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致拜登和习近平:中美“离异“不是一个选项

京港台:2023-11-16 23:15|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 评论( 14 )  | 我来说几句


致拜登和习近平:中美“离异“不是一个选项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习近平最新动态 追踪报道!
专题:美国总统拜登最新动态!

  几周前,上海的一群年轻人上街庆祝万圣节。我的住处所在的那条街挤满了精心装扮的狂欢者——他们穿成一身白衣的中国新冠防疫人员,中国的名妓,或者干脆就是一个大西瓜。万圣节让我们穿成我们成不了的样子。此刻的中国有这样的一股强烈冲动,在疫情之后的萧条中,就业机会匮乏,出现了一股20来岁的年轻人经历幻灭后脱离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的潮流,社会总体上有一种换一个活法的渴望。

  中国的这些年轻人和他们在美国的同辈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人觉得,这个世界对他们的父母来说挺不错,但对他们就没那么好了。美国的年轻人不像父母那么担心中国对美国的威胁,我们更关心那些会影响我们的事情。这其中包括气候变化,如果没有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合作,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得到充分应对的。

  然而,当中美两国的老迈领导人周三在旧金山会面时,人们在谈论的仍然是无法避免的敌对、棘手的贸易纠纷、技术和台湾,以及不要对此次会面抱太多期待。仿佛两国的冲突是命中注定,就像小行星沿着固定的轨迹掠过天空。然而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两者都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

  美国及其鹰派政治人物需要改变对中国的看法,不应一口咬定这个共产党领导的体系是某种不可变的、铁板一块的仇敌,必须迎头痛击。2008年21岁的我移居中国时,大多数美国人还怀着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在遥远的地方有这么一片土地,人们要么在拥挤的街道上骑着自行车,要么闷着头为世界生产商品。其中有些老旧的说法是源于现实的。中国的老一代的确跟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人一样,是建造者的一代,他们制定了将中国变成世界工厂的规则、道路和轮廓。中国自己都承认,它的现代化尚未完成。

  然而这些建造者的儿女所在的世界,跟他们的父母辈有天壤之别。他们继承了基本的架构——一个再度崛起的国家,准备在世界舞台上一展身手——但同时他们不可避免地也希望影响这个国家的样貌和感觉,因此会对老一代发起挑战。比如现在有一些广泛的、日渐热烈的讨论,关注的是如何让中国社会更公平、绿色、都市化和科学化。中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转型,要成为一个只能停留在建造者一代想象中的高科技、高教育水平的富强国家。

  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你就会明白,无论美国那些鹰派人物如何心心念念,它一时半会是不会崩溃的。中国从廉价劳动力和制造业向创新和消费的转变过程并非顺风顺水,但经济还在增长,即便比以前慢了不少。尽管还在建造煤电厂,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可再生能源超级大国、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和风力涡轮机出口国。它倾向于跟那些和美国不友好的国家保持友好关系,比如俄罗斯、伊朗和朝鲜,这意味着美国外交官要越来越多地向北京寻求帮助,包括目前在中东的动荡局势。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专家们也认为,如果不能让中国加入谈话,西方就是在自说自话。

  中国可能是美国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正如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所说,凭借它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它的创新力和放眼全球的抱负,中国“远比苏联强大许多”。但是,我们不应与其为敌,而应该看到中国——及其种种优势——作为一个共同解决世界难题的强大合作伙伴的潜力。将大量金钱和精力投入到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不一定能带来想要的效果:美国被认为是冷战的胜利者,看到了苏联的覆灭,但结果我们得到了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民主的俄罗斯了吗?

  对于习惯了世界第一的美国人来说,中国的实力并不总是容易接受。看到一个实力相当的社会崛起,并且在一种与美国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下运作,这令人不安。然而,美国仍保持着令中国羡慕的持久优势:美元、美国科学的活力、美国文化、军事和外交的影响力,以及美国经济的适应能力。这意味着美国领导人有能力继续主动与中国接触,超越对几十年前制定的规则和边界的分歧,不再装腔作势糊弄自己的选民,而是共同努力,解决对两国的年轻人来说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经济稳定、创造就业、有益的竞争而非脱钩、科学合作,以及最重要的事——气候变化。

  我们在不信任中度过的每一刻都会让世界变得更热一点。两国的年轻一代在气候变化的威胁下长大,他们直观地认识到,我们需要新的、具有变革意义的方法,相互谩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饱受山火困扰的加州人知道,他们的生活方式面临着比中国更直接的威胁。居住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人可能目睹家园在几十年内被冲走。北京和华盛顿在一场谁也无法取胜的地缘政治对峙上耗费资源,而这些资源本可以更好地用于我们的能源转型,或者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我的妻子是中国人,我有最近刚过一岁生日的儿子。他还有个即将出世的妹妹。我的岳母期待着在2月份的中国新年期间访问我的家乡弗吉尼亚州——那将是她第一次出国旅行。我们的家庭融合在一起,面向未来。我们的国家也可以这样做。正如加州州长加文·纽森上个月访问中国时所说,“离异不是一个选项。”

  因此,习近平和拜登——他们都是冷战一代,一个70多岁,一个80多岁——在这一年内的首次会面是令人鼓舞的。但重要的是我们之后要做什么。没有人能够长生不老。今天的争端转瞬即逝,却会对我家这样的家庭留下持久的影响。

 

 

相关专题:习近平,拜登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1 17:1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