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30岁存款400万 他们的低欲望生活 狠狠羞辱了我

京港台:2023-11-13 22:54| 来源:王耳朵先生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30岁存款400万 他们的低欲望生活 狠狠羞辱了我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01破案了家人们,找到我至今未能成为百万富翁的原因了。事情是这样的:刷到一个上海博主,她和丈夫今年30岁,自称存款已经达到了400万。

  于是发了一系列爆款视频,说要教大家0门槛攒钱大法。

  

  毕业8年,2人400万。

  等于说是在上海这么一个高生活成本的地方,俩人每年刨去开销还能存下50万。

  那肯定是有什么好路子,起码一年赚好几十个W啊。

  这我哪能错过,兴冲冲点开准备大学特学。

  结果博主给出的方法,三个字:低欲望。

  

  博主总结,存款少,是因为现在的人欲望太高太爱买买买了。

  所以她洗面奶只买30块一支的,一个包背六七年不换。

  总之要省钱,然后就可以轻轻松松存下400万啦。

  

  嗯……可是说实话这年头大家都多多少少消费降级了。

  谁不是买个卫生纸都要货比三家,再小的消费也要蹲点抢券以求实惠。

  我这个老烟民,烟也戒了,游戏也不玩了,能压缩的开销早都压缩了,也没攒到几百万。

  哭了,难道因为我还不够抠?

  

  有人教粉丝怎么在大学毕业前存下50万。

  

  内容大差不差,都是告诫大伙要少花点,要像他们一样精打细算,自然就能省下巨款。

  虽然我也赞同花钱要理性。

  但能花的这个钱是怎么来的,他们是一句不提啊。

  而这样的视频动不动还都有几十万点赞。

  他们口中的低欲望生活,原来意思就是:大马哥小马哥都是抠门抠成首富的。

  

  可仔细想想,我们普通人,能有多大的欲望呢?

  无非是有个温暖的屋檐,孩子能快乐成长,父母能健康养老。

  但这每一样平凡的“欲望”,单拎出来都足够掏空我们的钱包。

  我们不是做得不够好,只是有时候,收获和努力并不一定会成正比。

  

  但很多人过惯了轻松的生活,已经不在意普通人的人生是什么样子了。

  某购物平台上标价个位数、两位数的羽绒服,随便点开个链接就是几千几万个已购买。

  有人却说大部分人没有存款,是欲望太高。

  

  20多岁的毕业生和35岁的中年人同样难找工作。

  有人却说年轻人脱不下长衫:“私家车用来跑跑滴滴,空房子拿来收收租”,不就能增加收入了吗?

  听起来是为你好,但真的别信这种毒鸡汤。

  吃饱了的人,凭什么打着嗝笑还饿着肚子的人?

  起点高的人,凭什么说后面的人跑得还不够快?

  坐拥常人难以企及的资源,然后买几样价格亲民的东西,就说自己的钱都是省出来的。

  那不叫低欲望,叫不老实。

  

  02以前我们听过信过许多让人热血沸腾的毒鸡汤,后来都自诩不信了、免疫了。

  但现在网上还是经常冒出些金句、热门文案。

  我们照样深信不疑,跟风转发。

  不知不觉,又在被毒鸡汤洗脑。

  你一定听过那句话: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具体就是,有人突然受够了上班,烦透了996,于是说裸辞就裸辞了。

  然后去了西藏、冰岛,玩蹦极、滑雪。

  

  或者是有人刚毕业不想找工作,干脆花一年时间环游世界。

  去过的国家有些我连名字都没听过。

  

  每一个“勇敢”的博主都在告诉我们,真正的生活,是要去撒哈拉沙漠看星星,是要去东非大草原看动物迁徙。

  羡慕,真羡慕,这才叫享受人生啊。

  光听着就心潮澎湃,恨不得立马关电脑买票走人。

  可博主们没说的是,自由背后的机票钱、酒店钱、吃饭钱哪里来。

  也没说一走了之时肩上卸下的责任,能放到哪里去。

  他们没说自由背后,靠的是足够的物质底气,才可以一怒之下说走就走。

  我们普通人跟着学,结果一怒之下也就只是怒了一下而已。

  

  当然了,人家有资格享受生活享受自由是人家的事。

  可问题是,他们却将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勇敢?

  原来我们每天累死累活上班,为了仨瓜俩枣心脏都要停了,是因为不勇敢。

  原来我们不去看火山,不去看大海,不去环球旅行,是因为害怕。

  我又哭了,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单纯的穷。

  没想到现在变成了又穷又怂。

  

  想起前阵子看到@农村妮 的视频。

  那个35岁的农村妈妈,一滴一滴流着眼泪。

  她只能围着丈夫和儿女转,被灶台和玉米地围困。

  她也想出去玩,也想去旅游,可是她哪里都去不了。

  

  

  还有上个月,那个在停车场里离世的内蒙货车司机。

  在死去之前,他跑云南、跑西藏、跑贵州。

  饿了用随车带的锅煮饺子、煮挂面。

  天热就睡在车上,天冷就住几十块的小旅馆。

  吃喝睡乃至死亡,都没离开这个移动的小房子。

  

  他们不享受生活,不寻找自由,是因为不勇敢吗?

  那些漂亮的网络文案,听听就好。

  能随时斥巨资说走就走的人,根本不是勇敢,只是足够幸运。

  而即便疲倦仍在抵抗风雨、与生活对线的人,谁能说不也是一种勇气?

  03还有所有鸡汤里我最讨厌的:教人吃苦。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流行起一种“流量密码”视频。

  民工打扮、满头大汗的父亲,一边气喘吁吁,一边跟孩子说:

  “儿啊,爸不热。”

  

  说着自己累死累活,只赚了点小钱。

  但为了给孩子还花呗、买手机,再苦都得受着。

  

  无数家长应和着,觉得太对了。

  用同样的话说给孩子听,让孩子在苦难教育下自卑而愧疚地活着。

  

  于是许多父母热衷于向孩子展示自己吃苦。

  他们吃鱼一定要吃鱼头鱼尾。

  吃饭一定要只吃咸菜配馒头。

  在孩子分享快乐的时候一定要一盆冷水泼下去。

  

  他们更热衷让孩子吃苦。

  有父母让上小学的孩子每天坐单程2小时的公交来回学校,美其名曰磨练心性。

  有人明明家里有车,非要大雨天让七八岁的孩子走路去上学,说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

  还有妈妈带女儿出去玩,“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

  故意买一张慢车站票,让女儿在摇摇晃晃里一路站到终点。

  

  迷信这类吃苦毒鸡汤的人,笃信吃得苦中苦,一定能成为人上人。

  张口闭口我们小时候如何如何苦,你们现在条件多好多好。

  以前我也以为这种教育真是为我们好。

  直到后来看到一个妈妈的感悟:

  苦难教育下长大的小孩,要比别人走更远的路才能成长起来。

  

  在鸡毛蒜皮的琐碎中成长,别提见过什么真正的世面了,连三观的教育可能都会走歪。

  从小没有人生规划,也缺乏目标,很多问题看不到本质,想得很天真,心智成熟很晚。

  总要东磕西绊到30多岁,才能渐渐参透很多事。

  尤其是女孩子,太容易被骗了。

  因为小时候花一点钱就有罪恶感,长大后别人随便对她好一点就容易感动。

  投入了一个错误的怀抱,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

  以为苦难能塑造一个人。

  却不知道真正的吃苦是吃自律的苦、学习的苦、思考的苦。

  吃皮肉上的苦不叫吃苦,叫受穷。

  习惯了,就会有没完没了的受穷。

  不是有句话么,很残酷却很写实:

  苦都留给了那些能吃苦的人。

  

  所以还是别总想着让孩子觉得亏欠,别总在没必要的事情上自我感动了。

  好吃的好玩的别光省给孩子,一起分享大家都会开心。

  觉得累了就去休息一下,天也塌不下来。

  

  好无奈,普通人的生活已经够不容易的了。

  偏偏还有人变着法编些毒鸡汤出来膈应人,祸害人。

  而且那个个充满大道理的“热门文案”“走心句子”,说得都贼好听。

  一不小心就上了套。

  我们只能记住,有些话说的人很多,但不代表它一定就是对的。

  更不要被一些虚无缥缈的言论,扰乱自己的生活节奏。

  毕竟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观点,不是事实;

  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视角,不是真相。

  生活从来都是复杂的,不是谁一句话就能概括的。

  保持清醒吧,时刻分辨和思考。不要让自己的价值观,被他人轻易操控。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4 23: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