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热帖:残忍现实,日本人的身高越来越矮了

京港台:2023-12-25 10:33| 来源:智先生 | 评论( 35 )  | 我来说几句


热帖:残忍现实,日本人的身高越来越矮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关注中日关系,最新动态追踪!

  

  头图|视觉中国,当地时间2023年3月1日,日本(专题)北九州市,高中三年级学生参加毕业典礼

  日经新闻曾在2022年发布了一组数据,2021年日本17岁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0.8厘米。

  粗略一看似乎还过得去,但如果比起1994年的170.9厘米,最近30年日本的平均身高不仅没有增长,反而降低了0.1厘米,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如果说日本经济失去了三十年,那日本男性身高也同步消失了三十年,两者算是正相关。

  为什么说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不正常?因为对比一下隔壁中国,在过去35年里,我国19岁男性的平均身高突飞猛进,已经达到175.7厘米。

  差距一目了然。

  

  日经新闻的题目用了“身高极限”来形容这一趋势,说明日本对于国民的生长极限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翻开历史,其实日本人的身高一开始没这么高,祖先追溯到1.6万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岛的原住民——绳文人。

  绳文人普遍身材矮小,男性平均身高一般在155厘米左右,因为长期生活在封闭岛屿,到处是恶劣环境和贫瘠资源,绳文人只能压缩自己的体型,减少对食物的消耗,用少量资源让自己活下去。

  这就是“岛屿侏儒化”现象。

  

  尽管在往后几个时期,日本人在生产技术得到了革新,终于可以吃上肉,一部分男性身高飙升至165厘米。

  但自从佛教传入日本岛屿后,从飞鸟时代开始,日本皇室又开始限制食肉了。

  公元675年,天武天皇更是颁布了一道官方法令——“禁止食肉”,开启了日本长达千年禁止肉食的时代,因此日本人的身高涨势刚有点起色,就被迅速扑灭了。

  在13世纪的镰仓时代,日本人平均身高还有159厘米,到了江户时期已经下降到155厘米,所以配得上从唐朝延续过来的别名——“倭”。

  

  到了明治维新,日本经济条件有了好转,开始全盘西化,照搬欧洲的饮食习惯,一向讨厌食肉的明治天皇,更是带头在民众面前食肉。

  日本人的餐桌上终于出现猪牛羊肉,以及各种高蛋白食品,日本官方也给小学制定一天一斤奶的计划。

  在一番“恶补”下,到1948年,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增长到160厘米。

  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人的身高更是拔高到170厘米左右。

  有学者认为,这是驻扎在日本的美军帮了大忙。

  

  1945年,日本人口凭空消失了一截,非常惨烈。

  为了弥补青壮年男性消失带来的人口危机,日本政府让不少适龄女性与在日本境内的美军和白人配种,从而改善基因缺陷。

  对于这一点,日本官方不断挽尊,说目前绝大多数的日本人仍然是黄种人,与混交猜测不符,更不承认大和民族的基因存在缺陷。

  但不论是何种原因,日本人的身高增长趋势已经陷入停滞,年轻人的身高越来越矮成为事实。

  在没有饥荒的年代显得很不正常,这里面一定出了什么问题。

  2017年,日本国立医疗研究中心对日本人的身高下降趋势进行了分析:

  2014年出生的日本男性和女性,到20岁时的身高,预计要比1978-1979年出生的人,分别矮1.5厘米和0.6厘米。

  为什么能够推算出刚出生婴儿20年后的身高呢?

  研究人员认为,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和成年后的身高增长情况存在强烈的负相关,也就是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克的胎儿不容易长高。

  

  非常诡异的现象是,从1980年起,日本低重新生儿的数量大幅增加,背后可能和80年代流行的孕妇减肥潮有关。

  在1980年前后,有一篇学术论文横空出世,声称限制孕妇体重可有效预防妊娠毒血症,瞬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还得到不少日本权威医学专家的认可。

  日本妇产科学会也在1999年制定了孕期理想的体重增加量指标,如果BMI(体重指数)在18至24之间,则体重增加以7至10公斤为标准。

  可这个数字远低于其他国家的指标。

  既然得到了科学“论证”,不少孕妇就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下意识通过缩减饮食、加强锻炼强度等手段,严格控制孕期的体重。

  由于大量孕妇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导致新生儿体重过轻,发育不良的现象比较严重。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21年,直到缺乏实际的效果佐证,日本妇产科学会才对标准做出调整……效率就是这么慢。

  国立医疗研究中心负责人森崎菜穂表示:“在未来十年,儿童的平均身高会继续下降,男性平均身高还会下降0.2厘米左右。”

  

  对于平均身高下降这种事,除了少部分日本网友吐槽几句,大部分无所谓,甚至还乐见其成,毕竟日本流行以矮为美的风潮。

  这股风潮为什么会兴起?也要从1980年代说起,当时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半导体产业牢牢霸占重要位置。

  后面的故事就很简单了,美国为了制裁日本,一方面出台《对日贸易报复法案》,对日本贸易施加压力,炮制东芝事件,给日本半导体产业一顿重锤;

  另一方面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通过贬低美元、拔高日币,在推波助澜下,把泡沫严重的日本经济彻底拉爆。

  经济上的大动作,确实把日本疯狂超车的势头给压了下去,然而美国对日本表现出来的蓬勃生机和昭和式强硬作风,已经感到有点后怕。

  但美国不能把对待苏联的那一套诋毁抹黑做法,直接套用到日本头上,只能在背后秘密进行一些小动作,而且这项工程一直在秘密进行,不过更委婉和隐蔽而已。

  二战时期的日本战犯先是逃脱了审判,并且摇身一变成为媒体大亨,为美国执行对日本国民的改造策略。

  比如《读卖新闻》的社长正力松太郎、朝日新闻的副社长绪方竹虎、日本第一个新闻评论员柴田秀利等日本传奇人物,全是文化战略中的棋子。

  到八十年代,美国想要通过一种更为强力的“文化引导”,逐渐消除日本文化中的雄性特征,也就是去雄性化,要从精神上彻底进行民族改造,让日本人更听话。

  不少日媒认为,替美国执行这一策略的急先锋是强尼·喜多川,他是日本近代娱乐和偶像产业的第一人。

  

  如今流行整个亚洲的小鲜肉模板,就是喜多川亲手开创。

  喜多川作为一名日裔美国人,在50年代回到日本后,先是在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当翻译助手,然后在朝鲜(专题)战争结束时,进军日本演艺圈。

  喜多川先是从日本各地招募了大批年轻小伙,组成别具一格的小清新男团,对抗当时满屏皆是高仓健、三船敏郎、加山雄三等硬汉风格。

  

  喜多川培养的第一个“男团”,最初是用来给美军表演的。

  但到了九十年代,喜多川的去雄化战略变得更加激进,他每年亲自挑选约200名8-15岁的少年进入杰尼斯,并陆续推出诸如SMAP、TOKIO、近畿小子以及岚等偶像团体。

  也是这时期,日本开始进入萎靡的低欲望时代,硬汉在日本娱乐圈日渐式微,而荧屏里满是留长发、妆容打扮中性的柔美男星,越来越受欢迎。

  

  日本的审美逐渐走歪,直接往娘炮化发展,客观上喜多川的推动,但也不是他一个人就能促成的。

  说到底,是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天然就有滋润娘炮文化生长的“土壤”。

  比如从17世纪江户时代兴起的歌舞伎文化,当时幕府规定,禁止女性和少年表演,所以改由男性来扮演女性角色。

  可以说,喜多川只是在适当的契机烧了一把火,把潜藏在日本文化里的娘炮情结又重新点燃而已。

  

  从20世纪末开始,日本的男明星越来越女性化,有的为了追求消瘦感,只好刻意减少饮食来控制身材。

  而在日本媒体大肆宣传“矮为美”的观念下,日本女孩也往可爱萝莉的方向靠拢,越矮越萌,整个国家的审美往畸形发展。

  一名身高165厘米的年轻人对电视台记者表示:“以前会觉得别人个子很高真好,现在却觉得也没有什么,只是身高的事情而已。”

  这就导致了日本男女在择偶选择上,会倾向更矮小更瘦的人,导致下一代更矮更瘦的人越来越多。

  当日本从平成踏入令和开始,日本宅男群体的规模也更庞大,大家成天沉浸在二次元里,逃离现实。

  后果就是,人民逐渐丧失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骨子里失去反抗意识,政治上对美国盲从,精神上也对美国跪倒。

  在最新的2022年民意好感度调查中,有88%的日本人对美国有好感。

  还有一个日本人在网上问中国网友,中国目前有多少个美军基地。

  可能在他们眼里,自己国家有美军基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这是一种被征服的文化。

  不管美国有没有“文化引导”,日本都活成了美国最想让他们成为的样子,日本国民正在“食草化”,羸弱成了主流,不会反抗,特别温顺。

  对于日本国内的变化,我们只能用“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来看待了。

  只是让人担忧的一点,日本作为东亚文化的强力代表,正持续对外输出一种极不正常的扭曲审美,而且还被发扬光大,目前已经扩散到整个东亚内卷圈。

  

  尽管在大政策的引导下,国内对于“娘炮”文化的宣传已经大幅减少,但纵观大小荧幕和各类媒体平台,阴柔仍然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流量存在,潜移默化着年轻人,特别是10后和20后青少年。

  日韩已经在去雄化的深渊里越陷越深,我们还是得保持一丝警惕,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我们虽然有五千年文化沉淀,有充足的底蕴挖掘,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场文化战役走进下半场了,我们要做好准备。

相关专题:日本,热帖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7 22:1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