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张维为的天价讲课费,清场式遥遥领先!国企买单

京港台:2024-5-26 11:38| 来源:瑜说还休 | 评论( 20 )  | 我来说几句


张维为的天价讲课费,清场式遥遥领先!国企买单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帖子,名叫《一堂课十几万,只有国企买得起》,其中所附的表格上,载有一些知名学者、专家上课的价格表。

  其中,价格排在第一位的,是经济学家韩秀云的一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课,标价为20万元;价格排在第二位的,是张维为的《世界看中国》,一节课18万元;第三位的,则是金灿荣的《当前国际形势 与中国外交》,一节课15万元;以及金一南的四节课共60万元,平均每节课也是15万元……

  那么,这个帖子的真实性如何呢?

  5月24日,擅长刨根挖底,进行深入调查,曾挖出“司马南及其妻刘氏家族基金在美国有数套房”的知名博主——JIM博士,如此发文称:经其通过查证公开资料,网传的“张维为在“大讲堂”一堂演讲课18万元;金灿荣一堂演讲15万元等为真”。

  JIM博士称:“打开中国移动采购和招标网…… 2022年7月28日,陕西移动的类目,结果与网传内容完全一致:其中包括金一南的4堂演讲、金灿荣和张维为各一堂演讲”。

  “2021-2022年全球通大讲堂,一共30堂课,报价不含税1020万元,也就是一堂课大约是30万元,但是,我也没有看到具体的上课人和上课名单……根据中国移动官网的权威资料,张维为一堂‘中国移动全球通大讲堂’的演讲报价是18万元的消息属实,并且通过比选后已经中标”。

  

  

  按说,在市场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早已是其中一大明码标价的商品了,所以,名家们上课,获取丰厚报酬,并不值得惊讶与质疑吧?

  但人们为何会关注张维为、金灿荣、金一南们的高价讲课费呢?

  其一,一堂课20万、18万,张维为们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这其实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估计,像你我等平民百姓,即使肚皮之内再缺知识,也不太可能愿意花这样的天价听课吧?

  且这还只是经济、社会和政治学方面的授课,而并非确实可能会价值千金的高阶技术,或能力提升方面的商业课。

  当然,市场经济中,只要双方达成合意,也就是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像周瑜打了黄盖的屁屁,还要黄盖缴20万或18万的棍子使用费,则只要黄盖屁颠屁颠地认了,那别人也就无可置喙,人家老哥俩想咋玩就咋玩,旁观者也不必天天“闲吃萝卜,淡操心了”。

  毕竟,表中这些待价而沽者,大都有着教授、学者的名头,也算是各自领域之“翘楚”——特别是他们还大都在网络之上小有名气,算得上是网红大V,有着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们的课值那几个钱,也并不算是大问题。

  另外,像张维为教授,人家身上的光环,还有其“专利性”——比如,他曾为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为领导人讲过课,去过几十个国家;还是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的主讲人等等。

  

  

  则有人看中了这些标签与符号,别说愿意出18万一节课了,就是出81万一堂课,那也是人家“周瑜与黄盖”老哥俩之间的秘密,又关卿们何事呢?

  其二,谁愿意当这个一节课20万或18万不等的“冤大头”,却值得公众关注!

  个人觉得,即使是永远会“利”字当头,且非常重视投入与产出之成本的私营企业,估计,也不会真心愿意当此一节课20万左右的“冤大头”吧?

  这就更不用说,好像还有平均月工资1000元左右的那近6亿平民阶层了——打死他们渴望知识的心,他们也没这个能力,承受如此高价的授课费吧?

  而就如帖子中所言,以及JIM博士通过公开资料查证的那样,掏钱的人,原来是财大气粗的中国移动下属公司,这显然应是一家国企了。

  那么,像司马南、张维为等这样的“国师级”名嘴,他们大都说过,类似于“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公有制中的财富我们人人都有一份”之类的观点,则作为名义上拥有国企资产一分子的民众,当然就可以质疑一下:我们的国企购买一节20万元左右的课,真的是物有所值、货价对路吗?

  甚至,我们也可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猜测”一下:如此天价讲课费,里面有没有猫腻和利益输送等不当、违法行为呢?纪检监察部门是否可以查证一下呢?

  

  这样的话,既可以让公众的知情权得以实现,也能让国企与张维为、金灿荣们的名誉,得以洗刷干净吧?

  其三,人们之所以会盯着张维为这样的特定人物,而没有更多地是将舆论的炮火,对准一节课价格最高的韩秀云,这又是为什么呢?

  像韩秀云女士,是清华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曾任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等,她在网上讲授各种经济学知识,发表经济评论,虽也只是其一家之言,但却几乎没听说过,有关她的争议性言论和事件。

  而张维为教授就不一样了,人们对于他的一些高蹈言论,显然呈现出分裂性的看法:一些人认为,他高高举起的“讲好中国故事”,为国家争了光,他是一位爱国者;另一些人则认为,张维为的言论过于浮夸,大有当年“全民炼钢铁”的味道,这就令人有些厌恶与反感了。

  

  资料图:习近平(专题)曾在政治局会议上请来知名的“贬美专家”张维为为政治局委员讲解,引发网络热议。(视频截图)

  比如,张维为力挺的“中国已清场式遥遥领先”之论调;

  还有出自其口的“瑞典加入北约,让北约变得更弱了”;

  “中国农民贫困户有地有房,三菜一汤,比其他国家好多了”;

  “越崇尚新闻自由的地方,人越无知,美国就是典型”;

  “基尼系数作为西方标准,不能准确地适用于中国”等等……都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而面对这些争议,特别是当有人发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上,曾发表一篇题为《瑞士学者张维为参加圆桌会议》的报道;以及纸媒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全力争取台湾(专题)的民心》的文章上,赫然标注着“文:(瑞士)张维为”字样后,便依此质疑张维为是否拥有“瑞士永久居留证”时,张维为却发表千字长文,在其中,有点破防地大骂质疑者,给贴上了“公知”、“境外反华势力”、“1450”、“第五纵队”、“恨国党”、“远程殖人”等一长串“敌人标签”。

  但很快,又是这位JIM博士,找到过去张维为的一个演讲视频,在其中,张教授谈到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时,他不无自豪地说“我在西方国家行走时,买过地、购过房……”——这是不是又让他自己打脸了呢?但张教授对此却并无回应。

  这也是人们看到张维为的一节课,竟能收费18万元后,会产生质疑的主要原因所在!——真的“价能配位”否?

  其实,我们如果仅让眼光留于张维为、金灿荣、金一南们的高价讲课费上,这也不过是一些特殊的孤例罢了,事实上,我们还应从点到面,看到目前的互联网领域,热烈兴起的这股“流量爱国表演艺术”之新兴生意,带给社会的广泛和深远影响。

  

  有人总是在反问:“爱国就不能是生意了吗?”,司马南本人就曾以此为题目做过节目,并竭力为他们的“流量表演爱国生意”予以拼死辩护。

  纯真自然情感的爱国,当然是好事;爱国者谈爱国,并因此获利,亦无不可。

  但是,如果只把爱国当成一门纯粹的生意,却就容易“为生意而生意”了——比如,过于立场先行,却不顾实事求是了;更多会出现“吹拉弹唱”过度的“假大空”现象,这种虚假吹牛式的“爱国高调”,其不仅起不到正向作用,反而起到一种负向的效果,如此“爱国生意”,就沦为牟取私利的工具了。

  而且,当看到司马南、卢麒元们的一些极端、虚空言论,也能收割流量无限,赚得盆满钵满时,于是乎,像什么可能才初中毕业的“毛星火”们,甚至打着“爱国”之名,却行着“不打倒莫言,我就要实施暴力”的骚操作,令如今的“流量爱国表演艺术界”,早已是人满为患的一番景象了。

  像这样嘴皮子动一动,“爱国”字眼随吐沫上下翻飞,就能大钱如流水淌过来,如此假大空的所谓繁荣景象,真会是我们的国之福呢?还是国之悲呢?——我们是不是花上20万、18万元上一课,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了?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2 05: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