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释放重要信号 专家解读重点

京港台:2023-11-1 04:54| 来源:综合新闻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释放重要信号 专家解读重点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新闻来源: 中新网/央视/国是直通车

  中新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 李金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释放重要信号。总结工作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时,会议提到了“八个坚持”: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八个坚持”旗帜鲜明,对金融行业整体发展的基本原则进行总结和定调,大方向突出清晰。

  

  资料图:人民币(专题)。刘阳禾 摄

  分析形势

  ——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在总结实践成果、理论成果的同时,会议也分析了当前金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会议指出,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曾刚表示,会议对当前金融行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科学准确的判断,使得下一步金融工作部署有的放矢。

  提出目标

  ——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

  “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我国目前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银行市场,全球第二的保险、股票、债券市场,金融业规模巨大,但在全球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仍需进一步提升,应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重要部署

  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具体的路线图——“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新措施,释放新信号。

  ——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根本宗旨。

  会议要求“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包括:“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曾刚认为,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总量上自然是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实际融资成本。结构上要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结构。

  曾刚表示,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既需要对短期经济的波动有效的熨平,也要培育长期的新周期的增长动能。总量和结构政策要做好一个平衡,短期的逆周期和长期的跨周期二者之间要有效协同,这在未来一段时间都是一个重点。

  ——做好五篇大文章

  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曾刚指出,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实际上是目前的薄弱环节,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是发展的重点领域,这五篇大文章描述了未来重点发展的主要方向。

  

  股市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会议指出,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曾刚指出,目前的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以银行主导,面临一些功能性不足,比如长期资金以及高风险资金供给不够,而要强化对科创的支持,对绿色的支持,就需要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优化融资结构,需要完善相关制度配套,包括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等,这些措施都是围绕着把资本市场做强,优化提升直接融资占比,优化融资结构来展开的。

  ——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会议指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跨境收付规模39万亿元,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今年9月份,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排名上升至第二位。国际清算银行2022年调查显示,近3年来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排名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

  曾刚表示,中国经济在全球化当中占比非常高,经济高度融入全球,金融也应高度融入全球,要和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中国要提升金融体系的竞争力,让更多的外国投资人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红利,必须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中国金融竞争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董希淼分析,从当前金融业发展趋势和特征看,金融业综合经营深入发展,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性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风险更趋隐蔽性、复杂性和传染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曾刚表示,这意味着监管力度会更进一步提升,更有效地形成对金融活动的规范以及对非法金融活动的震慑,从而为整个金融行业的长治久安创造更好的条件。

  曾刚指出,会议还提到了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通过制度不断完善,以及采取各种方案,进一步有效及时发现和处置相关风险,保证整个体系平稳运行。

  

  城区楼宇林立。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会议强调,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曾刚认为,这反映了中央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高度关注。会议特别提到“一视同仁”,实际上是更多强调要加强对民营房地产企业的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要得到满足,要确保它们在市场当中平稳运行,这后续需要一系列的政策。

  在曾刚看来,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可能进一步为地方政策松绑,各地根据自己情况进一步创新调控政策,为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撑。(完)

  10月31日,为期两天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闭幕。会议指出,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总体内容和目标之下,这一次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当前的金融领域,有哪些新的判断?对于接下来的金融工作,又有哪些新的部署?

  《新闻1+1》今晚连线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共同关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金融工作新部署!

  如何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是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会议提出,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今年成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以后,首次召开金融工作会议,聚焦四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加强金融监管,第二个是完善金融体制,第三个是优化金融服务,第四个是防范化解风险。它这个聚焦就是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大家都知道,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建设经济强国必然需要建设金融强国。

  为何要“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

  这次会议特别提到了要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为什么有这样的一个提法?这传递出了什么样的信号?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管涛:我们看到最近各个金融市场的表现比较低迷,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实际上是反映了金融领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大家关心的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它可能就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债务的负担,那么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又会影响到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所以它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样一个传导链条。而且我们看到,随着金融市场越来越开放以后,对外的不论是资产还是负债,这个风险暴露也增加,海外的一些金融风险可能也会对境内产生传染效应。

  如何增强金融服务?

  今天,中国工商等六大银行宣布,将降低多项银行服务收费。多项减免措施从今天起实施,部分银行此前已经降低或减免的相关收费项目,将继续延续优惠措施。此次六大银行推出新一轮减费让利服务措施,无疑会进一步减轻实体经济经营成本和金融消费者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切实改进金融服务”也一直是我国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也提到了相关内容。

  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会议强调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释放什么信号?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管涛:会议里提出来的金融监管和治理比较薄弱,提出来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继续强调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意味着所有的金融活动必须得执照经营,不能够无“照”驾驶。对于下一步的金融监管工作,从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对未来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填补监管空白、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会议对地方债作出了什么新部署?

  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这又意味着什么?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管涛: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经济金融领域的重大风险,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之后我们也看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方最近允许一些地方开始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这1万亿国债由中央转移支付,全面划拨给地方使用,帮助地方缓解债务困难,但是这些都是一些短期的应急措施。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里面提出了要研究长效机制,特别强调要建立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国债管理体制,我觉得这个市场关心的问题又给予了进一步积极回应,让市场有更多的期待。

  如何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管涛:在经济面临调整压力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一些领域的风险在暴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但是经济和金融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没有健康的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我们看到的就是怎样通过完善金融体制来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来解决当前的金融空转问题。大家现实中经常讲的,宽货币不能转化为宽信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不能进入实体经济,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它们酝酿着一些金融风险,市场上一些有效的融资需求又不能得到有效满足,所以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强调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意味着什么?

  这次会议不断强调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性,在金融高水平开放上,未来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管涛:①要在金融领域推动制度性开放,一方面要和最高的国际经贸规则接轨,另外一方面是现有的一些开放,要进一步变得更加连续、透明、可预期。②要用好自贸区、自贸港,还有一些金融中心,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③要更好统筹开放和安全,在扩大开放过程中也要有效地防范涉外经济风险,特别是跨境风险的传染。在我们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越来越扩大的情况下,不论是对外金融资产,还是负债的风险暴露都在增加,这对我们防范化解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注这些重点!六位首席经济学家解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

  这是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时隔6年再次召开全国性的金融工作会议,也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度召开。会议分析了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

  此次会议提出金融工作的哪些重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多位首席经济学家,作出解读。

  连平:凸显党中央对金融工作

  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连平表示,本次会议首次提出,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

  他表示,根据今年3月份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一是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负责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研究审议金融领域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二是组建中央金融工委。统一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工作,指导金融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

  本次会议也是中央金融委、中央金融工委组建后,首次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凸显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程实:金融对经济的有力支撑

  离不开自身稳健发展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会议高瞻远瞩、正本清源、指引清晰,对于金融明确自身定位、实现本源功能、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前进方向、发挥积极绩效、弥补风险短板、丰富创新维度、增强竞争实力、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提到,与前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相比,此次中央金融会议召开的宏观背景更加复杂、敏感和特殊。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处于罕见的“滞胀”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地缘政治动荡也以超预期的方式徐徐展开,外部不确定性广泛积聚;从内部看,中国经济行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关键阶段,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夯实基础、砥砺前行。

  程实认为,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形势下,本次会议强调了“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的回归本源、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是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的重要支撑。打铁更需自身硬,金融对经济的有力支撑,离不开金融自身的稳健发展。

  刘晶:为未来敏捷和高效的

  金融监管奠定基础

  汇丰环球研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晶表示,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及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引起资金脱实向虚以及监管套利问题。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出台“资管新规”、压降影子银行规模,在防范和化解金融系统风险方面取得稳步进展。

  此次会议为未来敏捷和高效的金融监管奠定基础,使得金融行业的发展更加符合实体经济的转型需要、推动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庞溟:货币政策保持定向发力、

  精准发力、持续发力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提到,关于货币政策,会议指出,要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他认为,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面,货币数量和社会融资总量还有适度宽松、合理增长的空间,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还有稳中趋降的空间,结构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开发工具还有加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空间。

  预计货币政策将延续稳健态势、保持有力适度的货币条件、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加灵活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调整信贷投向和信贷结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保持定向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

  明明:房地产金融主要发展方向明确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称,会议提到,建立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8月以来随着一系列地产落地,房地产市场逐步复苏,未来对于刚性,改善性和保障性三大工程建设将成为房地产金融的主要发展方向。

  此外,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合理货币条件。考虑到近期政府债发行规模大,市场资金面存在一定压力,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降准和续作MLF方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同时会议提到,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目前经济复苏仍不牢靠,今天公布的PMI再次回到50以下,意味着央行未来仍需通过总量和结构性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复苏。

  明明还表示,近期受到海外美元上涨的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承压。但是应该看到人民币兑一揽子汇率保持稳定。未来,随着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回升,配合外汇市场各项管理政策实施,人民币有望企稳。

  温彬: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这不仅与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相呼应,也为下一阶段金融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方面要求加快推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建立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在推动金融开放的同时,也要切实维护好金融安全与稳定,提升风险防控和化解能力,确保金融管理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画了哪些重点?央行解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未来将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将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邹澜: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坚持人民至上,既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也坚决不能让老百姓的票子变“毛”,要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

  此外,还要准确把握货币总闸门的新规律、新特点,管好货币总闸门。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邹澜:总量上合理增长,结构上有增有减,节奏上平稳适度,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邹澜表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统筹金融改革、开放与安全,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而对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则要聚焦重点领域合理适度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邹澜: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的质效和水平。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做?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未来一段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本次会议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能力的一条主线。那么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发力重点?

  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表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通过改革、调整和优化金融供给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 李斌:我们要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为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维护好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此外,还要推动金融机构改革,促进规范健康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 李斌:优化大、中、小金融机构布局,构建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持续改善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三农”等金融服务。

  不仅如此,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包括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融资结构体系,改善金融服务效率。推动货币、外汇市场发展,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 李斌:我们还要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提升金融服务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水平。提高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金融市场制度性开放,推进上海、香港(专题)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挥金融服务的枢纽功能。

  李斌表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不断优化金融生态,提升金融供给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继续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2 12: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