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墙外文摘:“中国用语”是“支语警察”的假想敌?

京港台:2024-5-27 00:56|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9 )  | 我来说几句


墙外文摘:“中国用语”是“支语警察”的假想敌?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有评论认为,无论带有多少现实中国家力量的助推或宣传,“中国用语”的传播力,中国网络语言和新语言的生命力,都基于中国语言地景的多元性,基于现代标准汉语仍然没有大一统的现实。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端传媒”发表文章《台港“支语警察”辩论,与“华语”的标准化和生命力》,作者布言指出,过去几周,安装试用了 Meta 推出的新社交平台 Threads 的两岸三地与海外华人用户,都很难不被一场网民大辩论吸引眼球,那就是“支语警察”引发的“港台大战”。这场大战发源于一些 Threads 用户对台湾汉语官话(台湾称为“华语”或“中文”)环境中“中国用语渗透”的担忧。这些用户用“支语”来简称或蔑称“中国用语”。在网上,一些“支语警察”们的发言带著强烈焦虑。他们认为,“中国用语”属于一种“敌国语言”,它的渗透是广义的中国统战的一部分,会影响台湾人的文化认同,从而令台湾人丧失自身的认同,最终被纳入中国的统一剧本。

  文章指出, 在中国大陆,普通话“一统天下”在短期内仍不可能——尽管普通话一致挤压对方言和民族语言的生存,但后两者的弱势也引起关注。而除却民间保育运动外,新出现的旅游热潮、地方“特色”经济,也让地方语言得到一定资源。从而,在未来可见的时间内,中国依旧可以被视为一个拥有大量多语人士的社会。或许可以说,这样的多语交流环境,才是现代中国大陆的汉语仍然不断可以创造新词,并向台湾在内的华人世界不断输出的内在动力。

  作者认为,无论带有多少现实中国家力量的助推或宣传,“中国用语”的传播力,中国网络语言和新语言的生命力,都基于中国语言地景的多元性,基于现代标准汉语仍然没有大一统的现实,基于地区分野、民族语言、地区方言/语言和口音的混融。这里恰恰反映出,由这种“杂种”属性衍生出的“文化输出”能力和文化生命力,要远超标准文化产品和标准语言的对外影响力。

  赖清德不再向“中”靠拢?

  针对赖清德520的就职演说,有论者将之定调为“务实台独正式登场”。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灰犀牛才能突破僵局—评赖清德就职演说的两岸关系》,作者朱政骐认为,相较于前两位民进党籍的总统,赖清德的就职演说是迥异于国民党,也没有去创造任何新的论述去迎合对岸领导人,其中对于两岸关系的主张,几乎就是朴实的阐述《台湾前途决议文》。前两位民进党总统,在首任的就职演说都向“中”靠拢,一方面将自己统独的光谱往中间移动;一方面在措辞上尽量符合“一中原则”避免刺激中共,不过事实证明,中共并没有因此买单,美方也没有因此改由总统亲发贺电,因为两大国都是对党不对人。

  作者认为,赖清德选择当民进党的总统,清楚的根据民进党的党纲党章说明两岸关系的立场,作为已三度执政且(民主化后)首次执政超过八年的执政党,民进党对两岸关系当然有自己的主张,这是对台湾人民负责,给国际社会稳定的做法。迫使美中双方必须认真面对民进党对台湾前途的主张,好好研究如何处理这只灰犀牛可能暴冲造成的风险,从而找出在美中两大国竞争之下,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相处之道。

  中国被全球化潮流甩了?

  清华国际关系院长阎学通,最近到香港发表演说,将当前国际形势归结为“逆全球化”。台湾“上报”发表评论《逆全球化是伪命题,中国被全球化拒斥才是真》,作者颜纯钩认为,这些年在全球化议题上唯一发生变化的,只是产业链转移,实情只是中国被全球化边缘化,被全世界拒斥于全球化潮流之外。

  文章说,今日美欧各先进国家的进口商品,不再单靠中国一家的独门生意供应,大量的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墨西哥甚至东欧国家,中国被从全球化潮流中甩出来了。与此同时,大量中小国家迅速填补了中国的空位,他们不但顺利承接了西方大量定单,甚至带动本国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这个结果溯本清源,其实都是中共国挑起中美贸易纠纷惹的祸。

  阎学通认为中共对逆全球化采取了很务实的三层次对策,最低层次是避免新冷战,中间层次是避免美中权力与国力差距的扩大,最高层次是在亚太地区以至全球塑造有利的战略环境。颜纯钩认为,最低层次已不可能,美中新冷战格局已经形成,有去无回;中间层次也不可能,中共国要缩小与美国国力的差距,至少要等半个世纪;最高层次更无望,中共到处横行,树敌为乐,战略环境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3 11:3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