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绿色冰山你见过吗?跟着“雪龙2”号去南极看看

京港台:2024-1-5 19:17| 来源:央视新闻 | 我来说几句


绿色冰山你见过吗?跟着“雪龙2”号去南极看看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今年特别忙碌的“雪龙2”号,在南大洋上乘风破浪穿越西风带,这两天已经进入了浮冰区,接近阿蒙森海首个作业站位,来跟着前方记者的镜头看看南极的冰海。

  小心冰山出没!“雪龙2”号进入阿蒙森海浮冰区

  总台央视记者 陈博:现在是北京时间1月4日的上午,我现在是在“雪龙2”号的驾驶台上,通过这个屏幕可以看到,现在已经抵达了南纬68度,西经121度,可以说我们离第一个作业站位已经越来越近了。通过驾驶台望出去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已经驶入了大片的浮冰区域。

  

  这两天,随着向南大洋的更高纬度行进,气温不断降低,天空也飘起了雪花。“雪龙2”号遇见的浮冰数量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从最初发现的零星散碎冰块,到陆续出现了小面积的连片浮冰,到最后浮冰覆盖了整个行进路线。为了安全行驶,船员们通过海冰雷达实时探测大块海冰,同时根据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科学调整行进路线。

  

  “雪龙2”号驾驶员 肖金峰:现在属于浮冰区,我们主要保持适当的安全航速,注意避开大的冰或者冰山。后期如果说我们遇到整片的厚冰,根据我们的破冰能力,是能够破1.5米厚度的冰,加0.2米厚度的积雪。

  猜一猜 南极的冰山有多少种颜色?海冰有多少种形状?

  南极的海冰和冰山通常是白色,但也有着部分特殊颜色的冰山,引起科学家们的更大关注。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史久新:像这个冰山的颜色是绿色的,这一部分实际上看到的就是它翻转以后的部分,这一部分原来是在海洋中,因为它包含了含铁的一部分,所以它呈现的是绿色。

  科学研究表明,绿色的冰山是来自南极洲大陆的岩粉中“铁氧化物”的结果,也就是说,从南极冰盖上脱落的含有“铁氧化物”的冰川冰,到达海洋里形成冰山后,就会呈现这种罕见的翠绿色。而另外有些海冰则会带有黄色和褐色。比如雪龙船破冰以后,海冰翻过来可以看到它的底部是黄色的,这一部分实际上是冰藻,冰藻是磷虾的一个主要的食物来源。

  

  海冰除了不同的颜色,还有各种奇特的形状,也值得科学家们进行研究,例如这种少见的圆饼状的海冰。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史久新:风比较大的时候,海冰就会破碎,它们在一块会互相撞击,边缘就会增厚,形成这种冰。国内一般叫莲叶冰,看起来非常像莲叶的样子。国外一般叫饼状冰,看起来很像比萨饼。它的边缘是厚的,中间是薄的。

  南极海冰面积创新低 原因何在?

  研究南极的海冰,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这个课题来说非常重要。事实上,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南极海冰面积创下了历史新低。南极海冰面积目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面积减少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授 刘婷婷:截至目前,南极夏季的海冰范围,大致估算,与2015—2016年比大概减少了10%以上。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南极海冰面积正处于自45年前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2023年7月中旬也就是南半球的冬季,南极海冰面积较1981—2010年的平均值减少了260万平方公里,这一数字几乎与阿根廷国土面积相当。欧洲航天局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过去25年中,有48个南极冰架的质量比其原有质量减少了超过30%。

  

  过去几十年,北极海冰一直在减少,与全球气候变暖同步,而南极海冰面积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并不同步。但近几年南极海冰减少速度却创下纪录,这种异常正在受到更多科学家的关注。海冰专家认为,多重因素共同造成这种变化。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授 刘婷婷:影响的一个因素,主要就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和海洋的异常。大气环流的异常,主要包括了大气的环状模的异常以及气旋的影响等,以及极地平流层的极涡的一个影响,海洋异常主要包括了南大洋的次表层的变暖。

  

  除了大气和海洋的异常,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而这些异常的因素,多数都与人类活动有关。科研人员提醒,南极海冰面积的急剧减少,可能会给企鹅等在海冰上繁殖和养育后代的动物带来严重后果,同时也会减少白冰反射回太空的阳光,从而加速全球变暖。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11 03:1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