA做疯狂过激的事”“和TA一起离家出走”。

  青春疼痛桥段结束后,就会像童话故事的结尾一样粗糙——“二人过上了甜蜜美满的生活”。

  可同时无法否认的是,这批少女杂志也为一代人提供过一场幻梦。

  我并不是指那些不切实际、爱来爱去、梦幻般的小说情节。

  而是指那段误以为人生最大的痛苦忧愁不过是爱不爱谁,丝毫不用担忧现实问题的时光。

  

  少年少女们在青春期青睐,以及青春杂志会涉及的话题,无非以下几种:

  同学之间隐晦的心动,学生时代的暧昧试探,不知如何处理的青涩友谊,抱怨与温馨并存的家庭关系,以及对成人社会的憧憬想象。

  一切都发生在学校与家庭两点一线的小世界里。

  这个小世界中只有上下学时与同桌暧昧地并行回家,不会有回家路上每一家店铺倒闭消失、都或许意味着有一个家庭遭受波折;

  只有互表心意的小情侣在闹市街头牵手,不会有人群里步履匆匆、看似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赶回出租房后,麻木地躺下休息。

  过去大家习惯于批判前半部分,说这些文章幼稚、看的小屁孩们也幼稚。

  可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那些无意义、幼稚、单薄倒像是青春才可以行使的权利。

  甚至新一代少年们,还未必能拥有这权利。

  

  互联网对生活的渗透远高于纸质报刊,信息无孔不入,焦虑也是。

  他们坐在教室内或许还感受不到社会竞争的残酷,却可以从网络上嗅到内卷的压力、听到校墙外的风声鹤唳。

  比如前两年,网上的热门话题还是高考毕业生问“大学哪个专业好考公”,如今已经进展到了中考生问“高中文理分科、哪个好考公”。

  所有人都被催促着、必须关注更现实严肃的问题,以便稳住自己的生活不下坠。

  这种时候,充满幻梦的故事还如何流行呢?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31 07:5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