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年轻网络暴民”,正在毁掉中国年轻人

京港台:2024-5-29 05:49| 来源:黑噪音 | 评论( 8 )  | 我来说几句


“年轻网络暴民”,正在毁掉中国年轻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因为年轻网络暴民,他们不仅不相信民间的批评,也不相信权威——这恰好就是暴民的特质,他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说到底,他们只相信一种集体的狂热情绪。

  最近看到有家长吐槽:现在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理性思考和清醒独立固然很好,但孩子在当下的极端舆论风气中注定会孤独;如果让孩子随大流去跟风那些极端思潮,作为家长又实在受不了。

  我想,这一定是一位80后的家长。

  80后可能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最具有理性、中立思维方式的一代人,95前也还算尚可。但是从95后开始,尤其是在00后迅速成长的近七八年,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极端风气。

  一代人,都几乎成了网络暴民。尽管在我的后台讨论中也有少数理性的青年。

  在追星方面,他们开始大搞饭圈。上次TFBOYS在西安举行演唱会,这个组合三个成员内部各自的粉丝,用各种各样极端而奇葩的方式,甚至大打出手去攻击“对手”。

  

  

  面对那样的场景我是感到错愕的,然而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又绝不能用一句“搞不懂年轻人”就搪塞过去。

  因为那不是年轻人的特质,那是分明就是暴民的特质:他们靠着某种共同的情绪集结成群,疯狂追逐目标的同时排除一切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爱好,一旦二者发生冲突,他们就会采用各种极端和毫无下限的手段,去破坏对方。

  无底线——这就是他们的特征。为了打击对手,他们在法律允许的红线内,会采取所有能让你崩溃的措施。

  我也遇到过“年轻网络暴民”,只是因为负面评价他们喜欢的一部电影,就被用我此生见过的最恶毒的诅咒攻击。后来我才知道,那种攻击的“话术”只不过是他们的日常罢了,他们会用那种语言攻击一切“对手”,目的就是让你心理崩溃。

  如果法律没有起到作用的话,我不知道他们还能做出什么样极端的事情。

  最近,“美国登月造假”又成了年轻网络暴民的热点。为此中科协、《解放日报》、中国探月领域的核心专家欧阳自远院士,都纷纷出来辟谣。

  但令人惊讶的是,一向相信国家说啥都对的网络暴民,这时候连这些官方辟谣都不信了,上述协会、媒体和专家,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网友“围攻”和讽刺,认为他们屁股也是歪的。

  上述辟谣中头最铁的要属《解放日报》,因为他们顺带把“西方伪史论”也批了一下,这可不得了,就像一块石头砸进了粪坑,威力十足。

  B站,本应是中国年轻人最讲究创意、最能展现才华的平台,现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制造极端民粹言论的互联网粪坑之一。

  

  B站严格审核下,至少脏话不多,但在一些体育和娱乐的平台,不同“饭圈”之间的疯狂互相攻击更是常态,语言之恶毒常常都是不堪入目。

  作为一个80后,我只能说:“后生可畏。”

  究其原因,80后的成长历程,接受的东西更为多元化:80后从小看的动画片是来自全世界的,包括来自美国、日本(专题)、欧洲的艺术家们制作的最精品的动画片,当然也包括中国的《舒克和贝塔》之类优秀的动画。

  这些动画片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其实也是多元的,中外兼容并包。

  在阅读和教育方面,80后经历的也是最开放和多元化的。尽管现在各种信息资源更加丰富,但信息的价值观却在趋向统一化,带来的思考也缺乏多维度,往往就是非黑即白。

  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主流舆论的引导。80后所习惯的主流舆论氛围,是百家争鸣。那时候许多重大新闻事件,都有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多角度报道,作为普通人也可以尽情讨论,禁区和红线很少。

  然而现在,基本上只趋向于存在一种声音,稍有批评就会被主流舆论扣上“公知”之类的帽子。

  主流舆论扣了帽子,年轻的网民们看到便会效仿,群起而攻之,这就是现在批评者大都噤声的原因。对批评者来说最恐惧的未必是审查和屏蔽,而是来自大众的围攻和网暴。

  “模仿效应”就是如此,因为年轻人价值观尚未定型,很多行为其实是有模仿成分的。

  对80后来说主流舆论氛围是多元化、可以容纳批评的,于是80后们就模仿成了多元化的样子——这是好的模仿,因为它带来了社会的改良和进步。

  就像当年的“天涯”之类论坛,其流量甚至比现在B站之类还要大。但在那里遇到存在重大分歧的话题,很少有恶毒的人身攻击,而是经常见到关于问题本身深刻的探讨。

  这也是为什么会诞生那么多影响至今的“天涯神帖”。

  在那时候的论坛,一件事情的正、反面都会有人去说,而且是带着思考和数据去说,这样网友们便会看到不同的声音,就避免了只迷信其中一种。

  越是在宽松的舆论环境下,大众的攻击性就越是会减弱——因为只要说开了,其实反而没事。

  反之,越是高压,人们就越是喜欢按照某种特定的立场、观念来表达,而不是探讨那个事情本身。就比如先预设但凡说美国登月是真的,那就是美国和西方的走狗,无论你再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听了。

  这时候,狂热的情绪让他们失去了一切理性。

  然而诡异之处在于,即便是他们以往最信任的国家媒体、国家机构出来讲,他们依然不会相信,就像这次登月是真是假的话题。这是为什么?

  因为年轻网络暴民,他们不仅不相信民间的批评,也不相信权威——这恰好就是暴民的特质,他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说到底,他们只相信一种集体的狂热情绪。

  所以,舆论氛围的宽松和多元,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极其重要。就像树苗所成长的土壤如果只有单一的营养元素,树苗可能会越长越歪。

  我不敢想象,一代人中有这么大的部分都成了网络暴民,等到这代人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将会做些什么。

  我只能宁可强迫自己选择相信,一切还是会慢慢变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7 12:0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