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200元拿不出手”,压岁钱成过年新焦虑?

京港台:2024-2-13 09:22| 来源:人民网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200元拿不出手”,压岁钱成过年新焦虑?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为什么压岁钱越涨越高?”“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压岁钱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春节期间,有关压岁钱的讨论逐渐升温,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为此而苦恼。

  有一位老家在浙江余姚农村的网友表示:“我小的时候长辈基本都给200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200元都拿不出手了,最低600元,动辄上千,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压力很大,更别说村里的老人了。”

  作为传统年俗之一,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一种“年味儿”,代表着期许和祝愿。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一路看涨的压岁钱不仅成了老人的经济负担,也让很多年轻人颇感压力。

  守护好压岁钱的本义和美好初衷,不让它转变为一种苦恼和负担,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年味儿不在于有没有红包往来,压岁钱的厚薄程度更不是衡量关系亲疏远近的标尺。有年轻人和同辈的兄弟姐妹约定好只给孩子发小额红包,“图个热闹喜庆就好”“大人没那么大压力,小孩儿收到红包也都高兴”。

  正如网友评论的,“如果陷入攀比,就失去了压岁钱的意义,不是压岁钱了”“本是图个吉利,发多发少都是一份心意”。

  现实生活中,根据自身经济情况给压岁钱,不攀比、不跟风、不过度,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在广东不少地方,“派利是”只讲“意头”不比金钱,五元、十元,多少随意心到即可。

  广西河池一个村里的小孩挨家挨户拜年,大人提前准备好2元利是。类似做法受到欢迎,无疑是这种共识的集中体现。而在一些地方,压岁甚至不必用钱,压岁书、压岁小礼物等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这也启示我们,钱不在多少、礼物不拘厚薄,一个个节日仪俗恒久流传,是因为其背后流淌的文化基因、饱含的真心真情为人们所珍视。

  身边的小孩说,过年的快乐,少不了收到压岁钱那一刻的惊喜和开心。守护好这份快乐,就要守住压岁钱传承文化、传递祝福的本义,不让年味变“钱味”,不让攀比添负担,让新春佳节更加温馨、和谐和美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 15: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