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爱尔兰、挪威和西班牙三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京港台:2024-5-23 04:50| 来源:美国之音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爱尔兰、挪威和西班牙三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爱尔兰、挪威和西班牙周三(5月22日)分别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表示是基于以色列和哈马斯在加沙展开的战争和两国方案对实现加沙地区持久和平的必要性。

  挪威首相乔纳斯·加尔·斯托尔(Jonas Gahr Støre)说:“加沙正在进行的战争清楚地表明,实现和平与稳定必须以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为前提。” “这场战争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长期冲突的最低点。中东局势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严重了。”

  挪威表示,国际社会就两国解决方案的必要性达成了广泛共识,包括本月在联合国大会上以压倒性多数投票承认巴勒斯坦人有资格加入联合国。

  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Pedro Sánchez)表示,这一决定是基于“和平、正义和一致性”。

  “现在是时候把言语变成行动了,”桑切斯说。

  这三个国家表示,它们对巴勒斯坦国的承认从5月28日开始生效。

  以色列外交部长伊斯雷尔·卡茨(Israel Katz)立即对周三的决定作出回应,宣布召回以色列驻爱尔兰和挪威的大使。

  卡茨说,承认巴勒斯坦国就是对哈马斯和伊朗的奖励,是对去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的被害者记忆的“不公正”。

  卡茨表示,“以色列面对那些破坏以色列主权和危害以色列安全的人不会保持沉默。”

  爱尔兰总理西蒙·哈里斯(Simon Harris)表示,爱尔兰明确承认以色列及其“与邻国安全和平相处”的权利。哈里斯呼吁哈马斯释放所有被关押在加沙的人质。

  哈里斯以爱尔兰自己的历史为例说明了得到其它国家承认的重要性。

  挪威提出的建立巴勒斯坦国的设想与2007年以来控制着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分子所期望的巴勒斯坦国并一样。新的巴勒斯坦源国自管理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

  挪威首相斯托尔说,中东局势“多年来从未如此严重”,承认巴勒斯坦国就是“对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残酷冲突中影响减弱的温和派势力”的一种支持方式。

  斯托尔表示,“在造成数以万计的人伤亡的战争中,我们必须保留为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提供政治解决方案的唯一选择:两个国家,在和平与安全中比邻而居。”

  援助暂停

  由于供应耗尽和缺乏安全,联合国已暂停在加沙南部边境拉法分发粮食的行动。

  联合国发言人斯蒂芬·杜雅里克(Stephane Dujarric)周二表示,由于拉法正在进行军事行动,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巴勒斯坦难民机构近东救济工程处的分发中心都无法进入。

  联合国称,约有110 万人面临严重饥饿。曾经是援助物资主要入口的进入埃及的拉法口岸自5月6日起已关闭,已经有两天内没有援助卡车通过美国建造的浮动码头。

  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言人表示,“加沙的人道主义行动已接近崩溃”。阿比尔·埃特法(Abeer Etefa)警告说,如果不能恢复将大批食品等物资运进加沙,“类似饥荒的情况将会蔓延”。

  此外,近东救济工程处还表示,其卫生中心已经十天没有收到任何医疗用品,但这些中心并没有关门,那里的医护人员还在提供医疗咨询。

  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在X上发帖称,加沙北部的阿瓦达医院(Al-Awda)“自5月19日以来一直被围,禁止任何人出入”。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22名患者及其同伴以及148名医院工作人员“仍被困在里面”。

  阿瓦达医院的医务人员周一报告说,大楼遭到狙击手袭击。一枚火箭弹击中行政办公室所在的五楼,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谭德赛呼吁依据人道主义能进入该医院,并立即停火。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周二向记者通报情况时表示,目前有多个过境点可供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包括通过人道主义海上走廊,援助物资在塞浦路斯接受检查,然后直接运往以色列阿什杜德港,无需在那里进行额外检查。

  这位官员表示,“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提供(援助)。然后,由加沙境内的一些团体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派发。”他提到协调减少冲突的必要,以及运输车队时常遭遇那些要“自行派发”人道援助的武装分子。

  以色列官员说,以色列在加沙进行的战争是由哈马斯在去年10月对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引起的。那次袭击造成1200人死亡,还有大约250人被哈马斯抓到加沙作为人质。

  据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卫生部的说法,以色列随后在加沙展开的反击已造成超过35,6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平民和战斗人员,但称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

  以色列方面表示,打死14,000多哈马斯武装人员和大约16,000平民。

  (本文部分内容依据了美联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的报道)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5 13: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