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遭卸磨杀驴 这位北京急先锋下场惨淡

京港台:2024-4-23 03:34| 来源:人物真相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遭卸磨杀驴 这位北京急先锋下场惨淡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曾经名震香港(专题)的南海控股主席于品海破产了,震惊港人。要知道于品海在中国的关系网可谓手眼通天,他在香港为中共摇旗呐喊也是公开的秘密。而今在他的公司需要输血的时期,竟被“自家人”中资伙伴放血破产。

  3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向于品海颁下破产令。破产申请者为建设银行旗下的建银国际海外有限公司。

  于品海一方律师在当天申请押后聆讯呈交新证供,证明于品海的南海控股股份价值足以抵偿所涉债务4.16亿港元,但被建银一方和香港暂委法官拒绝。

  于品海原本持有南海控股59.25%股权,持股方式是透过大地控股控制5家子公司,而这些子公司持有的南海股份早年有不少被拿出去抵押融资。其中4家子公司占总股本45.82%的股权在2023年5月已经被建银国际的委托人接管。同时,建银国际在南海的权益已增至50.85%。

  另外一家子公司Staverley Assets显示已有4.65%南海控股的权益“转移”到了中信资本。于品海前妻龚爱明及儿子于本熙共同持有约9.41%的南海抵押股权,也在早前“转移”到了中信资本。

  到此,南海控股的股权基本都被中共国家队大银行转走。

  南海控股公司有浓厚中资色彩,大股东包括中国中信集团,以及由中共国务院控制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仅从股东阵容就可见于品海与中共高层的关系非同一般。那么,他怎么走到了现在这步田地的呢?

  收购《明报》后闻名香港

  于品海1958年出生于香港的一个平民家庭。在香港念完中学后去了日本(专题),以教英语、中文和做餐厅服务为生。之后又去美国加州(专题)圣地亚哥大学读电视新闻。因学费不足,1977年前后辗转至加拿大(专题),攻读政治经济学。19岁,他创办了手抄中文报。回港后,他曾在港媒任编辑及专栏作家。

  于品海善于在资本市场连环收购,身价成几何倍数膨胀。1988年,他几乎零资本收购了当时菲律宾最大的酒店上市公司——马尼拉的希尔顿酒店,再收购了香港的南海发展,并成为南海发展的大股东及董事会主席。1991年,南海控股的前身在港交所上市。

  真正令于品海闻名全香港的,是他对《明报》的收购。

  1992年,金庸准备转手自己毕生心血的《明报》股权。有包括默多克新闻集团在内的十多家财团与金庸洽谈收购事宜,而最后花落33岁的于品海头上,在香港轰动一时。

  于品海被金庸视为可造之才,并且金庸觉得于品海眉宇间有几分神似他在美国自杀的大儿子,于是有意低价出售《明报》给了于品海。

  《明报》当时在香港是一流大报,于品海接手后,当选为香港报业公会主席,他试图建立庞大的传媒帝国。

  他不仅在加拿大扩版《明报》, 还收购了美国时代华纳的《亚洲周刊》,并自己创办了香港第一份使用电脑排版的报纸《现代日报》。

  1994年,于品海成立了香港第一家网际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公司。同时,他还创办了传讯电视,第一个在全球推出了24小时华语频道,并在多个主要国家设有记者站。

  1997年2月19日,他亲自主导邓小平逝世的全球独家报道。

  从《明报》到电视,是于品海媒体传奇的顶峰时期。但捷足先登的成就却没持续太久。

  传讯电视三年就亏损了一亿美金,被迫卖给了台湾(专题)的辜振甫家。《现代日报》也抵不住《苹果日报》的冲击,不得不关闭。

  1995年10月,于品海被揭发早年在加拿大曾有偷窃等触犯法律的案底,爆炸性新闻轰动香港,于品海被迫从《明报》辞职,并将所持股份出售给了马来西亚富商张晓卿。《亚洲周刊》也随之转入了张晓卿旗下。

  于品海渴望进军中国内地报业,好不容易与广东合办了《现代人报》。于品海对该报进行了上亿元的投资,使之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综合性彩色日报,但好景维持了不到一年。

  1994年4月,江泽民当政时期,《明报》记者席扬被中共以窃取、刺探国家机密的罪名判刑12年。于品海头裹白布,带领《明报》员工到中联办门前静坐示威,要求释放席扬。

  1995年现代人报业公司被勒令停止业务,《现代人报》被迫停刊。于品海对内地媒体的投资宣告全部破产。

  媒体帝国折戟沉沙,显示出于品海志大才疏的一面。不过,他在武汉创办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并能获取邓小平逝世的准确信息而独家报道,足见其对中共上层的公关能力以及与权贵家族的密切关系。

  与中资密切合作 助推中共“软实力”

  1999年以后,于品海看准中国股市房市的政策敞口,不断收购上市壳公司重组、上市圈钱。他再次获得了中共当局的大力支持,发展起IT科技产业、地产、影院和网络媒体等等。

  2000年,于品海重组公司后形成了南海控股和中国数码两大公司。

  中国数码旗下包括中企动力、新网与中科院合作的红旗2000等,曾经红火一时。

  南海控股旗下的大地集团涉猎电影行业,拥有大地影院、橙天嘉禾影城等多个影院品牌的上千家影院,影院数量一度超过万达。不过中共病毒疫情封控期间,该集团旗下影院全部暂停营业,损失巨大。

  于品海也投资拍摄了几部亏本的文化历史题材的电影。其中,他作为总策划的《孔子》在全球放映,以2500个电影拷贝的发行规模创造了中国影史之最。这成了中共在全球推动孔子学院的应手教材。而孔子学院实为“假孔子之名”的中共大外宣。

  于品海不甘心仅被当作一个港商。他在2008年创办了清华大学中美研究中心,两年后又创办了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并担任两个中心的理事长。于品海俨然是推送“中国软实力”的大使,替中共宣讲“中国”对世界以及中美关系的看法,并以文化学者身份受邀出席多项国际圆桌会议与二轨对话。

  于品海怎会被中共高层如此信任呢?原来他是经过了专门的思想改造。

  2008年,于品海进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学历现在显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就是这次特殊恩赐入学的结果。

  中国大学不是终身教育制度。50岁的于品海如果没有得到中共高层、包括统战部门的信任和特许,是不可能获得入学机会并拿到博士学位的。

  进军网络媒体 做北京先锋

  2009年,于品海收购了海外的多维新闻网,接纳了原班人马继续运营。他再续媒体故事,文化人的份量也随之增加。

  多维新闻之前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中共前党魁江泽民的舆论发声筒。自于品海接手后,编辑部由纽约(专题)长岛搬到了北京的中国数码公司。中共大外宣“小骂大帮忙”的特点没变,只是转向了挺习色彩。

  旅美知名作家何清涟在其著作《红色渗透》一书中指:“多维网有个特点,每当中共内部斗争激烈、陷入某种矛盾时,承担放风辟谣的工作。”

  2015年6月4日,于品海注册创办“香港01”。曾有一批颇有知名度的记者、编辑参与进来,在2018年高峰时一度多达八百多名员工。创立之初,包容不同言论。随着中共对香港加紧管控,“香港01”在于品海操刀裁度之下愈显亲共色彩。

  

  作茧自缚 家业归共

  2016年,以标准算法,南海控股集团的总负债为275亿人民币(专题),负债率高达84.1%。于品海并不在意,他像一些习惯于高杠杆融资的房地产大佬一样,相信中国房市、股市前景,仍然一如既往进行高风险的收购。

  2016年底,南海控股投资阳信商业银行,隔年再增资,共计投资7亿新台币(约300万美元),成为阳信第五大股东。

  阳信商行被指为台湾民进党立委何志伟家族的银行。当初台湾蓝营曾质疑南海控股为大陆资本,因涉及国家安全问题而不应该出售银行股权给它。

  2021年12月底,南海控股突然宣布,将悉售阳信银行2.74%股权,现金代价7.54亿新台币(约2300万美元)。出售事项之所得款项,用于偿还集团向独立第三方取得之贷款。

  这笔购买阳信银行股份的投资款,正与建银国际追讨不成而致于品海破产的款项相合。

  2017年3月,建银国际购买了于品海间接控股的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Pippen Limited发行的债券,担保人为于品海及其大地控股有限公司。Pippen未能如期于2021年还款。

  南海控股宣布出售阳信银行的全部股份来还债,但是并未见到有人接手的下文。

  正所谓祸不单行。让于品海揪心的事是一件接一件。

  2022年4月1日,南海控股港交所停牌。原因是它没有如期披露2021年度业绩。

  2022年4月26日,于品海的多维网突然关停。团队大部分人被解雇,少数归入香港01。

  对此,海外著名自媒体人李沐阳分析,南海控股因受疫情影响,自2021年起已累计亏损达近50亿人民币(约7亿美元),但董事会不选择关闭旗下受影响最重的电影院业务,反倒停止员工数仅五六十人的多维新闻的营运,显然是出于政治因素。

  时政评论人士张杰发文说,多维“偶尔也会发一些批习的文章,但更多是带风向。我猜测它属于中共某派势力,可能文章激怒了习。”

  2022年6月,建银国际入禀香港高院提请,向于品海及其两间公司连本带利追欠款共4.16亿港元。

  

  2022年7月,于品海与南海控股被招商银行起诉到中共高等法院,指于品海方面欠债约5340万美元。招商银行还要求声明作为抵押品的橙天嘉禾中国影城全部股权属招行持有。

  于品海在2017年签约以32.86亿元高价收购市值仅16亿多元的橙天嘉禾,还没带来回报就要被招行拿走了。

  有了招行的联手追债,于品海是再难腾挪。

  2023年10月,建银国际向香港高院申请于品海破产清偿。

  香港建银国际的董事长是中共前人大委员长栗战书的女儿栗潜心。栗潜心也是中共“一带一路”总商会理事会副会长。

  2023年7月28日,41岁的栗潜心获香港特首李家超委任为“太平绅士”。

  有分析人士指出,于品海破产,北京意在取得他南海控股的阳信银行股权,藉以渗透台湾。

  至此,南海控股几乎所有资产股份都被中共国有背景的大银行所有。随着香港高院在今年3月26日的一锤落定,于品海资产基本化为乌有。

  他在3月20日还撰文欢呼23条新国安法在香港通过,并称来得太晚。这也给他的破产增添了令人难忘的喜剧幽默。

  接下来,台湾人恐怕会关注阳信银行的股权是否会被建银国际所有。香港人可能想知道建银国际在接管南海控股之后,是否会让香港01活下去。

  身边的熟人朋友谈起于品海,大多都认为他是中共的白手套,以前他既可以为中共权贵圈钱,又能搞统战,所以中共帮助他成功打造形象。现在中共银行把暗中的借贷债务亮出来,并直接让他破产而不是帮助其重组,说明于品海被中共抛弃了。

  股市和房市崩塌,断了于品海的财路;香港内地化了,习当局连“小骂大帮忙”也不能容忍了。于品海对中共高层还有什么用?卸磨杀驴是中共的惯性,于品海被丢弃、有价值的资产被割走也是必然。

  以玩资本和抱中共大腿兴起,也以此而跌落。于品海可说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

 

相关专题:北京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港澳特区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1 05:3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