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拜登和美国老年人:无需特别尊敬,不用额外同情

京港台:2024-3-11 05:06| 来源:城市的地得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拜登和美国老年人:无需特别尊敬,不用额外同情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拜登一个多小时的国情咨文演讲,全程脱稿,实在精彩。

  以前我和很多朋友一样,认为拜登和川普两个老年人选来选去多少有点无聊。今天必须承认,自己这是年龄歧视。

  在哥大访学指导老师是东亚系黎教授。第二次见面,他带我去听一个讲座,介绍我认识一位社会学院教授,然后一起晚饭。

  晚上8点多,他突然起身告辞:我得先走啦,要乘坐地铁换公交……大家冲他点头示意,只有我自己站起来送他到门口。

  黎教授已经80岁了。如果是在中国,学术权威,桃李满天下,周围都是自己的学生簇拥着。

  想一想,几年前流沙河先生还在世的时候,如果成都的朋友们正在吃饭,沙老走了进来,每个人都要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大家的言谈举止,也会发生变化。

  但是在哥大,黎教授只是“普通一员”,系里的老师和行政人员见他只是大喊一声Andy,反而是中国人和他打招呼,都尊称黎教授。

  有一次在系里听一个讲座,他走进来,没有任何一个人站起来为他让座,他自己搬了一个椅子,在边上坐着,完了也是认真提了一个问题。

  和他一起乘坐地铁的时候,他全程站着,没人给他让座,有座位他也不坐,而是一直站得笔直。

  这里不会为院长、主任例外,也不会因为你“德高望重”例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也不会有人歧视“老年人”,没人特别在乎年龄。

  我甚至怀疑,美国到底有没有“老年人”这个概念。有些工作可以一直不退休,那就一直上班。在哈佛开会碰到黎教授,他问我:等会议结束你要不要坐我的车回去?

  他是自己开车来参会的,从纽约(专题)到波士顿(专题)。在斯坦福见到林培瑞先生,他在晚饭后开车回南加州(专题)大学,高速上开6小时,查了一下,他也80岁了。

  他们仍然有旺盛的精力和创造力。这真的让人羡慕,又感到人生很有希望。

  裴宜理教授谈起自己将从哈佛燕京学社社长的职位上退休,没有一点要“享受退休生活”的意思,她说:你看傅高义从费正清中心主任退休,写了多少好东西,包括《邓小平传》——她期待的,是大把的自由时间可以好好写作了。

  前几天见到Ian Johson,他说自己再过5年才能拿退休金,“美国是67岁退休”。但是几分钟之前,他还在说4岁的儿子正迷恋功夫熊猫。“我已经62岁了……”

  此前我一直觉得他是40多岁,而且“不够成熟”。因为一起听一个讲座的时候,他偷偷告诉我“接下来一个环节没意思,要不要跟我一起出去散步?”有一点怂恿我逃课的意思。

  拜登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是最平常的话,也是此地文化的精髓。我常常赞叹的是,真是鲜活、强悍、伟大的“个体”,这就是生命应该有的样子。

相关专题:美国,拜登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美国要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 03:2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