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香港人“润”到西方,内地人“润”到香港

京港台:2023-11-6 03:06|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香港人“润”到西方,内地人“润”到香港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香港最新动态!

  香港实施国安法之后,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移居海外。他们留下的空白正在被来自中国内地的新移民填补,因为这座城市仍然有着比内地更多的自由。这些新移民将如何参与塑造香港的未来?

  因公民自由受到压制,数以万计的专业人士离开香港。他们留下的空白正在被新移民填补:中国内地人热衷于移居到这个前英国殖民地城市。

  通过"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Top Talent Pass Scheme)",这个亚洲金融中心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内地签证申请者。该计划于2022年底启动,旨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收入专业人士和全球顶尖大学毕业生,但每10个成功申请者中就有9个来自中国内地。

  据美联社对20名来自中国内地的香港签证持有者的采访,对于中国内地人来说,香港的独特属性--比如更广泛的言论自由和互联网接入、国际化的氛围、不那么压抑的工作文化,以及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胜过关系的社会--使其不同于内地。

  其中有些人,比如20多岁的金融专业人士吴先生,认为移居香港是获得更大自由和安全感的一种方式。由于害怕政府报复,吴先生要求只用姓氏来标识自己的身份。他说,在新冠疫情期间,当他被困在北京不可预测的封锁中时,他感到了恐慌。

  他曾想参加抗议,反对中国以防疫为名的严格限制,但他选择了"润"--中国人对移民的委婉说法,在疫情期间流行起来,来自英文run,意思是"逃跑"--他在今年夏天搬到了香港。

  "现在,这是我的救生船。"他说。

  近年来,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公众表达异议的空间越来越小。尽管在2020年国安法实施后的镇压下,这些权利在香港受到削弱,但这里仍然拥有西方式的公民自由,这反映了其作为前殖民地的历史。中共领导人曾经承诺,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统治后,将让这个半自治地区保留这些自由50年。

  吴先生说,他和许多香港人一样渴望言论自由。他还很高兴这里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俗称"小粉红")比北京少。他能够自由地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国家,并且能够访问互联网,而无需使用VPN来规避中国内地普遍存在的审查制度。

  香港人才离开,内地人才到来

  香港政府实施国安法镇压了2019年大规模的民主抗议活动,此后许多主要活动人士遭到拘押与起诉。数十个民间社会社团被解散,《苹果日报》和《立场新闻》等敢于直言批评的媒体被迫关闭。

  这些政治转变,加上香港比内地更快取消对新冠疫情的严格控制,导致香港人口从2019年中期的750万下降到2022年中期的730万。跨国公司和银行也纷纷撤离。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香港人永久离开,有多少人离开主要是因为政治气候。但在国安法生效后,已有超过123,800人移居英国,另有数千人根据针对香港人的特殊政策获得了加拿大永久居留权。

  "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旨在帮助堵住人才外流。根据香港入境处的数据,约有37,000份来自中国内地的申请已获得批准。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人已经抵达香港,截至2021年,约有135,000名中国内地人已在香港居住了不到7年。还有很多人在该市居住七年以上后成为了永久居民。三分之一的香港居民出生在中国其他地区和台湾,不过其中大部分人多年前就移居香港了。

  22岁的应届毕业生张光伟(Zhang Guang wei,音译)说,他拒绝了中国内地的几份工作邀请,来到香港做软件开发人员,目的是逃离中国臭名昭著的"996"工作文化,996意味着员工通常每周工作六天,每天的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

  张先生在实习期间体验了类似的工作狂生活方式,他很高兴自己在香港的工作只要求每周工作五天,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这样,他就有空余时间去远足和与朋友社交。

  "如果工作太忙,我就会觉得赚钱没有意义。"他说。

  美联社采访的大多数职业中期人士表示,他们移民主要是因为香港为孩子提供了更广泛的教育机会。

  已获得签证的39岁女商人王女士(Monica Wang)被香港的言论自由以及电影和电视节目中描绘的包容多种生活方式的现代城市所吸引。她渴望新的职业选择,希望从附近的珠海市搬到香港。

  "我想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这样。"她说。

  新移民将如何参与塑造香港的未来?

  美联社采访的大多数人似乎并没有因为香港异议和言论自由的空间缩小而感到沮丧,而是认为香港仍然享有比另一边的中国内地更广泛的自由。王女士说,她认为实施国安法是让城市更安全的一种方式。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商学院荣誉研究员李少波(Simon Lee)表示,虽然新移民可能会缓解香港金融等某些领域的人才外流,但可能无法完全弥补各个行业的人才流失。他说,医疗领域失去了一些"相当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无法轻易被没有在当地接受过培训的医生补充。

  鉴于新移民与香港本地人之间的互动交往,专家们不确定中国内地人的涌入将如何塑造这座城市的未来。尽管并非所有新移民都会说广东话(许多香港人的母语),但随着1997年回归后普通话已成为香港日益重要的语言,新移民中的一些人可以很快找到工作。

  几个世纪前,香港还是一个渔村的时候,就开始吸收来自中国其他地区的移民,其中许多人是逃离内战、贫困或共产主义的难民,还有许多人只是为了寻找比家乡更好的机会。

  这些因素也体现在像金融专业人士吴先生这样的新移民的生活中。

  他说,他移居香港之后发现,当地的朋友和媒体都变得更加谨慎。吴先生说,如果政府加强管制,政治气氛变得太令人窒息,那么他计划争取在香港呆满七年,以获得永久居留权,"之后,我很有可能会离开"。

  (美联社)

相关专题:香港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港澳特区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9 00: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