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清朝历史上的三次“临终托孤”,缘何无一善终

京港台:2023-11-6 13:03| 来源:寇亚臣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清朝历史上的三次“临终托孤”,缘何无一善终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清朝帝位传承中,因为继位皇帝年幼,不能亲政,便由先皇安排重臣辅助朝政,称“辅政大臣”或“顾命大臣”,等到皇帝成年亲政以后,再还政于皇帝。这样的“临终托孤”在清朝历史上出现了两次,分别是顺治皇帝安排索尼、舒克沙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辅助康熙皇帝;咸丰皇帝安排肃顺、端华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辅助同治皇帝。

  

  还有一次是个例外,虽然乾隆皇帝继位之时24岁,已经成年可以亲政,但因为雍正朝吏治整顿过重、朝政改革过甚,为匡扶过失、取长补短,雍正皇帝安排庄亲王胤禄、果亲王允礼、张廷玉、鄂尔泰四人为“总理事务大臣”辅助乾隆。

  虽然先皇们思虑周全、安排妥当,所选“托孤”之人有文有武、能力突出,但缘何这清朝历史上仅有的三次“临终托孤”竟没有一次能够善终?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托孤大臣”自身问题

  

  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权限很大,代皇帝行使政令、处理朝政。所以,权势滔天的四位辅政大臣共同辅政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四人之间的矛盾和利益斗争日渐严重。尤其在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病故以后,舒克沙哈被鳌拜捏造罪名杀害,鳌拜和遏必隆结党依附,把控朝政,甚至不将已经亲政的康熙皇帝放在眼中。

  

  不敢安于现状的少年英主康熙用计将鳌拜圈禁,大肆诛杀其党羽、子弟;遏必隆被削爵严惩。

  索尼病故、舒克沙哈蒙冤被杀、鳌拜被圈禁、遏必隆被削爵,顺治皇帝的“托孤”行为真正的未得善终。但究其原因,也只是鳌拜、遏必隆两人居功自傲,擅权专政,试图永久把持朝政;也只是鳌拜、遏必隆两人忘了当初先皇“托孤”重托,未能履行辅助誓言。

  二、皇帝本身问题

  乾隆皇帝即位之初,裁撤军机处,以雍正皇帝安排的允禄、允礼、张廷玉、鄂尔泰为“总理事务大臣”,组成“总理事务处”,形成决策集团,处理朝政。按照雍正皇帝的安排和考虑,乾隆对雍正的许多执政理念都进行了全面反思,对一些过于严厉的政策进行纠正,其中很多改变都受到朝野欢迎。

  

  但是,雍正皇帝首创的“秘密立储”传位制度让当时身为皇子的弘历没有足够的号召力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在四个总理事务大臣的强大阴影下,即位之初的乾隆皇帝没有多有实权,甚至连基本的人事权力也少得可怜。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任何一位皇帝都不能接受的,政治手段日渐成熟的乾隆皇帝在权势强大的果亲王允礼崩逝以后,于乾隆二年果断裁撤“总理事务处”,重组军机处,将贵为皇室宗亲的庄亲王允禄赶出军机处,掌握了大权。

  

  乾隆四年,乾隆皇帝又借故“弘晳逆案”进一步打压庄亲王允禄,停其亲王双俸待遇,罢免其都统官职。乾隆皇帝至此才真正完成皇权的完全掌握,真正做到了中央集权。虽然张廷玉、鄂尔泰得以进入军机处,身处权力中心,但是雍正皇帝安排的“托孤”行为也以失败告终。

  三、外人干预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行宫。在安排了端华、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给以辅助朝政、行使政令的权力以外,还授予了两宫太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对所有政令“盖章确认”之权。

  

  咸丰皇帝的安排可谓用心良苦、考虑周全,既放权于“顾命八大臣”又能用两宫太后的权限限制其权力,防止其篡权乱政、祸乱朝纲。但是,咸丰皇帝低估了慈禧太后的野心和能力。

  “顾命八大臣”在咸丰皇帝丧葬安排和恭亲王离京奔丧等事情上的独断专行让慈禧太后预感到了两宫太后今后的待遇和地位。为了取得最高统治权力,慈禧太后撺掇慈安太后勾结恭亲王奕,迅速捕杀载垣、端华、肃顺三人,其余五大臣革职治罪,同时将载垣等人拟定的皇帝年号“祺祥”改为“同治”,实行垂帘听政,取得了最高统治权。

  

  用尽心思安排后事的咸丰皇帝怎么也不会想到,原本用来制衡“顾命八大臣”的慈禧太后竟然那么快就将他们彻底“制衡”。费心安排的“顾命八大臣”辅政制度,在尚未辅助朝政、未下达任何政令之前即被彻底压制,改成了“议政王议政、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政治制度。

  理想很完美,但现实往往很残酷。如果那些托孤的先皇们知道自己的“托孤”安排都是这样的下场,不知会作何感想?

  你认为这三次“临终托孤”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何在?

  如果你是皇帝,你会冒着江山易主、朝纲颠覆的风险“临终托孤”吗?

  欢迎关注评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2 23: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