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苗族小伙“叫板”大英博物馆:偷走国宝,但....

京港台:2024-6-2 10:11| 来源:艺非凡 | 评论( 28 )  | 我来说几句


苗族小伙“叫板”大英博物馆:偷走国宝,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

  把遗失海外的孩子接回家

  流失海外的中国国宝

  最近,一个苗族小伙的视频爆了。

  这对贵州母子,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跨越千山万水、冒着被驱赶的风险;

  只为当场叫板大英博物馆:

  偷走我们的国宝,但偷不走我们的文化!

  

  有人说:没有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视频里人生第一次出国的妈妈,她可能不知道这块龙纹琉璃瓦为何被抢走,但看着盗猎者生生割断、永不可修复的裂痕;

  这个朴素的苗族妇女,哭了:

  她说,记住,落后就要挨打。

  总有一天,我们要让这些流失海外的孩子们,清清白白、光明正大的回家!

  

  

  一件苗族刺绣

  复原残破国宝

  视频拍摄者叫“古阿新”,来自贵州的一位苗族设计师。

  出国前古阿新的妈妈便一直在问:什么时候能去大英博物馆?

  大妈为何执着要去一间外国博物馆?

  原来她是想找到遗落在大英博物馆的“十大国宝之一”:明代龙纹琉璃瓦。

  

  这本是山西寺庙建筑屋脊上的装饰品,明初被盗取,共有5块瓦片;

  盗取后为方便运输,盗猎者竟将琉璃瓦进行分割,造成了无法恢复的损坏痕迹。

  

  而这对苗族母子此行,便是想“复原”这块中国国宝。

  只见他们从包中拿出苗族刺绣,衣服上绣着的,正是1:1还原的龙纹琉璃瓦。

  当中国小伙穿上“完整”的龙纹刺绣,站在偷来的文物前,是何等讽刺!

  

  明明是中国国宝,小伙却不敢动作太大,怕惊动博物馆警卫被赶出去。

  很快,小伙面前围拢来一圈人。

  此时妈妈大起胆子向观众介绍这片苗绣的来历:

  这是我们中国的文物,把它绣在衣服上,希望它早点回家!

  

  在场华人(专题)纷纷竖起大拇指。

  更有热心小姐姐主动穿起中国传统服饰,在全球游客面前自信地展示中国传统之美!

  

  古阿新带去大英博物馆的这批龙纹刺绣,是用苗族传统技法,一针一线刺绣而成。

  

  出国前他就和妈妈定下要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愿望。

  在这块无声诉说着中华民族曾经受的苦难的琉璃瓦前,妈妈忍不住流泪了。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收藏中国文物2万3千多件,是海外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母子俩在这里看到了“十大流失国宝之一”的辽三彩罗汉像:

  据记载,从河北易县流失出去的十余尊罗汉像,没有一尊现存与国内。

  

  三菩萨壁画:由五台山僧人所绘,20世纪初被英国人用十万大洋买下并切割成12块运到伦敦;

  

  大英博物馆开头便是: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悠久、最璀璨的文明。

  但中国的国宝,却被外国人用英文介绍。

  这块用苗绣一针一线绣成的“明代龙纹琉璃瓦”,在无声地记录那段屈辱的历史;

  曾被国外盗猎者割断的文物,在中国人的手下被完整还原,也预示着:

  残破被复原、屈辱终于过去,中国流失在外的孩子终有一天会回家!

  

  

  中国美

  惊艳全世界

  古阿新和妈妈的这趟欧洲之旅,是受官方邀请,出国展示传统文化。

  原本一切都准备好,只需按期展出。结果最重要的苗族刺绣衣服,被卡在海关了。

  衣服拿不到,展览还要继续。看着只有零星访客的展厅,危机时刻,又是妈妈站出来。

  她说“我们苗族刺绣就是边唱边绣的”;

  想把苗绣推向世界,不止靠几件衣服,还有背后的文化。

  

  就这样,妈妈拿起绣花针,唱着和老家刺绣时同样的歌谣,成为推广苗绣的“活化石”。

  大家果然都被妈妈的歌声吸引来,静态的服装“活”了过来!

  

  连这次伦敦手工艺周主席,都主动上前合照;

  这也是主席唯一和设计师的现场合照,中国苗绣成了全场最火的艺术品!

  

  除了参加官方展会,古阿新和妈妈还合计,好不容易出趟国,应该让更多当地人看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

  他们带上在国内绣好的苗绣,想请外国人试穿。

  

  

  巴黎铁塔下的中国苗绣

  两人分别拉着大号行李箱,奔走在欧洲街头,却一无所获。或许是不通英语、或许是害羞,他们几次提起勇气邀请,都被拒绝了。

  此时古阿新有点愧疚,拉着妈妈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又在欧洲街头提着那么重的箱子跑了这么久,最后还是一场空吗?

  最后肯帮忙的,还得是自己人。

  一位中国留学生(专题)拉着男友成了第一批模特。

  

  围观的外国人好奇他们来自哪里:

  古阿新认真回答:我们是中国人,来自贵州。

  这套极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有越来越多人试穿。

  

  大家自信地走上街头,在欧洲地标建筑下,自信展示中国传统服饰的美丽;

  

  古阿新的妈妈甚至“反客为主”,不仅主动帮外国人试穿;

  

  还像个东道主自信邀请他们来中国游玩、来贵州玩!

  

  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来自民族大众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提炼升华,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认同。

  中国不必一味去学习西方,更应该让西方领略传统的中国之美!

  

  

  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在“叫板”大英博物馆之前,古阿新宣传苗绣,便已出圈过一次。

  就是这个带着妈妈从贵州老家“跑”去北京中国时装周的视频。

  

  妈妈还是穿着传统苗绣服饰,挎着她随身携带的小竹篮;

  从大山里的贵州小山村,一路跑去了国际化交融的大都市。

  最终这个贵州娃儿的传统苗绣,跑上了国际大舞台。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最复杂、最完备的刺绣工艺。

  苗绣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被《辞海》列为中国五大名绣之一。

  苗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便以绣花针为笔、衣料为纸,将民族历史绣在衣服上。

  因此苗绣又叫“穿在身上的史书”。

  

  何超琼身穿苗族传统服饰

  仔细看他们的绣片,每幅图案皆有其意义。

  苗族人的信仰中,枫香树是万物之母、生命起源,是苗家人的“妈妈树”。

  绣上枫香树,寓意希望人类也像枫树一样,繁衍后代。

  

  蝴蝶是苗族始祖。

  在《苗族古歌》中,枫香树孕育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出人类祖先姜央,随后才有了苗族。

  

  苗绣还有一种极常见的“人骑龙”纹样。

  在苗族人眼里,人能变成龙、鱼、虾、牛、蛇,也可以变成龙。苗族妇女可凭想象,任意绣制龙的形象。

  

  难以想象这样精美的纹样居然是一针一线绣上去的。

  美术大师刘海粟曾评价说: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线比之,难以免俗。

  

  可惜随着工业时代来临,传统苗绣已经失去传承价值。

  像赌王千金何超琼身上穿的这件“锡绣上衣”;

  

  放大看局部,每个“针脚”,都是用锡一片一片织出来的。

  平均一年才能完成一件,如此天价人工费、工时费,压根不可能量产。

  在工业织布机的冲击下,传统苗绣即将消失殆尽!

  

  

  而古阿新,是少数还在坚持传统苗绣,并把这项民族传统工艺推向全世界的人。

  如今中国经济腾飞,早已不是一切向钱看的时代了。

  但我们作为千年古国的文化影响力,竟然还是如此薄弱。

  明明我们自己就有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为何总要费劲盯着别人的东西呢?

  这次“大英博物馆之行”,古阿新的妈妈差点把她的小篮子弄丢了。

  

  一个竹篮而已,丢就丢了,回国再买不就行了。

  但妈妈坚持在欧洲街头找到。

  因为这是她用了一辈子的篮子。

  

  妈妈最后找回了竹篮,她说这是最珍贵的奢侈品,千金不换。

  

  

  

  是啊,只有自己的,才是别人抢不走的。

  大英博物馆可以抢走我们的文物,但抢不走我们的文化!

  病骨支离,离家已有百年。

  哪怕分神断魂,也断不了这魂牵梦萦的乡愁。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自强不息。夫爱国之士,不惧九重之渊。

  虽身在万里,仍不坠,爱国之心。

  遗失海外的中国国宝,终有一天,会带你们回家!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18: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