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人大民生记者会关键词:稳就业 稳楼市

京港台:2024-3-10 10:56|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人大民生记者会关键词:稳就业 稳楼市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当局坦言,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稳就业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此同时,该国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任务依然艰巨,传染病防控形势也仍旧严峻。

  

  中国住房及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对于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该破产破产、该重组重组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周六(3月9日)表示,今年市场开局良好,企业开工复产、农民工返岗流动平稳有序,求职招聘活跃度上升。在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周六当天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王晓萍继续表示,但亦看到,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仍然待破,部分劳动者就业面临一些困难问题,稳就业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她补充道,今年高校毕业生1179万人,将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这一人数与之前中国教育部预计的数字一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意味着这些毕业生今年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本周早些时候的全国人大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指出,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将定在"5%左右",并坦言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中国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但是,路透社就此指出,相关指标往往低估了中国庞大的就业市场的紧张状况,尤其是年轻人的就业情况,包括每年数百万求职的大学毕业生。2023年6月,中国16至24岁的城镇青年失业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1.3%,之后官方宣布暂停发布该系列数据。今年1月,中国恢复公布青年失业率,但新统计方法不再包括在校学生:2023年12月的青年失业率为14.9%。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更希望获得日益减少的白领工作岗位

  这些工种"普遍短缺"

  中国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却更希望获得日益减少的白领工作岗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在努力引导他们从事职业和技术工作,以建立本国的先进制造业,并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技术限制下减少对西方的依赖,但技术人才的缺乏仍是该行业面临的一个障碍。

  王晓萍在周六的记者会上指出,适应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的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仍然稀缺。她具体说道,钳工、焊工、养老护理员等一线技工普遍短缺,人才培养需要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的需求。王晓萍还强调,要搭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逐步改变技能人才发展的独木桥、天花板困境,增强年轻人学技能、进工厂的意愿。

  今年,中国的目标是新增城镇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新增城镇就业1244万人,城镇平均失业率为5.2%。

  "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除了就业问题,持续不断的房地产危机也给中国政治领导层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中国住房及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的困难之处是资金,对于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该破产破产、该重组重组;对于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让他们付出应有代价。

  倪虹同时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在调整,稳定市场的任务依然艰巨,但从国家城镇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房地产仍有很大潜力和空间。他继续表示,去年面对个别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房地产市场调整的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说是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倪虹强调,党中央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在理念上要始终坚持"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

  这名建设部部长认为,在新模式下,希望房地产企业看到今后要拼的是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谁能抓住机会、转型发展,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有发展、有未来。

  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同样出席记者会的中国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介绍,继消灭天花,消除丝虫病、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之后,2021年中国消除了疟疾,结束这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传染病肆虐千年的历史。王贺胜还介绍,目前艾滋病、结核病、乙肝、丙肝、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都得到有效控制;麻疹、乙脑、流脑等疫苗可预防的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都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同时清醒认识到新发、突发传染病发生风险仍然持续存在,巩固传染病防控成效的任务仍然艰巨,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提及国际社会对"X疾病"的高度关注,王贺胜解释道,所谓"X疾病"并不代表某一种具体疾病,而是由未知病原体引发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它最主要特点是高致病、传染快、易变异,它的发生发展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很难对"X疾病"的病原体以及发生的时间、地点进行预测。王贺胜认为,中国专家普遍认为受全球气候加速变化、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病原跨物种传播频繁发生等因素的影响,由"X疾病"引发全球大流行的风险持续增加,虽然"X疾病"的发生很难避免,但大流行是可以防范和应对。

相关专题:房价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5 06: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