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教科书上骗了我十几年的错误知识,该更正了

京港台:2023-12-8 03:19| 来源:麟阁经略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教科书上骗了我十几年的错误知识,该更正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秦制改革才是土地制度转变的根本原因

  最近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搞清了一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最后发现不是我的问题,而是初高中历史老师的错。

  

  大家记不记得在中学,论及周朝井田制瓦解的原因,课本和教参是这么说的:铁质农具的出现,提升了生产力,使独立耕作成为可能,集体生产消亡,中国开始进入土地私有时代。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此都深信不疑。你现在去搜井田瓦解的原因,网上也尽是这个答案,甚至一些写历史的自媒体博主也经常在视频里使用这种观点。

  然而在对历史深入了解、与专业研究土地制度的学者交流后,我发现这观点又是一个基于“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三段论”的思想钢印之下,生搬硬套的错误理论,误导了一大批人。

  

  (在此大家如果对上面我说的那个思想钢印感兴趣,对中国土地制度感兴趣,不妨去看一下秦晖先生的老师——曾任兰州大学教授的赵俪生先生的《中国土地制度史》。)

  为啥说这理论错得离谱呢?首先这个“集体生产”和“私有制”就是完全误导,我以前一直以为井田制是类似于公社大锅饭,大家集体劳作效率低,不如包干到个体户效率更高。

  这就完全是扯,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井田制废除后生产效率比以前更高。况且井田也不是集体劳作,只是一块地分成“井”字九份,每人各分一块田,中间的收成归贵族所有。

  没错,井田制压根不是什么公有制,也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原始公社或共产主义式的集体劳作,它是分封制下贵族土地的所有形式。

  所以并不存在什么废了“公有”变“私有”,人家在井田制下也是各种各的,生产效率也不低,而且井田制的瓦解是在铁器农具大规模出现之前!

  是的,课本连这个事实都没搞清楚!更权威的中国科学院官网,早在2005年就转载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在此文中作者根据考古证据写道:

  “在井田制变革过程中,铁农具和牛耕数量极少,不能形成社会性的生产力,当战国中期以后铁农具开始大量运用于农业生产时,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已基本结束。从新石器时期的裴李岗文化到战国早期,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石木农具,并无本质的变化。而且,在功能上,石木农具和铁农具一样,同样具有个体劳动能力。因此,不管从时间还是功能上,铁农具和牛耕都不可能是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原因。”

  

  论文现在依然可查,而且相关研究不止这一篇。

  “公有制”和“集体劳动”是胡扯,“私有制”就更错的离谱。秦晖老师考证,最早提及“坏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的人,其实是董仲舒,但后世就把这话理解成为了“土地私有”。

  其实从70年代开始对秦简的一系列考古成果已经表明:秦朝和后世实行秦制的朝代,压根和私有制不沾边,秦制没有现代契约意义下的“财产私有”,土地的所有权依然是国家。

  只不过秦制的“土地国有”和周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区别在于:秦制是对土地有绝对的所有权,土地的税收、徭役和管理都由官僚系统完成,向皇权负责。而周制下,周天子只对土地有名义上的所有权,土地上的税收、管理都是由贵族来完成的,周天子无权干预。

  所以你看出商鞅变法的好处了吧!不是什么提升生产力,而是你把土地的税收和管理权从贵族手上交到皇帝那里,国家就有了对社会更强的汲取能力!

  所以秦国才能在六国之中征收最重的徭役、兵役。把贵族干掉、土地没收,还能把地分给有军功的无地平民(当然也仅仅是部分食税权)以作激励。

  在消灭了旧贵族、分了他们土地后,就能实现“高榨取”+“军功激励”,整个国家如同一部战争机器般高效,这就是秦制改革的本质。

  所以你能看到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古代的生产特点被认为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有个专有名词形容这个群体——自耕农。

  自耕农是和地主的雇农、贵族的农奴作区分的,刚才说了秦汉之变后就不存在实权贵族了,他们变成了有食税权的地主,而那些不给地主纳粮的大多数,是直接给国家纳粮的,这就是自耕农,自己种地给官府交税。

  

  这就和西欧的生产模式完全不一样,西欧占主体的是“采邑”,也就是俗称封建大庄园式生产,农奴给封建领主纳粮,领主提供保护,自耕农意味着没人罩着你,所以在西欧极少。

  

  而且,欧洲早在公元前10世纪就有了铁制农具,这比中国还早了400年。可欧洲中世纪一千年的时间里,土地制度依然类似于西周而不是秦之后,更说明了土地制度的变化跟什么铁制农具毫无关系。

  那土地制度的变化到底跟啥有关系呢?可以看我这篇文章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文明。简单地说:最直接的关系就是君权过度扩张,使秦制改革成为了可能,这是土地制度转变的根本原因。

  两种土地制度各有优缺点,分封制因为有实权贵族的存在,国家汲取能力弱,难以集中力量做大事,比如对外战争;但好处是贵族相比皇帝会更“爱惜民力”,因为农奴不流动。而皇上隔了一个官僚集团,下面的贪污腐败经常控制不住,税收过猛就容易民变。

  秦晖、张宏杰等知名学者考证过史料,中国古代对农民剥削最严重的其实不是土地兼并,而是朝廷。因为每到王朝末年,往往会出现大量没人种的荒地,这时候别说土地兼并,白给都没人要,因为苛捐杂税太重,这就是秦制改革的结果。

  我今天科普的不是什么“新大陆”,而是学界几乎早已达成共识的老生常谈,只是我不知道现在课本是否还在这么教?

  这些错误的知识,其实来自于那个不尊重科学的时代、唯苏联意识形态马首是瞻的时代,研究大量受苏联的误导,而不是植根于我们自己的社会和文化特点。

  这些年越来越多关于“毒教材”的讨论,我们也应该重视那些完全落后于时代、不符合中国历史特殊性的错误知识。只有尊重事实的研究,才能给现代化中国的发展,带来更有建设性的成果!

  关于作者 仝麟阁,前财经记者、投资公司董秘,发表文章累计超过200万字。千万级报道作者,网易年度影响力创作者。研究领域为政治、历史、经济和社会问题,为500强公司、地方政府做舆情咨询和社会分析,在多家教育机构任兼职讲师,现居奥地利。

相关专题:全球骗局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学术教育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5 13:1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