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车企大佬亲自下场开撕,汽车业卷到何时是个头

京港台:2024-6-12 13:03| 来源:冰川思想库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车企大佬亲自下场开撕,汽车业卷到何时是个头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存量市场的红海竞争,油车和电车的老板们亲自下场开撕,只是市场矛盾被激化的体现罢了。

  舒服了很多年的汽车圈,最终也无法逃离这场全民内卷风暴。

  在最近一场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的一则讲话大概讲出了很多行业内的心声。他说,汽车行业“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目的是盈利,为社会做贡献。现在裁员裁了多少?广汽也裁了不少。我们应该有个大局格局,长远、长期主义的战略,而不是眼前去‘卷’。没有效益企业不可生存”。

  在这场论坛上,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同样表达了自己对于内卷的抵触,他认为无穷无尽的内卷其结果就是不合规的无序竞争。

  

  图/图虫创意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作为汽车圈内的“卷王”,比亚迪的王传福依然在论坛上表达了大家都应该卷起来的倡议,“所有企业家都应该参与卷、拥抱卷!”

  汽车论坛不讨论汽车产业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众大佬纷纷加入到了内卷的口水战中,可见当下车圈的形势已经到了极为焦灼的地步。以至于以前稳扎稳打的这些合资国企车厂老总们,都亲自下场鼓与呼了。

  乍一看起来,双方说的都有点道理。长期主义自然首先是反内卷的,但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本来也确实是规律使然。然而,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无论是提倡内卷还是反对内卷的,他们都有一个极为关键却被大家忽略的背景:只有在一个蛋糕不再变大的市场中,才需要依靠撕咬同行、争抢和内卷,才能够活下去。

  假如蛋糕还在不断变大,谁会愿意吃饱了没事干、又苦又累内卷呢?

  01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这段讲话之所以会出圈,除了反内卷之外,另外一个被大家关注的点就是要求油电同权的提议。

  评论区都在群嘲这位董事长,认为他发出这番言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与广汽合资的车厂丰田在电车领域建树寥寥,这导致广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后继乏力。

  以丰田为代表的传统油车企业这几年确实面临着巨大的电车压力。前段时间,宝马、奥迪等一众传统豪华汽车品牌纷纷宣布价格大跳水,其中,官方报价35.39万元的宝马纯电轿车i3,现裸车价最低已下探到17万元多,下跌超过五成;奥迪A4L的裸车价现已跌破20万元大关,几乎打了个62折。

  有网友调侃,曾经是有钱开宝马,如今变成了没钱才开宝马。

  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则是风光无限,从雷军在2024年小米汽车发布会上收获的关注度,就可以窥见这一行业的热度。

  

  图/视频截图

  确实,从产业禀赋上来看,上能接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前沿技术的研发落地,下能形成智能工厂解决工人就业,在供应链端还能带动多个零部件行业,也正因此,这一产业一直被视为诸多产业增长乏力的产业的接棒者。

  更关键的是,新能源汽车还占据了碳排放优势。在多重正确加持之下,电车成为一段时期以来产业政策的关键标的也是情理之中。

  但问题是,油车和电车,本质上面临的还是同一批潜在消费者,加上一些城市牌照的限制,油车和电车确实面临着极限“二选一”战争。而比亚迪支持内卷也是情理之中——早在多年前就放弃生产油车的比亚迪,可以说是电车时代的主要受益品牌之一。

  也正因此,在存量市场的红海竞争,油车和电车的老板们亲自下场开撕,只是市场矛盾被激化的体现罢了。

  02

  从产品市场来看,“油电同权”之所以站不住脚,不仅仅是因为电车的碳排放更低属性,说到底,还是因为油车的创新步伐确实滞后于电车。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现象级的油车产品发布了,相比电车的一日千里,化石能源的汽车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之后,早就已经进入了稳定区间。

  退一步说,即便油车和电车在产业政策上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油车其实也很难有超越的空间了。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电车的观念已经正在从“电动爹”转变为合适且更智能的代步工具。在这种情况下,面对高企的油价和更智能、性价比更高的电车,消费者自然会做出理性的选择。

  但其实客观地说,广汽老板和吉利老板的一些话并没有错。内卷和低价,很多时候确实意味着成本的极限压制,也很可能会意味着偷工减料或者是以侵犯产业工人权益为代价,这些都会影响市场的正常竞争格局。

  

  图/图虫创意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过低的价格也常常被定义为“倾销”从而会遭到限制。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欧美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否存在倾销的争议,欧盟甚至已经启动了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倾销调查。当地时间6月8日,土耳其商务部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加征40%的关税,并将于 7 月 7 日开始实施。

  而在国内市场中,新能源汽车之间的战争可以说无所不在。由此也可见,李书福所谓的“中国汽车工业内卷世界第一”,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现实的。

  但判断到底是正常范围内的价格战还是超出限度的内卷,办法也很简单,就看是否在各个环节都遵从了行业通行标准——当开始用“奋斗者协议”等等类似的方式来打破劳动规则,那么内卷其实就已经开始了。至于在公共关系、市场份额、销售策略等等方向上的变化,都是这一逻辑的延伸。

  03

  汽车行业在此之前已经算是增长极为快速的行业。但变化是从今年开始的。

  今年年初,中国汽车的销售数据就开始显现颓势。一众新能源车企在2024年1月集体“失速”。即便是比亚迪,也遭遇了销量放缓,小鹏汽车则更是遭遇“开门黑”。今年5月,乘联会估计4月新能源车销量微降。这在当时进一步挫伤了一众新势力的股价。

  反观外部市场,以中国汽车主要出口地欧洲为例。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的数据显示,欧洲3月汽车销量为138万辆,同比下降2.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下降11%。这是4个月以来,欧洲市场汽车销量第二次下滑。

  内外部市场看起来都没有什么增长空间,汽车行业这一最后的增长堡垒,也终于开始沦陷了。

  

  图/图虫创意

  如前文所说,汽车圈的内卷,本质上是这个零和博弈时代的投影罢了。在此之前,这种内卷就已经影响了很多行业,而上一个有如此遭遇的行业是互联网——当流量见顶、红利耗尽,你看看如今的电商圈,谁还提什么消费升级、会员模式了呢,低价不也成为了最后的竞争法则了吗?

  所谓零和博弈,指的是在严格竞争环境下,参与博弈的各方中,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所有参与者的收益和损失相加的总和永远为零。因为蛋糕不再增加,如果想要实现收益的增加,就必然意味着要抢夺别人的蛋糕。从这个视野出发,可以理解当前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诸多变局。

  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而被视为新革命的AI,起码从目前来看,依然没有出现可行的商业模式,就连ChatGPT目前也没有赚到钱,更遑论带动更多产业开启增长。

  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周期转换的阶段当中,下一轮增长周期可能还要很久,也可能近在眼前。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阶段中,内卷已经是一种有进取心的表现。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6 10: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