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俄乌冲突悬案:谁有技术和能力炸毁“北溪”管道?

京港台:2024-2-21 11:47| 来源:红星新闻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俄乌冲突悬案:谁有技术和能力炸毁“北溪”管道?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022年9月,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此后被多方确认为“蓄意的人为破坏事件”。随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开启了独立调查,俄罗斯曾多次呼吁共同调查,但遭西方国家拒绝。

  事发近17个月后,围绕这一“史无前例”的袭击,各方仍众说纷纭。迄今为止,这一事件的“幕后黑手”仍没有浮出水面。

  

  ▲是谁炸了“北溪”?

  悬案未果:

  谁有技术、有能力来完成这一行动?

  2022年9月26日,俄欧间天然气运输的“大动脉”——“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事发一年后,2023年9月,挪威地震学家披露了更多的事件细节。

  挪威诺萨尔地震观测台的专家表示,事发当天,“北溪”管道一共发生了四次爆炸,其中一起位于丹麦波罗的海、博恩霍尔姆岛的东南部,另外三起位于岛的东北部。

  

  ▲“北溪”管道被炸报道截图

  2022年9月26日,诺萨尔地震观测台监测到两起明显的地震信号即两起爆炸事件,分别位于“北溪-2”和“北溪-1”管道。而新发现的第三、四起爆炸,在第二次爆炸后约7秒和16秒发生,位置在博恩霍尔姆岛的东北部。据地震专家分析,第二次和第三次爆炸相距220米,第四次爆炸发生在第二次的西南几公里处。

  对信号来源机制的分析表明,它们是由爆炸装置产生的。2022年9月30日,丹麦和瑞典联合致信联合国安理会,称泄漏是由至少两次“数百公斤”炸药爆炸造成的。地震专家还表示,袭击当天,可能发生了更多起爆炸,只是暂时淹没在大量的地震数据中。

  此次爆炸毁坏了“北溪-1”和“北溪-2”四条管线中的三条,然而时至今日,到底是谁炸了“北溪”管道,仍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相互争执不断地话题。

  

  ▲“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后的海面场景 资料图

  有报道指出,“北溪”疑云仍未明了的一大重要原因是,现在仍不清楚谁有技术、有能力来完成这一行动。有官员称,只有国家层面才能有能力、有专业工具实施复杂的水下破坏行动。也有官员反驳称,被破坏的管道所处位置相对较浅,理论上来说有很多人或组织都能通过潜水员、潜水无人机等参与破坏行动,“不应只将目光对准拥有海底爆破技术的国家”。

  由于爆炸发生在瑞典和丹麦的经济特区,上述两国在事发后分别对此展开了独立调查。与此同时,德国也启动了一项独立调查。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调查结果可能带来的外交后果,各国都对调查内容严加保密。俄罗斯曾多次呼吁共同调查,但遭西方国家拒绝。

  今年2月7日,瑞典检方以“缺乏管辖权”为由,宣布结束持续16个多月的“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调查,并表示已将相关调查材料移交德国,但未就事件的责任认定给出结论。随后,德国方面当天表示仍将继续调查,但并未透露更多信息。

  

  ▲资料图:德国,“北溪-1”号管道天然气接收点 图据IC photo

  事发近17个月,围绕谁是幕后真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俄罗斯海军舰艇、亲乌克兰组织及美国、北约。

  俄罗斯干的?

  破坏“北溪”对俄无益

  在爆炸发生后不久,美国和欧洲等国迅速将矛头直指克里姆林宫。他们表示,随着冬季的临近,俄罗斯此举是为了切断欧洲大陆数百万人的能源供应,一些西方领导人表示,这是一种“勒索”行为,旨在威胁各国撤回对乌克兰的财政和军事支持。

  爆炸发生四天后,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称,“似乎”俄罗斯是罪魁祸首。“这些事件极不可能是巧合,”她说道。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也暗示,俄罗斯应对爆炸负责。

  

  ▲爆炸发生后,“北溪”管道中泄漏的天然气在水中冒泡

  报道认为,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总部就设在爆炸地点附近的加里宁格勒,并拥有能够部署海军潜水员的船只。在爆炸发生前,俄罗斯军舰一直在该地区作业。

  有消息称,在袭击发生的4天前,一艘专门从事反潜作战的俄罗斯海军舰艇SS-750在爆炸地点附近被拍到。报道称,丹麦军方证实,一艘丹麦巡逻艇在博恩霍尔姆以东的区域拍摄了SS-750的26张照片。随后,瑞典负责调查的检察官证实了这一消息。

  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发表讲话时指责盎格鲁-撒克逊人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直言“所有人都很清楚谁会从中受益。当然,谁受益,就是谁干的。”

  

  ▲资料图:俄罗斯总统普京 图据IC photo

  然而到2022年年底,经过数月的调查,欧洲消息人士纷纷开始否认俄罗斯可能是“真凶”的说法。他们表示,破坏“北溪”管道对俄罗斯无益。2022年12月,德国总检察长称,“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俄罗斯牵涉其中。

  美国、北约干的?

  欧洲很难摆脱对俄能源依赖

  而在俄罗斯方面,多位官员在事发后接连表态称,“有证据”表明西方可能是破坏北溪海底管道的幕后黑手。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更是直接公开表示,“美国直接参与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爆炸事件”。

  俄罗斯美国政治问题分析师安德鲁·科里博克也在撰文中称,俄罗斯没有理由也没有办法不留痕迹地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真正有此动机的是美国。

  俄方指出,北约2022年在泄漏点附近水域曾进行军事演习,而且四个泄漏点还在美国情报机构“完全控制”的区域内。

  2023年9月27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再次表示,“北溪”管道爆炸事件是美国和英国通过某种方式组织的。

  2023年2月,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也发文称,“北溪”管道的爆炸是由美国白宫下令、CIA实施、挪威海军辅助的一次秘密行动。赫什称,2022年夏天,在北约“波罗的海行动”演习期间,美国潜水员在“北溪”管道下面放置了远程遥控炸弹,3个月后,由挪威人引爆了炸弹。美国政府对此予以否认。

  

  ▲图据央视新闻

  但在2022年9月“北溪”管道遭到破坏后,美国政府官员的多次表态十分耐人寻味。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最终,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表示,欧洲可以一劳永逸地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进而阻止普京将能源武器化作为一种手段,推进他的帝国计划。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则直言,得知“北溪-2”现在成为海底的一块废铁后,“我相信(美国)政府很高兴。”

  事实上,在“北溪”爆炸事件前后,美国官员在多个场合都对“北溪”管道发出过威胁。甚至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美国总统拜登(专题)和副国务卿纽兰就曾对“北溪”管道发出威胁。2022年2月7日,美国总统拜登就曾威胁称,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进攻,那么“北溪-2”管道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终结它”。

  乌克兰干的?

  “仙女座”号游艇成施爆“基地”

  不过,随着调查持续,越来越多的消息都将“矛头”指向了乌克兰。

  2023年3月,多家西方媒体称“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是由某个“亲乌克兰团体”所为。有消息指出,在爆炸发生的三个月前,荷兰军事情报部门曾警告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乌克兰计划炸毁“北溪”管道。

  对此,多位乌克兰官员回应称,乌方与爆炸事件无关。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则称,西方媒体的有关报道是在“协同释放假消息”,企图把公众视线从真正的袭击元凶身上转移。

  2023年6月,一份欧洲情报机构报告显示,发生爆炸前三个月,美国政府便从欧洲情报机构处得知乌克兰军方计划派遣一支直接听命于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六人小队,对“北溪”管道展开袭击。此外,有3名美国官员也证实,美国去年的确从欧洲方面得知,乌军方有袭击“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计划。另有多个国家的官员也证实,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相关情报与欧洲情报机构向CIA分享的情报内容相吻合。

  2023年8月,有报道援引德国安全部门消息人士的话称,炸毁“北溪”管道的行动是在“仙女座”号游艇的协助下进行的。值得一提的是,该船只属于一家波兰公司,所有者是两个乌克兰人。报道称,调查重点仍集中在船上的六名特工身上。据悉,在爆炸事件发生前后,该特工小组一直驻扎在乌克兰。除了这六人小组外,曾在乌特种作战部队服役的罗曼·切尔文斯基被认为是此次行动的后勤工作“协调员”。切尔文斯基听从了乌克兰更高级官员的命令。

  

  ▲“仙女座”号游艇被认为是执行任务的“基地”

  据环球时报报道,2024年1月8日,负责调查的欧洲调查人员称,波兰官员隐瞒了有关涉嫌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乌克兰人在波兰境内活动的关键证据。

  调查人员表示,针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破坏行动是从乌克兰经波兰境内发起的,目前很难确定波兰前政府是否对这次袭击行动知情。不过他们也表示,如今波兰官员阻碍他们调查的做法,让他们越来越怀疑波兰前政府在爆炸事件中的角色和动机。

  调查人员通过分析船只的导航数据、船员的手机通信、卫星图像和目击者的描述复盘了“仙女座”号游艇的航行航迹。他们说,这些乌克兰人在破坏部分天然气管道后,曾停靠在波兰的科沃布热格港,并在那里呆了一整天。爆炸前一周,波兰边境警卫检查了船员的身份,这些人出示了自己的欧盟护照,并被允许继续向北航行,在那里埋下了剩余的爆炸物。

  报道称,波兰当局直到2023年3月才与欧洲调查人员分享了这些信息。而且他们是在被德国调查人员联系后才这样做的。2023年1月,荷兰军事情报局向柏林方面通报了游艇在波兰停留的消息。

  调查人员说,一些波兰官方机构拒绝与调查人员分享游艇停泊在波兰港口时,监控摄像头拍摄到的嫌疑人画面。而调查人员已经确定,这艘船及其船员在港口逗留期间一直受到监控摄像头的监视。

相关专题:俄罗斯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7-26 23: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