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人们怀念“最美周芷若”,就像怀念那逝去的宽容

京港台:2023-12-15 01:39| 来源:海边的西塞罗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人们怀念“最美周芷若”,就像怀念那逝去的宽容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再有一个周海媚,你可忍得下她如此演绎女反派周芷若?

  演员周海媚去世了,早上起来,看到朋友圈里都在悼念,说她是“最美的周芷若”,说她之后的女演员再演《倚天屠龙记》里这个角色,其实不是在演原著中的周芷若,而是在演绎她周海媚。

  余生也晚,94港版《倚天屠龙记》刚上映那会儿,我还没上小学,所以周海媚演的周芷若如何,只是断断续续看了一些。当时只觉得这个角色挺奇怪的,怎么前几集还对男主张无忌浓情蜜意,爱的要死要活,到后来却必欲除之而后快?

  

  后来上大学,系统的补看了整部剧之后,我才发现周海媚塑造的这个人物的迷人之处到底在哪里。这个周芷若有点像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她最开始是一个好人、一个纯情少女,但在命运的捉弄和半佛系、半渣男的张无忌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情感PUA,一步步走火入魔,最后变成大反派、女魔头的那个样子。

  换句话说,这的确是个反派,但却是一个有人物性格张力的反派。“人物性格张力”这个东西是好文学作品的必备要素,一个人、从出场到剧终,历经那么多世事总得在性格上发生一点变化,才会显得有魅力,但这种变化又必须合乎情理,才能说服观众。比如《水浒传》里的花和尚鲁智深,从出场时那么一个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莽撞人,到最后“噫!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的悟道圆寂。他的性格就在合乎情理的范围内几番微妙的变化,让人看的非常过瘾。

  可是这种有性格张力的人物不好写,更不好演,演不好很容易让观众无法接受,尤其是你想象周芷若这人,她最后是要跟男主为仇作对,至其于死地而后快的。在中国过去的文学艺术史上,几乎就没有什么女角色这样因爱生恨的站到男主的对立面还有好果子吃的。你看同样是水浒传里的潘金莲,也对武松求过爱,结果武松非但不领情,还骂她,到头来一刀斩讫,成了水浒传里荡妇、毒妇的代表。

  男主抛弃了你,你也只能当弃妇,当怨妇都有人喷,更何况你想当毒妇。

  所以周芷若这个角色,虽有性格张力,但注定是很难演的,演出来招人恨很容易,但让人恨中有爱,甚至生出一种同情之理解,其实是很难的。

  这一点,我估计金庸本人当年刚写《倚天屠龙记》时,都没奢望读者能接受这个反传统的周芷若。原版的倚天屠龙记直接打发周芷若削发为尼当尼姑去了,很明确的写了张无忌与赵敏双宿双飞。周芷若充其量就是一个悲情的、麦克白式的女反派、女配角。

  可是在看了周海媚演的周芷若之后,自己都说:“早知道周芷若是她演的,我写书的时候就把周芷若和张无忌安排在一起了。”

  这其中的原因,我想绝不是单纯因为周海媚年轻时靓丽动人。而是她在把自己个性与感情经历揉到这个角色里以后,把周芷若真的演活了。

  我其实并不赞同以“最美周芷若”去评价周海媚的这次饰演。因为评价一个女人“美”,其实还是一种来自我们男性的审视。周海媚真正的成功,在于她把周芷若当成了一个人去演。

  人是什么?人是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利益诉求、受了侮辱会记恨、受了伤害懂得反击的生物。但我们在传统文学中塑造女性时,往往总会忘记这一点,织女被牛郎偷了衣服,反而爱上了他。女孩被拐卖到深山老林,最后成了“嫁给大山的女人”。甚至龙傲天小说里,男主公然开后宫,他周围的女性也要发誓效忠,说什么:“你有多少女人我不在乎,只要你爱我就行”……这种桥段以男性视角去看,固然很爽。但你推而广之的去想想,这跟帝制时代的官史中那些“天子圣明,臣罪当诛”的效忠宣誓其实并无任何区别。都是不把妻和臣当人,而把夫和君的利益诉求扩充到无限大,任其予取予求还要你山呼万岁的狗屁思维。

  所以周海媚演的那个周芷若,不仅是美丽的、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因为相信所有观众都会对她演的那场张无忌逃婚后的“疯批戏”印象尤深——“各位英雄,今日是张无忌舍我而去,是他负我!不是我负他!”

  

  这段戏,会看的人真的会觉得很过瘾,因为人物的张力拉的太满了。

  原来女配不是只能跟在男主们身后无限崇拜、无限爱慕、烘托其魅力无穷的背景板,原来她们也有自己情感、会愤怒、懂反抗!

  我觉得周海媚这个演绎是划时代的,她接的只是一个女反派的剧本,却演活了第一个有血有肉的大女主。

  而更难得的是,当时,无论港澳台还是大陆,观众居然都能接受并喜欢这样一个周芷若。

  我觉得这更难得。这说明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宽容的,会欣赏的,他们相比于看一群只会围着主角转的配角,更懂得欣赏一个游离于主角之外,演绎出自己逻辑与性格的配角。

  不过讽刺的是,周海媚成于一个“有性格”的反派,却败于另一个“有性格”的反派。

  周海媚在《倚天屠龙记》之后不久,就转向内地发展,此后一直星途顺遂。但到了2018年,却因为出演了爆款剧《香蜜沉沉烬如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网暴。

  什么原因?居然仅仅是因为在剧中饰演天后荼姚太过可恶了。

  

  

  

  于是一帮看了戏不解气的网友追到微博上去围攻周海媚。

  我当时看过周海媚与网友之间的骂战,周海媚其实只是在反复解释一点——反派也是人,哪怕是反派,也是有自己的人性、诉求与性格张力的。

  但这更激怒了网暴她的那帮SB,他们就觉得反派就该死!敢挡主角者、敢害主角者都得死!你敢这么演就是替反派张目!

  最终,不堪网暴的周海媚宣布了退网,她在微博上发的那段告别宣言,我看了以后特别感触,尤其是那句:“当思考被情绪裹挟变成潮水方向,我选择激流勇退。一生何求,谁计较赞美与诅咒。

  

  我想写下这段话时的周海媚,应该是满怀感慨与无奈的吧。二十多年前,她因为塑造了一个有独立人格与个性,有着性格张力、可恨又可爱的女反派,而获得了大众的肯定,成为“最美周芷若”。可是二十多年后,周海媚同样带着自己的理解,去饰演另一个有个性的反派,怎么就如此招人恨了呢?甚至有人要跳出戏剧,追到现实中去网暴她?

  是周海媚变了?还是观众变了?

  不去想了,从那一刻起,她选择了激流勇退。

  如今一代女神去世了,我看到有朋友说“人们怀念周海媚,其实是在怀念自己的青春”。

  其实我觉得无论周海媚还是我们的青春,都不如另一种东西更可怀念,那就是我们曾经的宽容——一群愿意去看懂周海媚演绎的周芷若,理解周芷若,理解那些主角光环之外的人物的所思所行和其魅力的观众是可敬的。而一群连这样的演绎都无法容忍,甚至要追到戏外去网暴演员本人的观众则是可笑的、更是可耻的。

  而我想问的是,这两群观众,真的是同一批观众么?如果是的话,这二十多年里,他们的性格又到底是为什么发生了这种从宽容到苛责,从正常到巨婴的变化。怎么时隔多年,审美水平反不如初?

  这其中,也许有一个比周海媚演绎的周芷若性格畸变更奇葩的故事。

  

  “当思考被情绪裹挟变成潮水方向,我选择激流勇退。”江山代有才人出,也会有美人出。只是,如果大众的不宽容如斯,我们可还容得下另一个周海媚去演绎另一个“最美周芷若”?

  所以那么多人在怀念周海媚。我想,也许他们更是在怀念自己吧?怀念自己的逝去的宽容,以及因失去这份宽容而无法回去的参差百态与勃勃生机。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1 10: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