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德语媒体:习仲勋教会习近平如何与莫斯科打交道

京港台:2024-6-27 00:57|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德语媒体:习仲勋教会习近平如何与莫斯科打交道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习近平最新动态 追踪报道!

  巴伐利亚广播电台发表文章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关系的策略,其中提到“习近平可能从他的父亲那里学到,在与莫斯科的关系中避免任何‘亲密’,始终保持距离”。t-online则评论指出,中国探月技术将“无情超越其它国家,且带来了不可预见的后果”。

  今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刚刚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不过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却观察到,俄罗斯正在感受到“最冷酷的现实政治”,俄罗斯人甚至认为,“中国人就知道数钱,想的只是如何把风险降到最低”。

  巴伐利亚广播电台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在北京工作的米歇尔·舒曼(Michael Schuman)在美国《大西洋月刊》撰文指出,中国正在追求‘最冷酷的现实政治’。一方面,习近平对一切可以破坏美国稳定的事情都感兴趣,包括普京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另一方面,习近平希望尽可能限制莫斯科的专横:‘俄罗斯对中国贸易的依赖程度越高,习近平对普京的影响力就越大,他就越能向莫斯科施加更大的压力,以推进北京的全球野心。习近平显然打算尽可能地压榨普京,因为普京几乎没有其他选择。由于莫斯科反对北京大幅降低天然气价格,两国之间一项名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重大管道协议已陷入停滞。但习近平可以耐心等待。’”

  “中国从与俄罗斯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中受益匪浅。习近平可以确保获得从华盛顿的势力范围无法得到的石油供应和其他原材料。到目前为止,习近平的路线对中国极为有利,中国几乎没有付出任何政治代价。除此之外,鉴于两国漫长的共同边界,北京也非常希望俄罗斯保持‘稳定’。”

  文章引述在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任教的托里吉安(Joseph Torigian)的研究分析认为,“习近平可能从他的父亲那里学到,在与莫斯科的关系中避免任何‘亲密’,始终保持距离。尽管习近平与普京个人相处融洽,但两人在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却相距甚远。”

  昨天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6号携带在月球背面采集的土壤样本成功返回到地球表面。t-online发表评论指出,“印度、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在竞相探月,而另一个国家将所有国家无情超越,且带来了不可预见的后果”。

  评论写道:“从技术角度太空飞行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同时也代表着一种微妙的发展:太空中的力量平衡已经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评论指出,2011年美国通过《沃尔夫修正案》禁止美国航天局、宇航局与中国国家航天局合作。“但中国并未因此却步,反而在近几年大幅增加了航天技术的投资,并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征服和探索太空。……通过‘嫦娥’计划,中国也在执行月球探索任务。中国希望到2030年将自己的宇航员送上地球的卫星。与此同时,还将在月球上建立一个科考站。中国的太空计划极其宏伟。”

  评论写道:“(中国在太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很危险。因为通过增加其在太空的存在,这个极权主义国家可以进一步扩大它在太空的军事能力。这包括发展反卫星武器和其它可能威胁它国家卫星基础设施和通信系统的技术。”

  “这反过来会导致太空军备竞赛,给地球上的政治稳定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太空野心持怀疑态度,并将其视为威胁,这是可以理解的。”

  评论最后写道:“但与此同时,美国应该不仅将中国取得的太空技术进步视为挑战,也应该视为机遇。毕竟,有许多航天国家都与中国合作。”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相关专题:习近平,习仲勋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 20:0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